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幫輝
【中圖分類號】R927.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慢性咽炎發病率較高,據統計,在我國,慢性咽炎患病率占咽科疾病的10%~20%,占耳鼻喉科疾病的12%~14%[2].近年來由于人們的不良飲食習慣,煙酒和辛辣飲食的長期反復刺激,疲勞,精神緊張以及環境污染,空氣質量惡化等因素導致了慢性咽炎發病率的逐年上升。慢性咽炎是臨床常見咽部彌漫性病變,由慢性感染引起,疾病病因復雜,反復發作,鼻竇炎膿液刺激、鼻炎及閉塞張口呼吸等是常見病因。本院近年來收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進行研究分析,具體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自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咽炎患者,男35例,女25例,年齡20~70歲,平均年齡44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病程1年左右,患者均伴有咽部干癢、不適感、疼痛、燒灼及異物感,出現刺激性干咳現象,患者體征檢查顯示咽腔黏膜肥厚、充血或者黏膜萎縮,咽側索肥厚,排除藥物過敏患者。
1.2 方法 ①患者就診時告知其均禁食油炸類、辛辣食物,刺激咽部黏膜食物,忌煙酒。參考組治療采用蜜煉川貝枇杷膏治療,3次/d,10ml/次;慶大霉素8萬U聯合糜蛋白酶4000U溶于注射用水內經超聲波霧化吸入,每天治療1次。止嗽湯聯合穴位注射治療:止嗽湯藥方:連翹、枇杷葉、桔梗、射干、牛蒡子、玉竹各為10g,金銀花炙、魚腥草、沙參各為15g,甘草6g,1劑/d,清水煎取汁450ml,分為早中晚3次服用,連續治療1個療程。穴位注射:太沖穴、魚際穴注射炎琥寧注射液治療,每2天注射1次,連續治療3次為1個療程。②中藥治療用養陰清肺丸,其組成有生地、元參、麥冬、白芍、川貝、丹皮、薄荷、甘草等。慢炎舒寧是純中藥制劑,主要含有黃等、桔梗、竹茹、橘紅、積殼、桑葉、香附、蘇子、蘇梗、沉香等13味中藥其中元參、生地、麥冬、白芍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作用;川貝、薄荷、桔梗、橘紅具有清肺化痰散結利咽止咳等作用。黃等能瀉肺胃之熱降上逆之火。積殼、沉香、香附起到行氣、止痛、寬胸的作用。黃等、竹茹、丹皮、白芍主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主要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祛除咽毒、消除水腫減少充血、快速修復粘膜損傷、從而達到徹底治愈慢性咽炎的目的。兩藥合用可有效控制癥狀且具有相互補充、相互加強的作用起效快療程短勸效獨特,同時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調和耐藥性,是臨床治療的理想藥物。
1.3 效果評定 參考《中藥新藥治療慢性咽炎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對臨床治療效果進行觀察,痊愈:治療1周后后,主癥、兼癥完全消失,停藥后1年內未出現復發現象;顯效:治療2周后主癥、兼癥消失,停止治療后受到異味或者患者受涼刺激時,病情有輕微復發,經治療后有效控制;有效:治療2周后主癥。兼癥均有所緩解,停止治療后病情復發,之后繼續用藥后病情能夠得到一定緩解;無效:治療2周后上述癥狀未出現改善現象。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觀察治療痊愈、顯效及有效分別為40例、13例、3例,治療總有效率為100%,。
2.2 觀察治療期間未出現不良反應,治療期間出現1例皮疹,1例水腫、1例嘔吐,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
3.討論
在秋冬季節,人體內的陽氣比較旺盛,此時的氣候干燥、寒冷,人們往往會穿較厚的衣物在睡覺時蓋較厚的被子,而且食用大量辛香熱辣的食物或開啟取暖設備驅寒,這些做法都會耗盡其體內陰氣。中醫認為,腎/主藏精,是人體內陰氣的化生之源及儲藏之所,故人體內陰氣的耗傷主要是腎陰的損傷。同時,由于肺喜潤而惡燥且肺開竅于鼻而上通咽喉放燥邪很容易從口鼻進入肺內損傷肺陰。由于肺陰是腎陰的源頭,一旦肺陰受損,人體內的腎陰就無法得到補充。所以古人有/秋冬養陰理論,通過使用滋陰潤肺的方法對此病治療可以滋養其肺陰,使肺陰源源不斷地化生和補充醫乏的腎陰。人體內若是腎陰充足,其咽喉就會得到津液持續的滋養免受虛火的熏灼。同時口咽部作為呼吸及消化系統的門戶,承擔著抵御各種有害物質侵襲的作用,咽淋巴環粘膜下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具有不可或缺的免疫功能肖機體受到各種外源性及內源性有害刺激時,如有毒氣體、灰塵、吸煙、酗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全身器官組織疾病,患者將會產生一系列不適癥狀如咽干、咽痛、異物感、咽癢、咳嗽等。
綜合上述原因放慢性咽炎治療應考慮以下原因:1)病程長短,病程太長者療效可能不佳關,2)工作環境不潔二如高溫、風塵、氧氣、二氧化硫濃度太高的環,3)有煙酒嗜好,喜食辛辣食物者。治療期間應盡可能避免。
中藥治療用養陰清肺丸,其組成有生地、元參、麥冬、白芍、川貝、丹皮、薄荷、甘草等。慢炎舒寧是純中藥制劑,主要含有黃等、桔梗、竹茹、橘紅、積殼、桑葉、香附、蘇子、蘇梗、沉香等13味中藥其中元參、生地、麥冬、白芍具有滋陰降火清熱解毒作用;川貝、薄荷、桔梗、橘紅具有清肺化痰散結利咽止咳等作用。黃等能瀉肺胃之熱降上逆之火。積殼、沉香、香附起到行氣、止痛、寬胸的作用。黃等、竹茹、丹皮、白芍主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溶血性鏈球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對流感病毒也有抑制作用。主要直接作用于咽喉部位,祛除咽毒、消除水腫減少充血、快速修復粘膜損傷、從而達到徹底治愈慢性咽炎的目的。兩藥合用可有效控制癥狀且具有相互補充、相互加強的作用起效快療程短勸效獨特,同時避免長期使用抗生素所致的菌群失調和耐藥性,是臨床治療的理想藥物。
同時,中醫治療的優勢和特點是整體觀和辨證論治強調人體是內外環境等因素下相對平衡的和諧統一,中藥制劑成分多,可同時針對人體多部位、多靶點、多環節的整體治療。對耳鼻喉科一些疑難病癥明顯優于西藥。由于慢性咽炎的發生及發展不僅易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還會受到生活方式、生活環境、機體免疫系統功能及精神狀態的影響所以此病患者若是能在秋冬季節悉心護養體內陰氣,就能有效預防此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