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海南
近年來,貴州各地牢固樹立“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理念,出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的人才政策,人才培養、引進力度空前加大,人才效用發揮日益凸顯。
高站位謀篇
全面落實人才優先發展理念
:近5年來,貴州人才工作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成為人才的凈流入地,你認為推動這一局面形成的最關鍵因素是什么?
陳鳴明:這一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從中央到我省都更加重視人才工作,從各方面集聚合力,為愛才選才育才用才提供了最根本保證。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才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
我省積極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精神,秉持“人才是發展的第一資源”理念,把人才作為貴州實現后發趕超、決勝脫貧攻堅、同步全面小康的關鍵所在。陳敏爾書記強調,要圍繞守底線、走新路、奔小康,努力打造農字號、金字號、新字號、創字號等專業人才隊伍,吸引海內外人才到貴州創新創業、成就事業。孫志剛省長強調,要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激情,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浪潮。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大力實施人才強省和科教興黔戰略,僅省委全委會就連續召開兩次專題研究人才問題,全面落實人才優先發展理念,這種實實在在的重視在貴州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正因為全省上下實打實的重視、推動,才使得貴州人才工作得以不斷改革機制體制、不斷完善人才政策、不斷創新引才載體、不斷聚合高端人才。
:好理念的貫徹落地,靠的是體制機制改革和關聯政策支撐。近年來為落實人才優先發展理念,貴州都做了哪些政策完善和路徑設計?
陳鳴明:首先是完善人才政策的頂層設計。先后印發《貴州省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共貴州省委關于進一步實施科教興黔戰略大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的決定》《中共貴州省委貴州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加快科技創新的指導意見》,形成一個規劃、兩個指導性文件(“1+2”)的吸引人才政策。
其次是加快人才政策的細化落地。省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重點從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激勵、引導專家服務基層、服務保障等方面制定出臺一系列(“N”)配套政策措施,形成“1+2+N”的人才政策體系。省委組織部、省人社廳、各市(州)、縣(市、區、特區)和各部門積極行動,加大人才工作領域改革創新力度,因地制宜細化人才政策。
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政策體系,讓貴州人才環境越來越有吸引力,加速了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集聚,豐富了人才平臺載體建設,加速了全省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轉化、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大力度引才
千方百計引進高層次人才
:制度的生命力在落實。貴州在具體落實這些政策制度上做了哪些努力?
陳鳴明:從現有的優惠政策上看,貴州的引才初心用兩個詞就能概括:“真心實意”“真金白銀”。說幾個實例就能說明這一點。
我們對“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的“百人領軍人才”“千人創新創業人才”,分別給予個人每年100萬元、50萬元的獎勵,只要達標連補3年。對引進的博士以上的高層次人才按照相應層次分別給予100萬元、60萬元、15萬元的住房補貼。這個總盤子設計每年達到10個億左右,這不但體現了發展中的貴州對人才是真渴求,也用真金白銀傳遞了貴州引才用才的真誠意。
此外,為鼓勵科研人員創新創業,我們出臺了8條激勵措施,在全國首家建立基層人才工作津貼,開展“科學技術獎”“人才工作表彰”等評選活動,優化職稱評聘體系,開辟綠色通道,落實人才“綠卡”服務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提供“1+10”服務項目,幫助解決職稱評定、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障、科研服務、出入境和居留服務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為人才設計解決這么多具體冗繁的事情,沒有真心實意是做不到的。
:人才是一個極寬泛的概念,貴州如何用好有限的資源,確保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引進的方式引進緊缺人才?
陳鳴明:貴州的人才缺口是多方面的。但不可能一下子就解決所有人才缺口問題,要實事求是,按照輕重緩急、分步引進的方式來進行。具體來說,就是先緊扣貴州主基調主戰略,緊緊圍繞大扶貧、大數據兩大戰略行動、五大新興產業、金融產業等重點引進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然后再培育、引進其他行業、產業優秀人才。
馬上要舉辦的第五屆人博會,我們向海內外646位高層次人才發出參會邀請,其中94%都是涉及到脫貧攻堅、大數據和五大新興產業的人才,就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實例。
:近年來貴州為引進人才籌劃了哪些渠道平臺,效果如何?
陳鳴明:截至目前,省級層面以“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黔歸人才計劃”“黔靈學者計劃”三大引才計劃為重要抓手,重點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和黔籍在外優秀人才。以“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云上貴州·大數據招商引智再出發活動”“省校合作專項引才”三大引才載體為主打品牌,打造面向國內外的開放式引才引智渠道。尤其是“中國貴州人才博覽會”平臺,經過連續5年舉辦,已經成為貴州人才引進的主力平臺,在全國乃至海外都有很高聲譽。
通過這些平臺,全省人才資源總量從2012年的284.34萬人增至2016年的400萬人,兩院院士、長江學者等高層次重點專家從2751人增至5031人,博士從2398人增至6260人,人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率提升至20%,引才用才效果明顯。
優服務用才
全力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引進人才是手段,用好人才推動發展才是最終目的。貴州如何確保引進人才留得住、用得好?
陳鳴明:引進了人才還要用好人才。用不好,不僅浪費資源,也會讓今后的人才“裹足不入黔”。所以貴州一直將如何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作為人才工作的大事、要事來謀劃。
一是全面落實各項人才優惠政策。“光說不練假把式”,我們對全省人才工作部門提出嚴要求,嚴防吃拿卡要、承諾不辦、推諉扯皮,確保政策兌現。
二是努力搭建人才發展平臺載體。強化“筑巢引鳳”理念,建好各類人才發展平臺載體,切實把我省打造成為聚集人才、成就人才的高地。先后成立了省大數據產業研究院、貴州省創新驅動發展研究院等新平臺30余個,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59個,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重點實驗室49個、博士后科研流動(工作)站43個、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57個、技能大師工作室62個、2個國家級和11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省級人才基地91個、創客空間25家等一大批創新創業平臺載體,
三是引導人才服務發展服務基層。確保“好鋼用在刀刃上”,引導人才在真正的事業中去獲得成就感。組織的“萬名專家下基層”“專家貴州行·基層行”等系列活動,累計下基層專家3萬余名,邀請300余位院士、專家赴黔實施智力幫扶,服務近千個項目,幫助基層解決1000多個技術難題,培訓人員近10萬人次,受益群眾近百萬人。
:百尺竿頭思謀更進一步,未來幾年貴州人才工作的新目標是什么?
陳鳴明:對貴州來說,“人才工作永遠在路上”。“十三五”時期是我省可以大有作為、必須奮發有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是實現彎道取直、后發趕超的關鍵時期,是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決戰決勝時期。我們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于人才工作的指示精神,持續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全力打造“人才聚集地”“創業新高地”等平臺載體。繼續堅持“人才是發展第一資源”理念,全力引進各類人才,預計到2020年,我省人才資源總量將增長到530萬人左右。(責任編輯/付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