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虹燕,張敬明,楊德利
(1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2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上海 201306)
基于SWOT分析上海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的發展
劉虹燕1,張敬明2,楊德利1
(1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上海 201306;2上海市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上海 201306)
基于態勢分析法(SWOT),對浦東新區的種源農業發展歷程和現狀,從優勢(Strength)、劣勢(Weakness)、機會(Opportunity)和威脅(Threat)四方面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態勢良好。
種源農業;浦東新區;SWOT分析法
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民以食為天,農業健康發展關系重大。種源研發是農業科技的制高點,種業發展水平是一個國家農業核心競爭力的標志。因此,種源農業發展對于國家糧食安全以及提高我國農業競爭力意義重大。
發達國家種業發展起步較早,生物技術以及種子企業經營管理體系均較為成熟。1742年,世界上第一家種子公司(法國的維爾莫蘭種子公司)成立,它的成立標志著種子產業的初步形成。20世紀70年代以后,發達國家紛紛開始整合種業企業。Doglas[1]對種業發展階段劃分提出標準,這為以后西方發達國家種業管理提供了框架。Lence等[2]從知識產權保護視角出發,認為在研發和最終產品市場投入要均衡,創新是種業發展的關鍵,創新的動力來自于知識產權保護。
浦東新區作為國家農業部認定的首批國家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發展種源農業是體現現代農業服務功能和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浦東新區積極推進都市農業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內容。據報道,中國首次提出種源農業概念是在“十五”期間,上海農業以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為目的,在建設培育優質種子種苗、種畜、種禽為主要內容的“種子工程”的基礎上,與創匯農業、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相互交叉滲透、共同發展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全新的生產領域——種源農業[3]。簡而言之,種源農業就是以科技為支撐的良種產業化,實現農業企業“育、繁、推”一體化[4-5]。
SWOT分析法(也稱態勢分析法),是通過研究分析對象的內部優勢、劣勢以及所處外部環境的機會、威脅等,從而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對策等。文章采用SWOT分析法,分別對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劣勢、機會與威脅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進而對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提供相應的對策建議。
1.1 優勢(Strength)
1.1.1 種源基地建設不斷推進——孫橋老港種源基地
孫橋老港種源基地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五大示范基地”之一,按照“十二五”期間種源產業發展布局,以種源服務中心、植物基因技術試驗中心、種苗繁育中心和奶山羊種群技術中心為主體,進行良種引進、種源技術研發和保護等工作,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種源產業高地,成為推動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6]。上海浦東智能化種苗產業園和上海轉基因奶山羊核心種源培育基地已開工建設,成為首批入駐種源基地的大項目。上海浦東智能化種苗產業園計劃投入1.4億元(人民幣,下同),主要培育花卉、樹木種苗。上海轉基因奶山羊核心種源培育基地主要進行轉基因克隆羊新品種的培育,包括轉基因克隆羊、轉基因羊安全評價和核心種羊的選育工作。
1.1.2 工廠化育苗經驗相對豐富
以打造上海農業科技創新中心為核心的孫橋現代農業園區,在工廠化育苗方面有相對豐富的經驗。浦東孫橋現代溫室種子種苗有限公司建有2 hm2的現代化溫室,年育苗3 000萬株以上;上海鮮花港企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十二五”期間的發展目標就是建設成為全國花卉種源中心,經過五、六年的發展,鮮花港已然成為全國最大的花卉種苗生產基地,是工廠化、規模化育苗的典范。
1.1.3 優質種源不斷創新
“8424”西瓜、浦原有機桃、紅剛青扁豆、“矮腳青”青菜、“祥欣”種豬等種源已經具有相當的知名度,同時“浦東白豬”和“浦東三黃雞”被列入國家地方品種保護名錄?!笆濉币詠恚謻|新區特色種源堅持引育結合,種源培育技術不斷提升,種源品種不斷創新。“浦東白豬”被列入“國家級地方豬種保護名錄”,“浦東三黃雞”被國家農業部列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浦東雞良種場被指定為“國家級浦東雞保護場”;“南匯水蜜桃”經幾代農科人員的努力,已經形成大團蜜露、新鳳蜜露等一系列優良品種,成為江南平原地區水蜜桃種植面積最廣、產量最大的水蜜桃品種之一[6]。
1.1.4 種業產業化程度不斷提高,龍頭企業發展壯大
近年來,浦東新區積極扶持種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形成了一批有活力的種源企業。祥欣公司已成為上??萍己孔罡?、養殖規模最大、輻射全國的國家級種豬基地。大地種苗利用智能技術培育非洲菊等花卉苗木種苗,出口到發達國家。杰隆生物公司“人乳化”奶山羊生物工程獲得了多項專利。種都種業有限公司自建成以來有20多年的種子經營經驗,是一家科技型民營企業,在上海市和浦東新區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浦東新區建立了“上海種都國際種業科技產業園”,初始總投資3 000萬元。
1.1.5 種源農業產值穩步增長、商品化程度趨于穩定
根據2014—2015年《浦東新區統計年鑒》統計數據,浦東新區2013年、2014年種源總產值分別是14 019萬元、19 679萬元(表1),分別占當年農業總產值的2.03%、3.02%。不論從單個產業還是從整個種源產業看,2013—2014年產值均呈現上升趨勢。從各產業產值構成來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的種源產值差異較大,畜牧業成為推動種源農業發展的主力軍,連續兩年占比超過85%;與此相對應,種植業、林業、漁業三者的產值之和不超過總產值的15%。各產業的年增長率分別為16.22%、22.86%、4095%以及72.69%,總產值的年增長率為40.37%。

表1 2013—2014年浦東新區種源產值Table 1 Output values of provenance agriculture of Pudong New District in 2013—2014
根據2014年《浦東情況專報》統計結果,2013年種源產品自產自用產值5 906萬元、銷售產值8 113萬元,自產自用與銷售產值比例為58∶42,與2012年基本相同。不同產業的商品化程度如表2所示,2014年與2013年相比,商品化程度出現一定的波動,種植業以及林業的商品化程度相對穩定,產生波動的原因在于畜牧業以及漁業的商品化程度降幅明顯,而畜牧業產值對種源產業產值的貢獻超過85%,因此畜牧業商品化程度的下降是導致種源產業商品化程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表2 2013—2014年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的商品化率Table 2 Commercialization rate of provenance agriculture of Pudong New District in 2013—2014
1.2 劣勢(W eakness)
1.2.1 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缺乏整體規劃
種源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起步較晚,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的基本思路、具體發展方向、產業定位等沒有明確的指導性文件,使得種源發展缺乏相關政策與機制的扶持,創新力不足。
1.2.2 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發展不平衡,市場發育不成熟
種源農業有別于種業,種業僅包含種植業和林業,種源農業還包括畜牧業和漁業,由表1可知,除畜牧業外,其他產業的種源產值普遍較低,發展極不平衡。市場發育不成熟,具體表現在:民營中小企業沒有形成氣候;良種研發主要以研究所等研發為主,企業自主研發力度不夠。
1.2.3 浦東新區種源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
根據浦東情況專報,浦東新區種源科技成果轉化率不高。“產-學-研”相分離的現狀使得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成果不能得到推廣應用,種源農業可持續發展后勁不足,只能停留在研究所階段,不能形成“科研服務生產經營,生產經營回饋科研”的良性循環。
1.2.4 農業基礎薄弱,人才資源匱乏
據浦東調查隊及浦東區府辦綜合處的調研結果,浦東新區農業基礎設施較弱,特別是農橋、排灌設施老化,水系紊亂,冷鏈、加工、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農田抗御自然風險能力較弱。此外,種源農業發展的核心在于種源培育技術,對人才的專業性要求極高,人才資源匱乏也是阻礙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3 機會(Opportunity)
1.3.1 浦東新區“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大力發展種源農業
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為種源農業帶來了發展空間。近五年,浦東新區人口穩步上升,相反,耕地面積持續減少,尤其是2012年—2013年,耕地面積都可謂急劇下降(圖1)。面對地少人多的問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勢在必行,改變傳統粗放型農業,向集約型、生態型農業轉變。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高效生態農業是未來農業發展的大方向,種源農業作為高附加值的都市農業之一,《浦東新區現代農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指出要把種源農業提升到重點發展生物技術為核心的現代農業范疇,實現規?;?、工廠化育苗。
1.3.2 浦東新區“十三五”規劃布局與重點項目建設

圖1 浦東新區2010—2014年耕地面積變化情況Fig.1 Variation of cultivable area of Pudong New District in 2010—2014
示范布局:為提高浦東新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對全市乃至全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引領和示范作用,浦東新區按照“一帶、一心、一區、十園”的空間布局,大力推進孫橋國家級農業科創中心建設和現代化農業國際孵化器建設,加快建設南北走向的現代農業發展帶。“一帶”,即都市農業發展帶,沿A30——兩港大道兩側;“一心”,即孫橋現代農業科創中心,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國際孵化器和研發創新大樓,重點集聚發展種源農業、生物農業、循環農業、互聯網+農業、數字化農業等;“一區”,即糧食生產功能區,以濱海糧田為中心,建設5 333.3 hm2集約化、規?;?、設施化、高產化的糧食生產功能區;“十園”,即東灘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范基地、孫橋—老港種源農業示范基地等十個重點示范農業基地園區。
重點項目建設:①孫橋科創中心建設項目。浦東新區擬投資10億元左右,在孫橋、老港、東灘等地建設高標準國際化的農作物育種基地,重點培育糧食、蔬菜、花木、水稻、種苗、花果等良種,融合種子種苗的開發、測試、示范生產、展示營銷、物流配送于一體。建設農業科技研發公共實驗室、國際現代農業孵化器、現代農業展示交易中心、農業科研培訓推廣中心等四大服務平臺。②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浦東新區擬投資10億元左右,建設高標準農田5 333.3 hm2,完善基本農田排灌設施和外圍水利配套建設,提高農田抗災能力;擬投資4億元左右建設666.7 hm2設施農田;擬投資3億元左右,建設東灘和孫橋優質種源繁育基地。③農業社會化服務平臺建設。浦東新區“十三五”期間擬投資2億元左右,重點建設涉及糧食生產區13個重點鎮的全區谷物烘干體系,該谷物烘干年體系的年烘干總量可達2 700 t[7]。
1.4 威脅(Threat)
1.4.1 浦東新區城鄉發展不協調
城市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突出。土地作為重要的農業生產要素之一,浦東新區的農業土地使用現狀為:隨著城市化的進一步發展,浦東新區城市化開發向浦東東南部延伸,耕地面積進一步被擠壓;農業用地碎片化、土地流轉受限、流轉成本較高,這一現狀與種源農業規?;?、集約化的農業發展模式不相適應。
人才結構與人才需求之間的矛盾。城市化帶來的農村人口結構限制了浦東種源農業的發展。浦東農村人口普遍受教育水平不高,與種源農業發展所需的高級技術人員相差甚遠。
1.4.2 浦東新區農業信息化水平不高
信息化已成為農業發展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互聯網+農業”已全方位融入現代農業產業鏈中,浦東新區的物聯網、農業云服務、移動互聯、電子商務的現代信息技術和農業智能裝備在農業生產經營領域的應用還有待提高?!盎ヂ摼W+”商業模式在種源農業領域的應用還有待完善。
1.4.3 國外良種引進對國內種源市場的沖擊
國外良種引進可謂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它可以改進本國種子質量,另一方面它會給本國物種帶來沖擊,威脅到本國種源產業發展,嚴重的會涉及國家安全;因此,必須謹慎對待良種國外引進。
近年來,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種源農業產值穩步增長;商品化程度趨于穩定;種源基地建設不斷進步;特色種源品種得到有效保護和開發,部分種源已初步形成“高地”;種源產業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同時,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也存在一些問題,尚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各產業發展不均衡,新品種研發難度大,耕地面積碎片化與規?;a不相適應等。
根據浦東新區“十三五”規劃,在種源農業發展方面,將充分利用和整合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以啟動建設現代農業國際孵化基地為抓手,建立農業產業基金,培育一批現代農業上市公司。建設好“一個中心”——孫橋農業科技研發中心,“三個平臺”——農業科技研發服務平臺、現代農業展示交流平臺和科研培訓推廣平臺,“兩個基地”——現代農業國際孵化基地和示范應用基地,推進種源、互聯網+農業等領域的自主創新,發揮農業科技總部和運營總部在“三高”農業中的引領作用,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結合體系,提升現代農業的科技含量,構建科技農業的新平臺、新氣象、新效益??梢?,種源農業在未來發展空間較大,發展勢頭良好。
3.1 繼續保持、并發揚浦東新區種源農業發展的優勢,同時把握機會
以孫橋老港種源基地為核心,促進種源產業帶形成。在孫橋農業科創中心的帶領下,承接自貿區功能輻射,沿深港大道兩側包括孫橋現代農業園區、南匯現代農業園區、上海鮮花港等形成種源農業產業帶。
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形成“鎮農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戶”“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體現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的組織強農作用。
創新農產品流通方式,保證種源農業產值穩步增加。發展生鮮食品冷鏈物流配送平臺與建設土特產農產品團購電商平臺相結合,推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建設。同時建設相應農產品批發市場和直銷基地。
3.2 采取措施扭轉劣勢、迎接挑戰
政府農業部門應該針對種源農業發展制定具體發展規劃。作為戰略性、先導性的新興產業,種源農業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產業政策及戰略部署加以引導,對其發展方向、規劃布局、產業體系等作出明確規定。
推進農業科技化、信息化、標準化建設。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力度,發揮上海市現代農業專家服務團,教授工作室和農機科技人員的力量,建設區、鎮、村三級農業科技試驗示范基地網絡。支持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與孫橋現代農業開發區進行科研對接。
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農村集體資產管理體制和分配機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健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調解仲裁機制,積極推進農業生產要素自愿向專業化、規?;霓r業組織集中。
提高農業基礎設施和裝備水平,加強農民的非農就業職業技能培訓。政府農業部門應該對浦東新區的農業基礎設施進行升級完善。建設基本農田、農林排灌設施,推進標準化果園、養殖場建設、加速實現農機裝備現代化。對園區與開發區的企業工人進行非農職業技能培訓,建立城鄉統籌的用工管理制度,保障城鄉勞動者的平等地位。
[1]DOUGLAS JE.Successful seed programs:a planning and managementGuild[M].Boulder:Westview Press,1980.
[2]LENCE S,FALK B.Cointegration,market integration,and market efficiency[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2005,24:873-890.
[3]熊玲.上海種源農業迅速崛起[J].中國國情國力,2005(7):31-33.
[4]楊娟,趙京音.上海種源農業發展分析及技術政策建議[J].上海農業學報,2013,29(4):90-94.
[5]羅強,俞菊生,張晨.上?,F代種源產業現狀及發展策略[C]//北京市種子管理站.北京國際種子產業發展高峰論壇論文集.北京:[出版者不詳],2012:120-124.
[6]上海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第十二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R/OL].(2011-03-02)[2016-2-10].http://www.moa.gov.cn/ztzl/xdnysfq/fzgh/201301/t20130118_3202728.htm.
[7]上海浦東新區農業委員會.上海市浦東新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第十三個五年規劃(2016-2020年)[R/OL].(2016-01-04)[2016-2-10].http://www.pudong.gov.cn/website/htm l/pdzw/pudongNews_YWYQ/Info/Detail_692473.htm.
(責任編輯:程智強)
SWOT-based analysis on provenanc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in Pudong New District of Shanghai
LIU Hong-yan1,ZHANG Jing-ming2,YANG De-li1
(1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China;2Agricultural Commission of Pudong New District,Shanghai201306,China)
The developmental course and status quo of provenance agriculture in Pudong New District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strength,weak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The result shows that Pudong New District’s provenance agriculture presents a good developmental posture.
Provenance agriculture;Pudong New District;SWOTmethod
F327
:A
1000-3924(2017)02-138-05
10.15955j.issn1000-3924.2017.02.25
2016-03-09
劉虹燕(1990—),女,在讀碩士,研究方向:種源農業
楊德利(1963—),男,碩士,教授,研究方向:會計理論與實務、水產品養殖經濟與管理等。E-mail:dlyang@sho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