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飛?張鳳琴

銅仁市碧江區緊扣全省全域旅游戰略部署,圍繞“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城市定位,積極探索和實踐城鄉一體全域旅游格局,實現旅游“井噴式增長”。
賞花海、游古村、品美食……陽春三月,銅仁市碧江區推出的“銅仁周末去哪兒”“醉美鄉村好去處”大型主題宣傳活動和醉美鄉村尋訪活動引來八方游客。
天藍、地黃、水清,3月11日,碧江區瓦屋鄉司前大壩燦爛的金黃色油菜花海,迎來3萬多名省內外游客。曲折蜿蜒的花田觀光道上、清流如許的十里河畔、古風彌漫的千年古寨里到處是游客的身影。在此前不久啟動的云場坪鄉櫻花觀光月活動,同樣吸引了近萬名省內外游客前來賞花覓春。這些都是碧江區實施城鄉一體全域旅游戰略,帶動旅游產業蓬勃發展的縮影。
地處武陵山脈中部的銅仁市碧江區,古有“黔東各郡邑,獨美于銅仁”的贊譽,今有“黔東明珠”“黔東門戶”之稱號。近年來,碧江區緊扣全省全域旅游戰略部署,圍繞“武陵之都·仁義之城”城市定位,堅持以生態文明為引領,積極探索和實踐城鄉一體全域旅游格局,實現旅游“井噴式增長”。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打造全域式景區景點
“碧江區要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新發展理念,按照‘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思路,加強城鄉基層設施建設,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城市。”銅仁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碧江區委書記陳代文說。
近年來,碧江區加大旅游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美麗山水城市、九龍洞奇美自然景觀以及大明邊城等景區為主,鄉城旅游為補的全域性旅游景區景點。
在城區,以打造“夢幻錦江”為主題,先后斥資數億元實施錦江水位提升工程及沿江兩岸可視建筑物燈光裝飾、園林綠化,采用LED節能燈和現代科技裝扮錦江。同時,邀請著名城市設計專家,結合錦江特點,精心建設打造沿江休閑觀光棧道,不但改善了城市環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也成為市民和游客休閑、觀光的首選之地。投資10余億元打造了國家4A級景區大明邊城,成為貴州省首批文化產業示范基地,集“吃住行游購娛”及“休閑、養生、體育、影視”為一體,成為西南片區最大的綜合歷史文化景區。此外,還加大對城區中南門、川主宮、飛山宮等古建筑群的修繕改造,把碧江建設成為集現代與歷史文化完美融合的新型城市。
在鄉村,圍繞當地景點、古村古寨及農業旅游要素,結合農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打造了瓦屋、云場坪、壩黃等一大批農旅一體鄉村游精品產品,形成了分布全區所有鄉鎮的一大批集農事采摘體驗、古村落探訪、觀光旅游為一體的鄉村游業態。
形成大交通格局
推動全域旅游大發展
如今,碧江區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銅玉高速、城市快速干道以及城區路網、城市環線提級改造;滬昆高鐵銅仁南站正式開通運行,大大縮短了碧江與周邊省市的時空距離,從銅仁南站到貴陽、長沙的車程縮短至一個半小時,到上海的車程從24小時縮短到8小時。正在實施建設的銅仁至滬昆客運專線銅玉城際鐵路、銅仁至懷化高速項目,銅仁環城高速已完成前期建設工作。
目前,距離碧江中心城區百公里以內的機場有銅仁鳳凰機場、芷江機場,杭瑞高速橫貫全境,滬昆高速連接線已建成。距離碧江3小時車程內的知名景區張家界、鳳凰古城、梵凈山、酉陽桃花源、武隆地質公園、西江苗寨、鎮遠古城等均通過碧江旅游集散中心連接成線,初步形成跨區域合作的格局,旅游集散中心的功能凸顯。
隨著全省交通基礎設施的加快建設,銅仁市將建成銅仁至懷化、凱里、黔江、吉首等城市2小時高速公路圈;至貴陽、長沙、重慶的1.5小時快速鐵路交通圈和4小時高速公路圈;至珠三角、成渝經濟區、武漢城市圈、北部灣經濟區3小時快速鐵路交通圈,形成綜合交通新優勢。作為交通樞紐的碧江區,以航空、鐵路、公路為主體的立體快速交通體系已逐步形成。
加強營銷體系建設
有效推進鄉村旅游快速發展
哪里的山水田園資源得天獨厚?哪個鄉村的花香撲鼻?哪個鄉村的美食勾人舌尖?哪個古村的民俗文化保存最好?近年來,碧江區依托百里錦江畫廊、六龍山竹海度假區、路臘萬畝櫻花體驗區、瓦屋萬畝油菜花農旅一體化示范園區及各類農業生態園區,打造“鄉村時光”鄉村旅游品牌,大力發展美麗經濟,把旅游業打造成支柱產業。
為加快激活當地旅游資源,碧江區成立了智慧旅游研發小組,探索電子商務和網上直銷模式,與“驢媽媽”等17家旅游網站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網上銷售旅游產品,與市區30多家酒店簽訂旅游合同,并由酒店代售景區門票,全線擴大旅游景區售票渠道,與兄弟區縣、媒體合作,推廣碧江旅游品牌。
同時,依托云場坪、瓦屋、六龍山等鄉村旅游資源優勢,多次成功策劃并舉辦中國傳統龍舟大賽、櫻花節觀賞月、油菜花觀光月、“稻草主題公園”、葡萄節系列活動以及六龍山拔筍節等鄉村旅游活動,吸引各地游客數近10萬人次,有力帶動當地鄉村旅游發展。
該區還在銅仁旅游服務中心挑選專人負責自駕游服務企劃,統籌協調各方工作,設立自駕游服務站點,對接全區內自駕游活動,同時制作鄉村、景點特點餐館、特色菜以及特色產品宣傳冊,有效提升旅游服務服務能力。
2016年,碧江接待游客超過800萬人次,同比增長41.1%,實現旅游總收入80.06億元,同比增長48.1%。今年入春,瓦屋、云場坪、壩黃等地的鄉村旅游就已實現開門紅。
“十三五”時期,碧江區將圍繞加快把旅游業建成綜合性戰略支柱產業和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及世界旅游名城目標,突出“山水碧江、美麗鄉村”主題,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堅持生態為先、綠色發展、鄉土為根、農業為本、文化為魂、創意為要、規劃引領、特色制勝,堅持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運作、各方參與,加大旅游投資和促進旅游消費雙輪驅動,加快推動碧江鄉村旅游從“食宿、觀光”為主向“休閑、度假”轉變,努力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廣大游客的滿意度。
同時,著力喚醒農村高山、森林、水塘、石林、梯田、山泉、溪水、峽谷等沉睡資源,“復活”古鄉鎮、傳統村落、民族村寨、民俗風情等文化遺產,依托資源鏈打造風景線、培育產業鏈構建旅游線,形成就業鏈和投資消費效益鏈,吸引外出勞動力回鄉投資創業興辦特色產業,發展景觀農林水利業和鄉村旅游服務業,吸引市場投資建設美麗鄉村,既為推進新型城鎮化產鎮產村融合和新農村建設及生態保護打造產業依托,又為農民增收致富提供就業依托,更為促進城鄉互補交流互動協調發展拓展渠道,還為滿足市民休閑度假消費需求開發產品拓展空間。預計到2020年,全區旅游總收入將達到90億元以上,游客人數達到1000萬人以上,旅游商品銷售收入占旅游總收入的20%以上。
“我們要充分發揮碧江區大生態、大文化、大服務等各項旅游資源優勢,堅持把旅游業作為一個支柱產業、一項富民工程來抓,將農業園區、工業園區等資源融合到全域旅游發展中,努力建設‘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全力打造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碧江區委副書記、區長黃洪州說。(責任編輯/哈文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