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瑾
交通的快速發展為貴州旅游構建“快進”體系提供了重要契機,同時,貴州通過理念、產業、業態、格局、服務等方面的升級,構建“慢游”系統,讓游客在貴州停下來、住下來、靜下來。
2017年2月,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構建“快進慢游”的旅游交通網絡。交通的快速發展為貴州旅游構建“快進”體系提供了重要契機,同時,貴州通過理念、產業、業態、格局、服務等方面的升級,構建“慢游”系統,實現旅游市場供給由淺層觀光向深度體驗轉變,從淺層服務向深度服務轉變,讓游客在貴州停下來、住下來、靜下來。
“快進”抵達
今年春節,遵義市民岑先生帶著一家人自駕游赤水,他說:“十年前就知赤水風景獨好,但那時沒有高速路,從遵義到此遙遙300多公里,要走上6至8個小時,不放心帶老人和孩子來。”
位于貴州西北部、素有“川黔鎖鑰”之稱的赤水市擁有“桫欏王國”“丹霞之冠”“竹子之鄉”“千瀑之市”“長征遺址”“中國長壽之鄉”等38張國際、國家級名片,但在十年前,交通仍是制約大量游客到此邂逅美景的瓶頸,來赤水的游客都發出這樣感嘆:“赤水的風景美死人,到赤水的路抖死人。”
2013年11月28日,遵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赤水到遵義的時間縮至2.5小時。
2014年6月29日,瀘赤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大大縮短了赤水到瀘州、成都、重慶的時間,成為貴州北上川渝的“橋頭堡”。
2013年,赤水接待游客總量達340萬人次,2014年達461萬人次,2015年達700萬人次,2016年則增長到1200萬人次。僅2016年國慶黃金周,游客就有135萬人次,同比增長48.1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4億元,同比增長50.35%。
高速公路的通達,迎來大量的游客。為補齊接待能力的“短板”,赤水不斷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探索“旅游環線”,避免游客擁堵,在境內實現“快進”。
赤水目前已基本建成8.5米寬的孔灘橋至城門洞、回龍至兩河口旅游大環線,連接四洞溝、大瀑布等景區。赤水市交通局副局長雷友富說,2017年赤水將實施“2111”工程,即實施國省干線、縣鄉道改造200公里,通村油路硬化1000公里,新建旅游產業路1000公里,實施生命防護工程1000公里。“以后我們還將按建設規劃逐步續建延伸,最終把各4A級景區連在一起,不讓游客走回頭路,不把時間浪費在路上。游客走旅游環線的話,每兩個景區之間至少可以節約兩三個小時。”
“慢游” 享受
貴州旅游業正由傳統的“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由“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轉變。將“路、景、產”融合,實現交通供給側改革新突破。
2016年5月,沿赤水河而建的全國第一條河谷旅游公路正式通車,全程約長154公里。與之全程伴隨的,還有一條寬3.5米、用紅色橡膠瀝青鋪就的自行車道。赤水河、旅游公路、自行車道,如一條三色彩帶,將沿線丹霞、幽谷、瀑布、桫欏、竹海等美景串聯,使健身運動與旅游觀光相融。
旅游公路沿途從茅臺鎮到赤水市,全線共設12個風格各異的驛站,提供茶點、帳篷出租、醫務點等服務。驛站自行車隨租隨還,微信掃碼支付即可自助存取。
慢行系統為降低鑿石開山對于赤水河谷景觀的破壞,在猴子巖景區為自行車道單獨修建橋梁,此舉有效保護了原始竹林的生態環境,竹子枝繁葉茂形成天然屏障,可為騎行者遮陽避雨。游客慢行于竹林勝景,兩側懸崖峭壁,腳下赤水淙淙,將獲得極佳旅行體驗。
“變‘疲勞式旅游為‘度假式享受,讓游客慢下來、留下來,感受自然,養眼、養心,洗胃、洗肺。”赤水市旅游局服務中心主任向光輝說。
赤水大瀑布景區內,垂直高度93.87米的電梯和一座水平距離134.5米的隧道,僅需30秒就可到達底部,再通過隧道約幾分鐘,游客便可以從大瀑布頂端到底部,省了近一個小時上下山奔波疲勞之苦,盡情觀看瀑布飛流。
燕子巖國家森林公園內,旅客無需步行,坐上從復興張家灣旅游小鎮開往燕子巖的小火車,悠閑欣賞沿途美景。
向光輝介紹,赤水正打造“康養旅游”,規劃布局總面積230平方公里的丹霞遺產養生區和高山休閑度假康養避暑區。度假區內環湖健康步道、森林SPA、富氧運動、養生膳食等配套服務功能齊全,并布局了道家養生、禪養、運動養生、現代醫學養生、溫泉養生、膳食養生、休學養心等中高端康體養生業態。餐飲方面,有以“竹”為主的“國寶菜系”,以“石斛、烏骨雞、曬醋開胃湯”為主的“康養菜系”和以“粗糧、野菜”為主的“紅軍菜系”,希望游客“吃出山地特色、吃出赤水味道、留下赤水記憶”。
“從2013年開始,我們每年都持續投入8000萬元以上,不斷提升產業布局、業態類型、品牌形象、服務質量,力爭到2020年全面建成國際休閑旅游目的地。”赤水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月平表示。
“路”串“風景”
貴州已實現縣縣通高速、市州有機場、高鐵聯四方,緊接著還將陸續開通貴陽至重慶、成都、南寧等高鐵,貴州西南陸路交通樞紐的地位日益凸顯。
交通的改善為貴州旅游業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貴州交通發展提速后,一條條大交通線,串起貴州“養在深閨人未識”的人間秘境。
貴廣高鐵、滬昆高鐵開通,為貴州境內銅仁、凱里、貴陽、平壩、安順、關嶺、普安、盤州的如畫風景拉來了“山外客”。 而通往每個縣的高速路,則將游客引入遍布貴州各地的風景。
貴州省高速公路管理局副局長唐靜說:“縣縣通高速公路后,2016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5433公里。隨著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和經濟社會的發展,公路網實現四通八達、百姓外出旅游的愿望增加。尤其春節等節假日小型客車免費通行期間,有大量來自省內及川、渝、湘、滇等周邊省市的游客自駕前往景區或鄉村旅游。”
內外暢通的立體交通網絡,使“快進慢游”變成現實,并逐步成為貴州旅游的新亮點。(責任編輯/袁 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