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考古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

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窯址的發掘在考古學方法的使用上進行了許多新的嘗試,并取得了理想的成果。
首先,整個窯場,包括廢品堆積區,均以遺跡的方式進行清理。每一探方的文化層在按傳統方法以土質土色與包含物進行分層的基礎上,發掘過程中僅剔除泥土,留下所有的遺物,再進行三維掃描,制作每一層的三維立體圖、正攝影像圖等,全面記錄每一層所有遺物的分布情況。重要的標本在三維立體圖上進行定位編號,使每一件編號器物都有清晰的三維坐標。
其次,以九宮格方法進行標本的清理與采集。由于越窯堆積深厚,傳統的5×5與5×10米的探方很難清理到底,我們按10×10米的規格進行發掘。為防止重要信息遺失,我們在探方基礎上,以九宮格法將整個探方劃分成九格,每一小格獨立采集標本,使廢品分布情況能得到更細致而全面的反映。
再者,是所有的標本均運用統計與采集的方法。面對以山頭計而不僅是以噸計的標本,如何采集與處理一直是瓷窯址考古中的難題。本次發掘以九宮格法分多個層級全部采集。對數量相對較少的青瓷產品全部采集,窯具及其他遺物全部進行現場統計,之后按三個層級分別采集:對典型及重要的標本進行編號,采集三維坐標,小件產品全部采集;對基本完整或較特殊但重復的標本進行全部采集;剩余的大量重復、保存不完整的標本現場裝袋、寫上標簽后放置在窯址邊上臨時的工棚中,以備日后再作整理研究與博物館的展示。

九宮格法取標本
在這次的考古發掘過程中還進行了三維化全記錄和古代窯場廢棄過程的三維化重建。大量使用包括地面激光掃描、低空無人機遙感、近景攝影測量等多種現代科技手段進行全方位三維記錄。此外,田野考古工地數字化管理平臺的使用使得田野考古資料與信息記錄更為規范化、科學化與高效化。

上林湖三維數字模型及部分水下遺存分布示意圖
在這次的考古中,還特別運用水陸考古結合的方法。除陸上發掘,水下考古工作運用多波束測深儀、側掃聲吶、磁力儀、淺地層剖面儀與探地雷達等多種技術手段,獲取了上林湖湖底地形地貌的高精度三維數字模型、平面聲吶圖像、環湖道路、古湖堤、古水道、古水壩等豐富的水下遺存,為內陸淺水水域的水下考古提供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