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都日麗月明,邛海螺髻輝映。安寧彝漢互融,攀西川滇共興。
西昌,衛星城,月光地,七月火把流金世界注目之所,2017年又已掀開多彩華章。
這一年,涼山州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聚焦轉型跨越“第一要務”,決戰貧困“頭等大事”,用發展新理念引領推動經濟社會建設各項工作,地區生產總值要增長8%左右,努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科學中心、彝族文化中心,建設“西部民族地區開放合作新高地”。
西昌市,涼山州之龍頭,安寧河谷平原之核心腹地,這一年正“加快推進產業轉型升級,聚力創新發展,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攻堅六大片區,構建六大支撐”,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層樓。“三步走”, 實現兩個率先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現代化生態田園城市,一步一步堅實邁進;“轉型跨越,全面小康”,每一個跨越,都凝聚辛勞與智慧。西昌,正銳意前行。
太陽城,月亮城,小春城,航天城……這是最令人向往的旅游之地,中國最美十大古城之一,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還是最美的五大養生棲息地之一。殊榮不勝枚舉,宜居、懶游、休閑、養生,與美好沾邊的字眼,都是西昌的標簽,令人驚嘆與向往。
2017年,西昌又將邁出怎樣堅實的一步?《當代縣域經濟》就此專訪了四川省涼山州西昌市市長馬廷貴。
五年躋身全國百強縣
記者:西昌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社會經濟實力的快速發展,是西昌市成為攀西力量的根本保障。請簡要介紹下西昌市五年來的經濟發展成果。
馬廷貴:五年來,西昌市始終堅持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60億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近150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突破25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連續5年超過300億元,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9.7:50.3:40,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第92位、最具投資潛力百強縣第96位,榮獲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濕地公園、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國家生態環保科普示范基地、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范市、國家防震減災示范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等50余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我們堅持調結構轉方式,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實現農業增加值195億元,建成了8個現代農業萬畝示范區、20萬畝綠色水稻基地、10萬畝全國綠色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5萬畝綠色馬鈴薯基地、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是全國生豬調出大縣、全國奶牛標準化示范縣、全省首批示范農業主題公園。
新型工業化穩步推進,園區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產業培育成效顯著,規上工業企業達58家。形成了以釩鈦鋼鐵、新材料、冶金、先進制造為主導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基地,以教育、總部經濟、食品醫藥、農產品精深加工、現代物流為主導的綜合性產業基地,以釩鈦資源深加工、節能環保和新型建材研發生產為主導的礦產資源循環利用及環保科技產業基地。
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實現服務業增加值783.9億元,已形成五大核心商圈和一批現代產業園區,星級景區建設不斷加速,累計接待游客8523.8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524.65億元。
銳意轉型升級壯大產業集群
記者:以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推進,其根本目的是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創新性發展現代產業。那么,在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集群發展方面,西昌有何新的部署?
馬廷貴:我們圍繞產業轉型升級,攻堅六大片區,加快推動現代產業集群發展。
一是推動現代農業規模發展。力爭建成8萬畝雜交玉米生產核心基地;新建2000畝特色水果基地、2000畝設施蔬菜基地;新引進北京、廣州等地企業入駐花卉園區。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推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大力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程、休閑農業鄉村旅游提升工程,打造休閑鄉村、休閑農莊、鄉村酒店10個。加快培育新型經營主體,扎實推進品牌建設,新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國家級示范合作社1家、省級示范社2家、州級示范社3家、家庭農場20家、農業合作社50家。新建莊稼醫院10個、村級(社區)電子商務綜合服務點20個,加快推進農產品物流中心、動物無害化處理中心及26個鄉鎮動物無害化處理站建設,繼續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檢測站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
二是推動現代服務業上檔升級。2017年力爭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09億元。啟動全域旅游規劃,大力推進“旅游+文化”“旅游+地產”“旅游+體育”等旅游新業態發展。啟動邛海東岸生態田園區溫泉小鎮、冰雪小鎮等旅游小鎮和彝族文化旅游博覽園建設;創建一批2A景區、3A景區,啟動建昌古城創建國家4A景區;加強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完善康養產業規劃,延伸康養產業鏈,促進康養產業與醫療保健、運動健身、養老、休閑度假、生態農業等有機融合,有力有序推進中廣核“西昌邛海康養基地”、川投集團高端醫療康養中心建設,完成西昌陽光養老福利中心建設,引進建設一批醫養中心。積極創建省級外貿示范區。
三是推動新型工業化加快發展。2017年繼續加強三大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推動釩鈦產業園區創建省級開發區。堅持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積極挖掘企業潛能,大力培育新的增長點。千方百計用好國家、省、州系列穩增長政策,用好工業企業應急轉貸、復產委貸兩個專項資金和留州電量。大力實施環保優先、科技興企戰略,依托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圍繞“提效率、降成本、調品種”,推進企業改革,加快推動生物醫藥、新能源、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支持攀鋼西昌鋼釩、重鋼西昌礦業、好醫生藥業、正中食品、思奇香等轉型升級;完成斯特林太陽能光熱發電電機總裝、鋰電池三元正極材料、重鋼西昌礦業電解法制取海綿釩鈦示范生產線、和源物流中心、食品產業園等項目建設;啟動重鋼西昌礦業1000萬噸技改擴能工程、500萬噸拋尾工程、涼山現代房屋集成制造二期、醫藥物流園等項目建設。全面落實節能降耗,依法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建筑工業化發展,推廣裝配式鋼結構建筑,鋼結構建筑面積達20萬平方米,力爭實現建筑業產值140億元。
“全域旅游”堅實“首位產業”
記者:西昌是天下聞名的“月亮城”,優良的生態環境給西昌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未來西昌將如何進一步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挾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濕地公園之勢,發力旅游休閑產業?
馬廷貴:西昌是舉世聞名的“航天城”“太陽城”“月亮城”,旅游資源得天獨厚,氣候條件十分優越,我們堅持將旅游休閑產業發展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實施“全域旅游”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旅游“首位產業”。
在成功打造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生態旅游示范區、國家濕地公園的基礎上,未來我們將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小鎮、20個A級旅游景區、20家星級酒店,進一步增強接待能力,實現旅游收入突破。
大力發展大健康、“旅游+”、休閑度假、文化創意、科技創新等特色產業,打造華誼兄弟電影小鎮、冰雪小鎮、溫泉小鎮、文化創意小鎮等文旅產業基地,積極創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化先進市。
組建西昌航空公司,繼續辦好國際馬拉松、國際帆船賽等國際品牌賽事。與此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景區建設、管理和運營水平,為旅游休閑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開放共享吸引全球目光
記者:西昌市已引入世界500強企業10家,中國500強企業11家,華誼兄弟、浪潮集團、中冶賽迪等知名企業也紛紛落戶西昌。開放合作方面,西昌雖是西部偏遠縣市,卻取得不俗成果,請問有何秘訣?未來又將如何發力?
馬廷貴:西昌歷來高度重視對外開放,不斷努力拓展與外部世界溝通與聯系,加快合作發展。
在鼓勵本地企業走出去的同時,積極引進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企業,支持信息科技、商貿物流、現代金融、文化創意、綠色農業、生物醫藥等領域項目落地,制定專門政策扶持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節能環保、創新創業類項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未來,我們將堅持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大力優化投資環境,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合作層次。
積極引進華為等500強企業,深入推進精準招商,大力支持和培育企業上市。在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教育、衛生、旅游、農業等領域大力推進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積極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現代農業示范區、農業物聯網與信息化、農產品批發市場、旅游休閑農業發展。
加快建設省級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園區、西昌鐵路二類口岸,推動青山機場升級為國際口岸,開辟新航線。
率先在全州實現貧困人口脫貧
記者:脫貧攻堅是涼山州改革發展的頭等大事,第一民生工程。西昌等5縣市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全部退出是涼山州打贏決勝脫貧攻堅第一仗,請問在精準扶貧攻城拔寨的關鍵時期,西昌市將如何打好攻堅戰?
馬廷貴:西昌將在2016年扶貧解困工作的基礎上,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今年繼續實施3110戶農村危房改造,為每個貧困村安排100噸水泥,繼續實施“三建四改”工作;新建農村戶用沼氣池200口,安裝太陽能熱水器500臺、太陽能路燈800盞;完成54個幸福美麗新村和3個彝家新寨建設;創建“四好村”45個;建成通組道路40公里;進一步做大做強產業規模,打造3個特色產業基地。堅決貫徹落實省、州決策部署,保質保量完成脫貧攻堅年度任務,為率先在全州實現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打贏脫貧攻堅第一仗作出應有貢獻。
建設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市
記者: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和全國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都要求加快農業供給側改革。在落實中央和省、州部署,推進農業現代化方面,西昌市將如何發力?
馬廷貴:西昌將按照上級部署,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圍繞提高農產品及其加工制成品的供給質量,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
全面落實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辦法,大力培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戰略,加快推進農業產業轉型升級,繼續推進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采取“公司+農戶”“龍頭企業+基地建設”和“訂單農業”等多種經營方式,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引導和扶持一批生態農業龍頭企業,推進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建成一批現代農業園區特色產業基地,努力建設國家級生態農業示范市。
21億元保障和改善民生
記者:2017年,西昌市將投入21億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請問將開展哪些民生工程和民生實事?
馬廷貴:2017年西昌將實施“八大民生工程”和10件民生實事。“八大民生工程”即扶貧解困工程、教育助學工程、醫療衛生工程、就業促進工程、社會保障工程、百姓安居工程、文化體育工程、食藥放心工程。10件民生實事,一是完成40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建設。二是新建4座過街人行天橋,實施13條人行道透水鋪裝。三是完成月亮湖濕地公園二期建設,啟動安遠堰的改造建設。四是采取回購、自籌等方式籌集公租房房源200套,采取以補代租方式向農民工提供公租房300套。五是完成27所鄉鎮中心幼兒園建設,實現學前教育全覆蓋。六是改造提升通鄉公路24.25公里,新建安寧河月華大橋、黃聯大橋。七是新建或改造37個鄉鎮農貿市場。八是實施腦卒中、心肌梗塞醫療急救網絡建設。九是籌建西昌市老年大學和1所社區家長學校。十是啟動涼山科技館的籌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