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竹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西藏農牧學院公共教學部
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綜述:成就與不足
——基于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20年(1996-2015)的統計分析
何 竹1,2
1江西科技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西藏農牧學院公共教學部
基于對1996-2015年20年間我國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有關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文獻的統計分析,探究了國內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發展的基本趨勢和研究現狀。結果表明:(1)發展趨勢上,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成果總體上呈增長趨勢;(2)研究方法上,實證研究占主要地位,數據收集角度多樣、統計分析手段科學;(3)研究內容上,詞匯策略研究范圍廣泛,類型多樣,成果豐富。文章進而分析了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領域存在的不足,并指出了今后可能的發展方向。
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現狀;成就;不足
學習策略作為一種特殊的技能,在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過程中始終占有一席之地。20世紀70年代開始,隨著人本主義心理學的興起,教育領域研究重點從怎樣教轉入怎么學。而學習策略作為第二語言學習者個體差異上的學習因素,一直受到廣泛關注。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專家在這方面已做了大量研究,Cohen(1990)、Nation(1990)等人全面論述了詞匯學習的各種策略并作了詳細的分類說明,文秋芳(1995)、吳一安等(1993)、蔣祖康(1994)也在英語學習策略方面作過一些研究,。學者們紛紛指出:在有關二語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章中,詞匯學習策略的文章數量居多且占有較大比例,是二語學習策略研究領域中相對重要的一個部分(王立非,2012;鄭玉榮,2011;張勝楠,2015)。然而,迄今為止專門對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進行綜述的文章則甚少。鑒于此,本文對1996-2015年20年間我國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的文章進行了文獻研究,旨在客觀地反映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現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從而為相關研究和英語教學提供參考。
根據2012年4月發布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第六版)刊載的外語類核心期刊目錄,筆者分別以“學習策略”、“詞匯”為篇名、關鍵詞、摘要檢索詞,檢索了1996-2015年間發表在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上有關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文章136篇。然后,再對這136篇文章進行閱讀、分類、人工篩選,最終確定了與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相關性較高的63篇有效文獻樣本,自建數據庫進行分析。這14種期刊分別是《外語界》、《外語教學與研究》、《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外語電化教學》、《外語教學》、《現代外語》、《外語與外語教學》、《中國外語》、《外國語》、《外語研究》、《外語學刊》、《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山東外語教學》《外國語文》。鑒于這14種刊物的權威性和代表性,它們20年間所發表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成果能夠很好地反映國內主流研究的動態,因此這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以外的其它期刊、論文集上發表的論文、以及碩博論文沒有出現在本研究的統計范圍內。
3.1 二語學習策略研究的發展趨勢
1996-2015年20年間,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基本上呈穩步上升發展態勢(見圖1)。2000年以前的文章相對較少,這是因為上世紀80年代第二語言習得研究才開始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逐漸興起,而我國的相關研究又滯后于國外造成的。2001-2010年10年間,詞匯學習策略該領域的研究持續受到研究者重視,發表的論文數量出現一個接一個的高峰,尤其在2010年達到論文數量最大值9篇。2011年起,論文數量有所回落,這表明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在經歷了十幾年持續發展之后,需要尋求新的研究熱點和增長點(范琳等,2014)。慶幸的是,最近幾年該領域的研究開始出現了恢復增長的跡象,正如王立非(2012)所說:詞匯是語言學習的基礎和關鍵,詞匯研究一直是二語學習策略研究熱點之一。

圖1 :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發展趨勢圖
3.2 二語學習策略研究方法
有關語言學研究的方法眾多,國內外學者已就此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分類標準。Nunan(1992:1-10)提出了“探索—解釋”(ex?ploratory-interpretive)和“分析—法則”(analytical-nomological);文秋芳(2004:168-213)提出定性研究(qualitative approach)和定量研究(quantitative approach)兩分法;劉潤清(2015:66-105)主張分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同時,又將定量研究分為統計方法(statisti?cal method)和實驗方法(experimental method);高一虹、李莉春等(1999:8-16)提出了量化研究、質化研究和非材料研究三分法;范琳(2014:30-37)將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方法分為實證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兩大類。本文側重研究的主要內容、數據收集方法等,采用馬麗雅、白靜(2007:33-36)的研究分類標準,將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的文獻分為以調查報告、實驗研究、比較研究、訓練研究為主的實證性研究和以理論介紹、研究綜述、經驗總結為主的非實證性研究兩類(見表1)。

表1 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方法分類
按照上述兩種類別將本文收集到的文獻資料進行整理分類,發現:大多數論文采用的是實證性研究方法(46篇),占論文總數的73.02%,采用非實證性研究方法的論文17篇占26.98%(如圖2所示)。從中可以看出,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結合的實證研究已成為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領域中的主流方法,這表明研究者更傾向于采用較為系統、科學的數據收集和統計分析方法來考察學習者的詞匯學習策略。
自二語習得的研究重心轉移到研究學生如何學上來以后,國外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的各種研究便如雨后春筍,國內的相關研究雖然起步較晚但依然成果豐碩,涉及到詞匯學習策略的方方面面。
4.1 詞匯學習策略調查研究
研究者通過問卷、訪談等多種方式,對不同語言水平的英語學習者進行廣泛地學習策略調查后發現他們在策略使用上存在巨大差異。陳輝(2001)通過問卷調查了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策略使用的情況,發現大部分學生很少知道如何正確地運用策略進行詞匯學習;吳霞、王薔(1998)對非英語專業學生詞匯學習策略和對詞匯知識影響而進行的研究表明:中國學生運用包括元認知策略和認知策略在內的多種策略來學習英語詞匯,且詞匯學習策略與詞匯知識的質和量都存在較大的相關性;馬寧等(2015)考察了英語專業學生在閱讀中遇到的詞匯問題,學生通常會使用猜測、幫助及忽略等詞匯學習策略,高水平的學習者傾向于頻繁使用猜測策略,低水平的學習者則更青睞幫助策略;陳樺、張益芳(2001)采用有聲思維方法對兒童在記憶英文單詞時所采用的不同策略進行了歸納分析,結果發現:不同于大學生的詞匯記憶策略,兒童在記憶單詞時常常廣泛地同時使用幾種記憶策略,而對于外國專家首推的關鍵詞策略和語義編碼策略則運用甚少。這類調查研究描繪了不同水平英語學習者的詞匯策略運用藍圖,研究的對象主要是大學本科生,其中又以非英語專業的學生為主,調查方式也主要采用問卷形式。
4.2 詞匯學習策略比較研究
雖然實證研究中對比分析的文章數量較少,但比較的對象多種多樣,除了對高低年級學生的詞匯策略使用情況進行比較以外(豐玉芳,2003;張燁、刑敏,2003),研究者還考察了不同層次的語言學習者在詞匯學習策略的選擇和使用上存在的異同。徐世昌(2011)在少數民族與漢族大學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對比分析中指出,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元認知和認知策略的使用頻率上均高于漢族大學生;丁怡(2006)對外語善學者和不善學者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研究表明:不善學者比善學者更頻繁地使用策略,但決定詞匯學習成敗的關鍵在策略使用的選擇上,而不在策略使用的頻率;溫雪梅(2010)發現高水平和低水平的英語專業學生在詞匯策略運用上存在較大差異,學生的詞匯學習策略和他們的英語水平之間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張萍(2001)研究了非英語專業的碩士研究生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運用上的特點,發現:在基礎英語階段,研究生對詞匯策略運用的種類和頻率明顯高于專業英語階段。這些研究都得出了非常有建設性的結論,充實了詞匯策略對比研究的內容。
4.3 詞匯策略訓練及效果研究
國內學者以不同形式、不同時間跨度開展了二語詞匯學習策略訓練研究,其實驗效果頗為豐富。范琳(2002)進行的單詞分類組織策略訓練表明:分類組織策略訓練能促進學生英語單詞的記憶能力,但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不存在顯著差異效果;范琳等(2008)進行的詞匯記憶策略訓練研究表明:詞匯記憶策略訓練有助于學生詞匯水平、記憶技能的提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改善詞匯學習觀念,促進詞匯元認知策略、認知策略意識的提高;候香勤(2011)對詞匯認知策略進行的調查發現:學生較少使用詞綴策略和搭配策略。就這兩種策略對英語專業學生進行訓練后的結果顯示:詞匯學習策略訓練對于提高詞匯學習成績效果顯著;張穎秋(2005)將元認知策略培訓引入詞匯,并且探討了相關的訓練步驟、訓練方法和訓練原則。正如國外學者Nation(1990)所言:學習策略是可以培訓的。以上諸多實證研究表明在我國開展詞匯策略訓練取得了積極的效果,為我國二語詞匯教學提供了可借鑒的啟示。
4.4 影響詞匯學習策略使用的因素

圖2 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方法應用狀況
學習策略研究一致表明詞匯學習策略對外語學習有顯著影響(張萍2001;林敏2003;張燁等2003)。在有關影響策略使用因素研究的文章中,有不少是探討學習策略與成績相關性的。如:王文宇(1998)計算了各種不同策略與測試成績之間的相關系數,活用策略,管理策略,詞形分析策略和單詞表策略具有顯著相關性,而重復策略、聯想策略和上下文策略與成績的相關性不顯著。張萍(2004)發現元認知策略、猜測、查找、閱讀、聯想等認知策略和社會情感策略中的合作策略與詞匯學習成績較為相關,而傳統的翻譯和死記硬背策略與詞匯成績呈現出負相關關系。顧琦一(2010)通過控制組、翻譯實驗組等組別的學生詞匯學習策略與任務投入量的關系表明:猜測、查字典等策略的運用有利于詞匯學習,忽略策略不利于詞匯學習,且翻譯實驗組在任務中體現的優勢并不長久;此外,語言水平、學習動機、學習觀念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詞匯學習策略的使用。這些研究從不同側面為詞匯策略培訓、英語詞匯教學等提供了參考依據,提高了英語詞匯學習的效率。
4.5 詞匯學習策略綜述性研究
有關詞匯學習策略綜述方面的文章甚少。截止目前,在筆者檢索的14種外語類核心期刊20年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成果中,范琳等(2014)對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進行了專門的述評;張萍(2006)在二語詞匯習得研究的回溯與展望一文中有一部分闡述了1995-2005年間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領域取得的成果;鄭玉榮(2011)對2000-2009年國內英語學習策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中有關于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論文的統計。此外,張日美、司顯柱等(2011)針對國內英語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展開了多方面的述評。實證性研究居多,綜述性研究較少,這也是筆者選擇在詞匯學習策略方面進行文獻研究的原因之一。
5.1 研究對象分布不均衡
如上面詞匯學習策略成就中提到的調查研究所述,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對象廣泛,雖然不同層次的語言學習者均有涉足,但研究對象主要集中在非英語專業本科學生,對研究生、英語專業本科生的調查相對較少。相對高職中職學生、中小學生而言,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者都是大學教師的緣故,在研究對象的選擇上,選擇大學生會比選擇高中職、中小學生更便于研究的順利進行。而兒童則大部分還處在二語詞匯習得的階段,本身掌握和使用的學習策略不多,因而相關的調查研究數量更少。
5.2 研究方法缺乏多樣性
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方法相對單一,實證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有少量訪談、日記和有聲思維研究,但個案研究、跟蹤研究和語料庫研究較為缺乏。在筆者所考察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章中,絕大部分實證研究都是靜態共時的橫斷研究(cross-section?al study),只有極少部分是動態歷時的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此外,研究者在收集數據之后,處理方式相對簡單,往往只是采用簡單的t檢驗、相關分析等方法,而較為復雜的多元回歸分析、因素分析等統計方式則很少使用。
5.3 研究內容缺乏多元化
縱觀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的文章,不難看出:內容上外顯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多,內隱的元認知策略研究少,對社會情感策略的研究比較薄弱,尤其情感因素、學習者心理機制對策略訓練影響的研究較為缺乏。就拿二語詞匯策略訓練內容的研究來說,國外策略訓練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成績(O'Malley&Chamot 1990;Oxford 1990;Cohen 1998;Chamot 2004),提出了基于學習策略的訓練模式SBI、基于認知學習理論的教學訓練模式CALLA以及FORESEE、CRAPEL、Flower等培訓模式,然而國內策略訓練的相關研究則相對滯后,單項策略訓練居多,全面詞匯策略訓練較少,多元化的研究模式比較欠缺。
本文通過對1996-2015年間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現狀進行了文獻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雖然存在一些不足,但總的來說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呈現出良性發展趨勢,實證研究占主角,數據采集、處理方法科學,研究領域廣泛、角度多樣,取得了不少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的不足之處在于,未能明確提出筆者自己的文獻研究方法,在研究內容的劃分上不夠細致,存在一篇文獻同時符合多個研究內容,最終只能擇其主要內容而定的情況。
隨著研究視角和研究領域的拓展,可以預見我國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研究將不斷向縱深發展。今后,二語詞匯學習策略可在以下方面開展較為深入的研究:(1)針對不同層次語言學習者不同形式、不同時間跨度的多元化詞匯策略開展訓練模式及訓練遠遷移效用研究;(2)開展基于移動學習的、不受時空約束、突破傳統模式的詞匯學習策略研究。正如劉潤清(2015)在《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中所指出的那樣: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習者角色的改變,大規模網絡開放課程和移動終端設備的結合,二語詞匯學習策略的研究內容勢必將受其影響而發生變化。
[1]Cohen,A.D.(1990).Language learning.Boston:Heinle&Hein?le Publisher.
[2]Cohen,A.D.(1998).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New York:Longman Publisher.
[3]Nation,I.(1990).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Boston: Heile&Heinle Publisher.
[4]Nunan,D.(1992).Research methods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5]O'Malley,J.&Chamot,A.(Eds).(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6]Oxford R.L.(1990).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New York:Newbury House Publisher
[7]陳輝.非英語專業的中國學生學習英語詞匯的策略——一份分析詞匯學習策略的調查報告[J].外語教學,2001(6):46-51.
[8]陳樺,張益芳.中國兒童英語詞匯記憶策略探究[J].外語學刊, 2001(4):100-106.
西藏農牧學院校級質量工程及教研項目(項目編號:J2015)“英語詞匯學習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與探索”階段性研究成果。
何竹(1983-),女,漢,四川眉山人,講師,碩士研究生,西藏農牧學院、江西科技師范大學,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