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平平
重慶醫科大學
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基礎體能現狀及影響因素研究
——以重慶某高校為例
閆平平
重慶醫科大學
本研以重慶某高校體育教育專業2012級全日制本科生為研究對象(男98名,女31名),運用國民體質標準測試法對受試者進行8項指標進行測試;同時以結構式問卷方式對影響體育教育專業整基礎體能下降的原因展開調查;運用SPSS16.0統計分析軟件,參照上海體院體育教學專業基礎體能考核標準及學生自我陳述的入校前最好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對被調查的129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入校后的體能狀況做出評估,究旨在了解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基礎體能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為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培養方案調整與修改提供參考。
體育教育專業;基礎體能;影響因素;外賣
本文根據閱讀文獻及上海體育學院基礎體能測試標準,測試指標具體如下:(見表1)。
測試成績結果,按照上海體院基礎體能測試評分標準轉化為百分制分值成績,并將所得百分制成績按照統一標準轉化為五個等級:優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所有學生現測試成績轉化為成績等級后,將所得成績等級再轉化為相應分值:優秀(5分)、良好(4分)、中等(3分)、及格(2分)、不及格(1分),并將個人所有項目等級值相加求個人整體體能總和,并求均值,所得均值按照優秀(分值≥4.5分)、良好(分值3.5-4.5分)、中等(2.5-3.5分)、及格(1.5-2.5分)、不及格(分值≤1.5分)的標準劃分,所得成績即為個人整體基礎體能成績等級,簡稱整體基礎體能。如表2所示,由于優秀、良好等級樣本量較小,因此在不影響其結果分析真實性的情況下,重點探討各因素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整體基礎體能及格以上、及格、不及格三種結果之間的關系,故對分等級結果進行等級并類,將優秀、良好、中等化為“及格以上”,以便分析。
根據表3,可知該專業學生對于100米跑、中長跑項目的練習頻率比較低,偶爾練習的居多。觀察其入校前成績與入校后100米跑(男生:11.83±0.59對12.48±0.87,T=6.14,P<0.001;女生: 14.06±0.75對15.15±0.65,T=6.09,P<0.001)、中長跑(男生1500m跑:321.71±36.16對354.76±21.35;女生800米跑:171.69±24.01對191.86±12.65,T=3.97,p<0.001)成績發現男女生在速度、耐力素質水平上有非常顯著的下降,這與該專業學生對100米跑、中長跑項目練習頻率較低有直接關系。而在跳繩項目上,練習頻率相對較高,但選擇經常練習和偶爾練習的學生相差不大,觀察該專業男女生跳繩入校成績與現測成績(男生:164.79±35.85對161.77± 27.81,T=-0.066,P>0.05;女生:171.27±35.29對167.95±27.801,T=-0.41,P>0.05)發現有輕微下降趨勢(P>0.05),這與該專業學生對跳繩重視程度經常練習和偶爾練習所占比重相差不大有關,也與學生練習跳繩的方法、標準、強度有關。
較高的練習頻率是學生保持和提升基礎體能的重要保障。學校應加強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對速度、耐力性項目的練習頻率,對靈活靈敏素質的練習應注意練習標準、方法、強度。
規律的飲食是健康身體的保障,然而當代很多大學生飲食無規律性可言,不吃早飯、零食代餐、過度節食等問題較重。根據飲食習慣與整體基礎體能分析結果可知,此專業學生在飲食規律問題中選擇偶爾規律的學生比重較大,這十分不利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加以重視和正確引導;低脂低糖飲食習慣調查顯示出的結果令人費解。為探究其原因,故針對此問題做進一步的調查分析。(見表4)

表1 測試指標及其項目

表2 整體基礎體能等級統計表

表3 訓練頻率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基礎體能研究

表4 飲食習慣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整體基礎體能影響研究
筆者在征求所調查班級輔導員同意后,統計被調差對象所住寢室樓層及號碼,選擇在中午12:00-12:10分與招募的志愿者一起對所調查對象在其寢室進行飲食訪談調查與觀察,主要圍繞“吃飯的地點及頻率”、“飯菜的搭配”等話題進行訪談。經調查發現:被調查對象中男、女生吃外賣的頻率較高,訂餐范圍包括午餐、晚餐、夜宵甚至于早餐,且大多數同學主要選擇名為“XXXXX營養套餐”的類型,該類型套餐一般主要包含:特色菜(比如:雞腿、雞排、鴨腿等)、1-2份葷菜、1-2分素菜、半個或整個雞蛋。
了解此現象后,筆者又對高校外賣的現狀了解到:現大學學生吃外面主要有“餓了嗎”、“美團外賣”、“百度外賣”以及其他店鋪或者同學幫忙帶飯等渠道,訂購方式主要是網上預訂、電話預定,送餐方式包括送至樓下自取和送到寢室兩種。在各種外買賣網站和宣傳頁上可看到各式各樣的餐飲可供選擇,有各種單人餐還有火鍋、干鍋等多人餐,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預定學生就可以坐在寢室等飯,可謂“飯來張口”。這種看似便捷的送餐聚餐,實際上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卻是十分不利的。這無非給學生的惰性提供了舒適的溫床,更是對學生體能狀況的無形損害。根據調查,外賣與學校設立的飯堂的衛生條件、飲食標準、飲食安全相比,外賣餐飲的衛生及食品安全問題可謂層出不窮,在學校宣傳欄以及媒體報紙上都曾曝光過許多無證外賣商家,用地溝油、高脂高糖高鹽制造出“重口味”餐飲,為了使學生吃后覺得不油膩,套餐里再搭配少量青菜、水果以調節口味。這種看似色香味俱全、營養搭配合理的套餐正是大學生偏愛的選擇。
了解這些實際情況后,回歸這一問題調查結果,筆者推斷,該專業大學生在問卷調查“低脂低糖”這一問題上的選擇存在誤區,很可能是外賣商家銷售的“障眼法”使學生并不了解自己飲食中脂肪與糖的含量,也可能是學生對相關營養知識的欠缺所導致的,故推斷非“低脂低糖”生活習慣對學生基礎體能水平是存在一定影響的,但其具體影響程度則有待研究。但對于這種校園“外賣潮流”的興起應引起學校的重視,這種不健康的生活模式勢必會損害大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同時也要注重加強對學生營養知識的普及。
1、良好的訓練頻率、飲食習慣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個人整體基礎體能有影響,應重視對學生健康行為的培養,對不利于健康發展的行為加以干預,尤其是類似與高頻率吃外賣的行為要加以調控,并適時普及營養知識與指導。
2、學校可建立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基礎體能檔案,記錄其成績變化情況。
3、針對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的基礎體能發展也應要走“體醫結合”道路,要普及體育醫學相關知識,提供科學的基礎體能的鍛煉方法和考核模式,培養專業體能監測師。
[1]孫憲民,任平.關于亞健康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2,2(8):1256.
[2]張海東,陳杰龍等.不同專業大學生步行狀況現狀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科技創新導報,2015,26.
[3]王毅.高校學生運動習慣與體能關系探析[J].2014,1:249.
閆平平(1990-),女,教師,助教,碩士研究生,重慶醫科大學,體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