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松++郎艷林
重才、愛才、惜才的寬廣胸懷和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環境,為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貴州省委第十一次黨代會二次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教興黔戰略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響亮提出人才是貴州的發展之基、轉型之要、跨越之本,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奮力開創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生動局面。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陳敏爾多次強調,“要像抓招商引資那樣抓招才引智,像承接資本轉移那樣承接人才轉移,以項目和資源吸引人才,以人才聚集帶動產業聚集。”
省委副書記、省長孫志剛指出,要打造“沒有圍墻的科研院所”,充分利用全國、全世界的科技和人才資源為企業轉型升級服務,著力破解企業轉型發展的人才短缺問題。
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孫永春也多次對貴州人才工作作出具體指示:要以平臺載體建設等重點計劃項目為引領,深入實施人才集聚優化工程,積極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保障人才潛心干事。
為加大人才工作創新力度,提升人才引進工作強度,著力打造招才引智重要平臺,貴州從2013年起強勢開啟“人博模式”:
2013年,以“五湖四海廣聚人才 攜手貴州后發趕超”為主題的首屆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6500余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及高校學生進場交流洽談。
2014年,以“建設人才創業首選地推動改革發展新跨越”為主題的第二屆人才博覽會現場接待各類人才3.5萬余人次,現場簽約2597人次,簽約項目20個。
2015年,以“廣聚天下英才 共建創業貴州”為主題的第三屆人才博覽會,32萬人次通過網上招聘大廳訪問求職,16萬人次通過微信招聘平臺訪問求職。
2016年,以“廣聚天下有志英才 共推貴州同步小康”為主題的第四屆人才博覽會引進落地海內外高層次和緊缺急需人才5582人。
3月25日,第五屆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又將舉行。
5年培育,人博會成為貴州展示人才隊伍建設成果、引進海內外人才的硬平臺和主渠道,全程見證了最近幾年貴州以“一張發展藍圖、三大決策部署、六條發展軌跡”為核心的人才工作勃興軌跡。
引才引智成果豐碩
人才規模不斷壯大。全省人才資源總量從284.34萬人增長到目前的400余萬人,每萬人人才資源數由818人增長到1160人以上。
人才素質有新提高。2012—2016年,全省高層次人才由7.77萬人增加到15.6萬人,其中,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高層次重點專家由2751人增加到5031人,博士人才由2398人增加到6260余人。
人才培養取得新進展。每年培養培訓大數據等各類專業技術人才30萬人次、農村實用人才30萬人次,五年新增技能人才66.8萬人。遴選并持續培養“十”層次人才7人、“百”層次人才67人,“兩院”院士2人。
人才引進實現新突破。全省共引進海內外各類人才7.58萬人,其中以“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為引領”,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3萬人,引進“百”層次人才34人,“千”層次人才55人。
人才效能得到新提升。2016年,單位人才創造生產總值由2012年的17.33萬元提高到28.62萬元。人才貢獻率由2012年的18%上升到20%以上。全省發明專利申請10953件,同比增長45.3%,增幅居全國第三,發明專利授權2036件,同比增長35.6%,增幅居全國第二。
三大政策引領航向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省委、省政府為將人才強省和科教興黔戰略迅速落到實處,先后作出了三大決策部署:
2010年12月,《貴州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出臺,提出培養和造就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富有創新活力、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需要的人才隊伍,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奠定人才基礎。
2012年11月,《中共貴州省委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教興黔戰略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出臺,提出通過“十二五”后三年的努力,實現“三提高、三集聚、兩優化、一達到”目標。即:人才的總量、素質和效能“三提高”,推動人才向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管理領域、向重點發展產業、向各產業園區“三集聚”,人才的結構和發展環境“兩優化”,人才發展的主要指標達到西部地區乃至全國平均水平。
2013年7月,印發《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提出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大力培養引進重點崗位管理人才,加大科技創新和職業技能人才教育培養力度,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積極推進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戰略聯盟建設,統籌推進人才發展和科技創新工作等。
三大決策部署,準確切中各個時期貴州人才工作“痛點”,引領人才發展系列政策措施形成體系,加快了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全省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化、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步伐,成為貴州推進人才工作的航向標和加速器。
六條軌跡詮釋人才聚集地
梳理近幾年的貴州人才工作,人才政策、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評價、人才使用、人才流動六條軌跡脈絡清晰。
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以來,貴州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并配套50余個措施和方案,把中央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落到實處,重點從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服務保障等方面建立健全了“1+2+N”的人才政策體系。
“十二五”期間,貴州采取全職引進和柔性引進方式,以“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黔歸人才計劃”“黔靈學者計劃”三大引才計劃為重要抓手,重點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黔籍在外優秀人才。以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云上貴州·大數據招商引智再出發活動、省校合作專項引才三大載體為主打品牌,密集引進了一批高、精、尖、缺的高層次人才。
在人才評價方面,我省對基層人才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等一系列創新性舉措,構建“下得去、留得住、能發展”的基層人才工作新機制;采取以考代評、考評結合、代表作送審、全員答辯等各種方式,為科學、客觀、公正、全面地評價各類人才提供制度保證。
重才、愛才、惜才的寬廣胸懷和引才、育才、用才的政策環境,為貴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
圍繞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以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實用型人才為重點,通過深入實施“高層次創新型人才遴選培養”“百千萬人才引進”“黔歸人才”等人才工作計劃,貴州正著力打造農字號、金字號、新字號、創字號等專業人才隊伍。
2015年,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螞蟻金服發布《大學生就業流向報告》顯示,在大學畢業生流入地排行榜中,貴州名列第七,正逐步成為優秀人才的向往之地、聚集之地、創業之地。(責任編輯/顧海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