張長虹
【中圖分類號】R27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頸椎病是頸椎骨關節炎、增生性頸椎炎、頸神經根綜合征、頸椎間盤脫出癥的總稱,是一種以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主要由于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或椎間盤脫出、韌帶增厚,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出現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征[1]。臨床表現通常為椎節出現松動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所以本次研究也旨在分析一種更加有效的治療方式。詳細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6年2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62例頸椎病患者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并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例。觀察組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6.9±1.9)歲,病程1-7年;對照組中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7.1±2.2)歲,病程1-8年。兩組患者均符合頸椎病的臨床診斷標準,在性別、年齡、病理特征等一般資料上不具有顯著差異,數據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傳統藥物雙柏散外敷療法,觀察組采用中藥熱奄包外敷的療法。兩組患者均在確認無禁忌證后,對照組采用每天敷雙柏散的方式治療,觀察組的中藥熱奄包成分為姜黃30g,當歸20g,花椒25g,桂枝25g,桑寄生20g,藥用威靈仙20g,用氣鍋加熱后讓患者進行外敷,每日2次,每次30min。
治療過程結束后根據兩組患者的癥狀緩解程度進行療效判定。
1.3 療效判定
本次研究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無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生活自理能力恢復;有效:患者癥狀有所好轉,自理能力部分恢復;無效:患者無明顯變化或病情加重。其中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數據均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組間結果比較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當P<0.05說明數據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3.5%,這一數據遠遠高于對照組的74.2%。兩組患者數據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頸椎病一直是影響現代人群的重要疾病之一,且隨著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養成的不良習慣也讓該疾病的發病率有了明顯提升的趨勢。而隨著對頸椎病理論的研究和臨床觀察的深入,研究結果也表明頸椎病的發病情況和患者的血液流變學變化有著密切的聯系[2]。以發病機理來看,頸部肌肉筋膜的炎癥會對椎動脈直接進行壓迫,或是頸椎靜力失調等。此外,頸椎退行性變和長期的慢性勞損,例如睡眠姿勢不當、工作知識不當等也會導致頸椎病的產生[3]。由于該病的臨床表現通常為頸背疼痛、上肢無力等,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所以臨床上也一直高度重視改疾病的治療工作。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達到了93.5%,這一數據遠遠高于對照組的74.2%。兩組患者數據差異顯著。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發生的原因多是因為正氣不足,導致體內風寒濕熱導致。且患者氣血不通、經絡受阻,所以本次研究中采用的中藥熱奄包的成分也有針對性的治療作用。中藥熱奄包的原理在于將中藥離子化并通過機器,置于身體的患病部位或是身體的某一個特定位置(如穴位上),利用其藥效和溫度,使局部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速,從而達到更好的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治療目的[4]。除了頸椎病外該方式還能對退行性骨關節炎,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滑漠炎,肋軟骨炎產生作用。其中的成分如桂枝,可以舒筋活血,祛濕氣,花椒溫中,祛除風寒等,這些藥物的治療效果也說明了中藥的作用。患者皮膚在恒定溫度的刺激下,發生血管擴張,對于頸部血液循環的改善意義甚大。且采用傳統的雙柏散治療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是外敷時間長,患者的皮膚容易出現過敏等不良發應;另外是適應癥相對狹窄,在急性軟組織損傷方面效果突出,但是在其它方面效果會相差很大[5]。由于人們生活節奏的變化,頸椎病的發病率提高也是一種趨勢。臨床上現階段的治療方式也有很多。但是本次研究中根據頸椎病發病的原理,針對性地設計了中藥熱奄包外敷治療的方式,不僅可以放松進步肌肉,緩解痙攣癥狀,還能積累頸部的內外生物力學平衡,可以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采用中藥熱奄包治療頸椎病比傳統藥物治療有更加顯著的效果,因此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以被作為今后相關疾病的治療方式。
參考文獻
[1]辛本忠, 曹亞飛, 李全,等. 中藥熱奄包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 臨床醫學工程, 2008, 15(07):18-20.
[2]祝玲, 溫賢秀, 孫曉燕,等. 改良中藥熱奄包法在頸型頸椎病康復中的效果研究[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7,02(01):74-76.
[3]李若和, 許兵, 吳倩,等. 中藥熱奄包對頸椎病患者的臨床康復影響[J]. 浙江中醫雜志, 2016, 51(01):35-36.
[4]宋曉勤, 曹少玲, 何潔茹. 中藥熱奄包結合康復教育治療頸椎病40例的療效觀察[J].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1, 32(24):4104-4105.
[5]阿孜古力·胡達拜地. 中藥熱奄包外敷療法結合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 2012, 14(10):226-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