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大地上持續了整整十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空前的政治動蕩,更是一場絕后的文化浩劫?!拔母铩睂χ袊幕拇輾垺⑵茐?,凡經歷過的人無不刻骨銘心、終生難忘。在十年時間里,以大規模、有組織、全方位的方式對傳統文化實施外科手術般的清算、剿滅,其“干凈、徹底、利索”的程度堪稱人類文明史上的絕版。在外國觀察家眼里,經過這樣的“蕩滌”,中國文化應該是萬劫不復、沒有再生的希望了。但是,當1976年“文革”戛然而止的時候,已經覆滅的許多東西卻都迅速回來了,早就宣布被徹底消滅的“四舊”(舊文化、舊思想、舊風俗、舊習慣)很快又重新進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中。那些曾經左得出奇、偏得離譜、紅得發紫的人和事,一夜間摧枯拉朽、頃刻瓦解,其速度和程度也是令人拍案稱奇的。當時,“第二次解放”這個詞很風靡,表達了人民群眾希望重新回歸正常生活,不再受累于思想壓抑、精神空虛、文化貧瘠的企盼。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大地一片文化繁榮昌盛氣象,那個氣象是今天的年輕人不能想象的?!拔母铩笔暝輾Я藬挡粍贁档挠行挝幕?,但無形的精神、理念、價值、生活習慣等等卻依然留在人們心里、活在人們的行為中,通過日常生活、口傳心授而不間斷地傳承下來。
“文革”的這一反一正的事例,最好地說明了:以革命的方式來實現文化的根本性變革是注定不能成功的,因為文化有著十分強大的韌性。
西方的情況也是相同的。西方歷史上,與經濟、政治、社會的變革相比,文化的變革是最緩慢、最滯后、最沉得住氣的,顯示了很強的保守性。在歐洲,經過長期奮斗,許多國家才逐漸接受或容忍墮胎、同性戀、安樂死;在美國,經過一個世紀的抗爭,人們才接受黑人做總統,前不久還差一點接受一位婦女做總統。這已經是了不起的進步了,在過去簡直不可想象。這些重大的社會變革(同時也是重大的文化革新),都絕不是像中國的“文革”那種疾風暴雨式的“革命運動”能夠導致的。
即便如此,有一件事在西方世界是怎么也不會發生的,那就是宗教信仰的改變。美國人可以接受黑人、女人做總統,但絕不接受一個非基督教徒做總統,做部長、做議員、做州長也不行。美國自始至終有一股強大的 “保守主義”觀念和思潮在支撐著社會的精神,那是社會穩定的中流砥柱,即便發生了國內戰爭、經濟危機、自然災害,這個東西也不會動搖。這是文化或心理的底線,是文化當中最堅韌不拔的東西。中國人不太理解西方人這個文化特征,其實,西方的宗教信仰和中國傳統的儒家倫理有著同等的文化心理功能。
任何國家、民族,任何時代,都必須有某種穩定的、制約性的、底線式的精神力量,來扮演國家、社會、族群、人際、家庭的“閥門”、“指南”角色,使之在政治動蕩、經濟發展、社會變遷、國際風云中站穩腳跟,使人們在心理上得到平衡與安寧。
就中國近現代史而言,真正發生了文化的本質性變革,或者說發生了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活態度的革命性變化的時期,恰恰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也就是最近這將近40年的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這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的、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但每天都在發生。我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次文化革新。
一般來說,文化的革命是不值得提倡的,我們至少應當持一種慎重的態度;但文化的創新則是必須的,而且應該是一種常態。如果文化不得不發生顛覆性改變的話,沒有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漸進式努力是完成不了的。(責任編輯/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