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光源
【中圖分類號】R1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7)04--01
不論是傳統醫療,還是遠程醫療,只要有醫療行為,就一定有醫患關系的發生。相對而言,遠程醫療涉及到的醫患關系要比傳統醫療方式下的醫患關系更復雜。同時,我國目前還缺乏調整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相關法律法規。這增加了遠程醫療條件下醫患關系處理的難度,也抑制了遠程醫療的健康發展。
一.遠程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的種類
醫患關系就是醫生為患者提供醫療服務而形成的醫生與患者之間的法律關系。遠程醫療環境下的醫患關系的主體就是:醫生、患者、邀請方醫療機構和受邀方醫療機構。醫患關系的客體就是醫療服務。
以患者去醫療機構就醫行為的主動和被動區分,遠程醫療環境下的醫患關系可分成三種情況:
一是合同關系。如果患者具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且主動到醫療機構就診,同意接受遠程醫療服務,那么,患者與醫生、邀請方醫療機構和受邀方醫療機構形成合同關系。
二是無因管理關系。如果患者不省人事,又無人為患者的醫療行為負責。如果醫院對患者展開施救,這樣,患者與邀請方醫療機構、受邀方醫療機構形成無因管理關系。
三是強制法律關系。不管患者是否愿意,但患者患有對全民健康利益有負面影響的疾病,或有影響社會健康穩定的行為。醫院在公共機構的要求下對患者展開救治,邀請方醫療機構和受邀方醫療機構有義務對患者提供強制性醫療服務,形成強制性法律關系。
二.遠程醫療環境下的醫患關系主體分析
在遠程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的主體會因醫患關系的不同而不同。也與傳統醫療環境下的醫患關系主體有差異。
(一)在合同關系下的醫患關系法律主體
醫療機構具有法人資格,有獨立的民事行為能力。而絕大多數患者作為自然人,也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因此,在合同關系下,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主體就是邀請方醫院、受邀方醫院和患者。
如果是個體診所,那么,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主體就是醫生、受邀方醫院和患者。
如果患者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因此,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主體就是邀請方醫院、受邀方醫院和患者的法定監護人、近親屬等。
(二)在無因管理關系下的醫患關系法律主體
在無因管理關系下,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法律主體仍然為邀請方醫院、受邀方醫院和患者。但是,因為患者已經不省人事,患者雖然還是法律主體,但已經無法承擔起相關的民事責任,也無法履行相關的民事權力。因此,此時,遠程醫療醫患關系的法律主體事實上就只有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了。更重要的是,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不是在患者或其監護人、近親屬的要求下開展遠程診治的。因此,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作為法律主體也是不完全適格的。
(三)在強制法律關系下的醫患關系法律主體
在強制法律關系下,遠程醫療醫患關系法律主體仍然是邀請方醫院、受邀方醫院和患者。依據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如果患者患上危害公共利益的疾病,在相關主管部門的同意下,醫院有義務和責任對患者展開救治。因此,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是法律主體。如果患者不具有民事行為能力,那么,患者的監護人和近親屬就是其代理人,也是法律主體。
三.遠程醫療環境下相關方的權利與責任
厘清遠程醫療環境下相關各方的法律主體地位,就可以確定各自的權利和責任。
(一)合同關系下的權利與責任
在合同關系下,醫生、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的權利有:
1.診療裁量權。包括診斷權和處方權。在告知患者并獲得患者同意的情況下,有權決定治療和處理方案。
2.醫療費用支付的請求權。醫院和醫生提供醫療服務后,有權要求患者(或患者家屬,或第三方責任者)支付相關醫療費用。
醫生、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的義務有:醫生有謹慎診治義務、忠實義務、說明義務等。而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有收治病人的義務。
在合同關系下,患者擁有的權利有:
1.獲得適宜醫療服務權,包括獲得治療、相關醫療信息、節省醫療費用和及時醫療服務的權力。
2.擁有獲賠權。如果醫生和醫院沒有盡到謹慎診治的義務而使患者受到了傷害,甚至死亡,患者及其家屬有權要求賠償。
3.患者擁有知情同意權。在合同關系下,患者有權知道自己的病情,有權知道醫生的診斷內容、治療的方法、風險、益處及備用醫療措施等,有權決定治療或不治療。也有權力選擇醫生進行治療。當然有權力選擇是否接受遠程醫療的權力。有權知道治療費用。
4.患者擁有人身權,包括隱私權。遠程醫療涉及面比傳統醫療更寬,知情者更多,尤其是網絡,可能使患者的隱私難以得到有效保護。因此,在遠程醫療環境下,患者的隱私權更需要重視和保護。
因此,一旦出現出現醫療糾紛,需要解決四個問題:一是責任劃分問題。如果出現醫療糾紛,理論上看,受邀方醫院、邀請方醫院和患者都要承擔責任。如果患者無過錯。那么,受邀方醫院、受邀方醫生和邀請方醫院將承擔責任。如果主要過錯方是受邀方醫生,那么,受邀方醫院、受邀方醫生將承擔主要責任,同時,邀請方醫院要承擔次要責任。如果主要過錯方在邀請方醫院,那么,邀請方醫院、邀請方醫生將承擔主要責任,受邀方醫院將承擔次要責任。如果過錯方在患者,醫院沒有過錯,那么,患者將承擔責任。如果患者是主要過錯方,那么,患者將承擔主要責任。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承擔次要責任。
二是患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問題。對于醫療糾紛,民法強調的是舉證責任倒置。在遠程醫療環境下,受邀方醫生、受邀方醫療機構可能不在邀請方醫療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甚至可能在國外。各地相關法律法規的不同、地域的遙遠等給舉證責任倒置增加了新的難度。患者相關權益的保障實現難度加大。
三是遠程醫療的跨時間性新增加了醫療糾紛處理的難度。傳統醫療環境下,醫生與患者的交流與溝通在時間上是一致的,但遠程醫療環境下,醫生與患者的交流可能在時間上出現不一致性,造成醫生與患者的溝通出現障礙,如果出現醫療糾紛,其責任該如何確定又是一大問題。
四是第三方的責任及追究問題。遠程醫療出現了新的責任方:黑客攻擊運程醫療系統造成病人隱私泄露或黑客攻擊遠程醫療系統造成遠程醫療信息傳送延誤或不能傳送信息導致診治延誤,這屬黑客與運程醫療系統安全維護者的責任;如果是遠程醫療設備出現故障導致遠程醫療延誤或不能進行遠程醫療,這是設備生產廠家和遠程醫療設備維護者的責任;如果是電信運營商信息傳遞有問題造成遠程醫療延誤或不能進行遠程醫療,這是電信運營商的責任。
雖然責任主體是明確的,但責任的認定卻是困難的。證據獲取困難,證據保存也非常困難。這些給遠程醫療環境下的責任認定造成了新的困難。
(二)無因管理關系下的權利與責任
因病人償失意識,且又急需得到救治,但無責任人到醫院辦理相關手續的情況下,醫生、邀請方醫院、受邀方醫院之間形成的醫患關系屬無因管理關系下的醫患關系。雙方的權利與責任與合同關系下的權利與責任不同。
患者的權力與合同條件下的患者的權利是一樣的。不會因為患者不省人事,或者相關當事方不在現場而失去這種權力。但是,病人不省人事,無法履行向醫生提供正確病情,或無法遵醫囑吃藥的責任。雖然不影響到醫院的施救行為。但是,會影響到醫生的施救效果。
如果出現醫療糾紛,有三個問題需要認真對待:一是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對患者展開治療都不是患者的主動請求,如果出現醫療糾紛,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都將要承擔主要法律責任。相比之下,邀請方醫院應承擔更大的法律責任。患者將不承擔法律責任。二是遠程醫療環境下受邀方醫院、受邀方醫生與邀請方醫院和邀請方醫生間的責任劃分問題。如果主要過錯方邀請方醫院,那么,邀請方醫院將承擔主要責任;如果主要過錯方是受邀方醫院,受邀方醫院將承擔主要責任。三是患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問題。因是無因管理,患 者的不省人事,使其暫時或永久失去了保護自己權益的能力。但這并不影響患者權益的現實存在性。也不影響醫療機構的責任的現實存在性。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保障患者權益的證據可能會自行滅失,這將影響到患者今后權力主張的有效性。即使證據不自行滅失,誰來保存這些證據也是一個問題。此外,無因管理條件與合同管理條件下一樣,也會存在著醫療機構所在地法院管轄地問題。因患者的不省人事,患者相關權益的保障實現難度更大。
同時,黑客攻擊,或遠程醫療設備出現故障,或電信運營商信息傳遞有問題等造成的醫療事故,該由誰代表患者將何人主張權力?
(三)強制法律關系下的權利與責任
強制法律關系下的醫患關系更為復雜一些。
在強制法律關系下,醫生的權力與合同關系下醫生的權力是一樣的。但在義務方面,醫生只有謹慎診治義務和忠實義力,卻不具有向患者有說明義務。如有必要,需向患者的親屬進行說明。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同樣具有收治病人的義務。
對于患者的權力而言,依然擁有適宜醫療服務的權力和人身權,但可能不具務知情同意權。患者也不具有支付相關醫療費用的責任及積極配合醫生、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的治療的責任。
如果出現醫療糾紛,如果過錯方在患者,邀請方醫院和受邀方醫院將不承擔法律責任;如果過錯在受邀方醫院,那么,受邀方醫院和邀請方醫院都將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其中,受邀方醫院將承擔主要法律責任,邀請方醫院將承擔次要法律責任。如果過錯方在邀請方醫院,邀請方醫院將承擔主要責任,受邀方醫院將承擔次要法律責任。
關鍵是在強制法律關系下,患者主觀上是不愿意配合醫院展開治療的。客觀上也為醫院的救治制造了困難,勢必影響到救治效果,甚至出現了人身傷害,甚至死亡。那么,醫療糾紛責任的認定將會非常困難。更重要的是,在強制法律關系背景下,患者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患者主觀不愿意來救治,醫院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自愿救治,在公共部門的推動下展開救治,如果出現醫療事故,公共部門是否也有責任?患者如何向公共部門進行維權?如果是第三方的過錯,如通信服務商,或設備商,那么由誰來保障患者的權益?在不同的屬地管轄背景下,如何保障患者的權益?這些都是直接擺在我們面前的難題。
四.盡快用立法來明確遠程醫療環境下的法律關系
因遠程醫療的醫患關系比傳統醫療的醫患關系更復雜,并缺乏一部正式的法律法規來調整遠程醫療的醫患關系。因此,未來重點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遠程醫療的醫療標準問題。只有統一明確的遠程醫療標準,醫患關系的處理才有章可循。這些標準包括:治療服務標準;遠程醫療行業標準等。標準統一,為未來法律調整劃界。
二是盡快解決遠程醫療的準入問題。明確的行業準入標準是確保遠程醫療健康發展的關鍵。它涉及到醫療設備的準入;醫生的準入;醫療機構的準入等。尤其是醫生的準入問題。對國內醫生的準入不是問題。關鍵是國外醫生。國外醫生在他的母國擁有醫生執照,但不擁有國內醫生執照,他們能否從事遠程醫療,需要從法律上進行明確。
三是,盡快立法解決電子病歷的法律效應問題。出現醫療糾紛,作為重要證據的電子病歷如果不具備法律效應,醫生、醫療機構和患者的權力都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四是,統一國內遠程醫療立法,并使國內相關遠程醫療法律與國際接軌。正因為是遠程醫療,它跨地區,也跨國界。如果相關的法律法規不與國際接軌,也就無法處理相關的醫療糾紛。
五是,明確遠程醫療環境下各利益方的法律責任和權力。
雖然前面我們探討了遠程醫療環境下各利益方的法律責任和權力問題,但是它們不是法律規定。因此,從法律層面界定遠程醫療環境下各利益方的法律責任和權力,是推動遠程醫療健康發展的關鍵。
六是,建立遠程醫療安全保障制度。它涉及到遠程醫療的知識產權保護,患者的隱私保護,電子病歷檔案的保護等。
參考文獻
[1]于佳佳.醫院開展跨境遠程醫療的相關法律問題[N]. 民主與法制時報2017.1.19
[2]李昕梅.肖亞茹.湯優佳.張雪暉. 遠程醫療平臺運營中的相關法律問題研究[J]. 中國衛生事業管理. 2016.4
[3]田威.孫佩佩.論一般遠程醫療服務中的法律關系[J]. 醫學與法學. 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