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卓筒井,競相綻放的萬畝桃花,似粉紅的煙霞,映照著春光燦爛的鄉村。2017年3月23日,記者從成都驅車來到四川省大英縣卓筒井鎮,沿途麥苗青青菜花金黃,山上桃花艷,山下春意濃。
說起種植桃樹,在大英縣卓筒井鎮也有許多年光景。從2006年發展油桃產業開始,到2017年首屆桃花美食節開幕,經歷了單一產業到農旅結合質的飛躍。近十年來的桃林經濟發展,吸引了上千外出務工人員返鄉種桃,特色產業的發展讓村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致富夢”。
鄉村旅游帶來好機遇
來到卓筒井鎮的桃林入口,記者看到一隊隊穿著初中校服的學生在“桃花美食節”的牌匾下合影,有的排成長隊嘻嘻哈哈地走上了桃花林里的鄉村小道,粉紅的花瓣綠色的枝芽穿插著紅彤彤的校服。
“現在的卓筒井正是好時候,趕上了發展的好契機。”卓筒井鎮黨委書記敬云川說,他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期待。
他說,從國家層面來講,將根據農業供給側改革大力發展傳統產業并轉型升級,而鄉村旅游就是其中的一個重點;從四川全省來講,卓筒井鎮作為十三五規劃中的特色重點小城鎮,定位發展非常明確;而從遂寧市一級來說,卓筒井又是歷史文化名鎮,無論從哪個層面,卓筒井發展以農旅結合為主的鄉村旅游,都是天時地利人和。
“在去年一年的時間里,我們逐步完善了相應的基礎設施,建成了10個農家樂,讓游客在賞花的同時可以留下來,住下來,增添些許鄉野之趣。”敬云川介紹,卓筒井鎮還在桃林景區新建了生產便道7000余米、管網100米、蓄水池7口。在完善生產設施的同時也為游客創造了良好的游覽環境。
此外,由于到卓筒井鎮賞桃花的游客逐漸增多,為解決自駕車游客停車難的問題,今年卓筒井鎮還新建了8個停車場,可容納200余輛車輛停放。這些停車場分布于桃林核心區,能最大限度地滿足游客的停車需求。
作為發展油桃產業最早的山村,如今的三興村家家戶戶都種上了油桃。桃樹林美了鄉村,也給鄉村帶來了新的商機,鄉村旅游的迅猛發展讓村民們嘗到了甜頭。
卓筒井除油桃外,還引進了春雪、春美、早春、霞暉6號、美國加州早甜等品種。花期長、上市早讓卓筒井的桃樹與周邊有著明顯的優勢,這也吸引了眾多賞花和摘桃子的市民。
結合卓筒井全鎮幸福美麗新村的規劃,做強做優現有特色優勢產業,著力走“農業+旅游”之路成為卓筒井的重點目標。敬云川告訴記者,今后,卓筒井鎮重點將繼續在三興、安樂、為干屏等村引進業主開辦農家樂、家庭旅館、家庭農場,發展稻田養魚、蓮藕及林下養雞,為農民工回鄉創業提供機遇。借助萬畝桃花園,著力打造攝影、寫生創作基地,不斷擴大卓筒井油桃的知名度,吸引各地游客來體驗鄉村旅游。
卓筒井鎮三興村的村委書記伍云慶算過一筆賬,僅桃花美食節開幕以來的十幾天,村民辦起來的小食攤、農家樂等經營性收入就達幾十萬營業額,游客日均達1萬人次,如果周末天氣好的話,游客可達三、四萬人次。
卓筒井鎮如今的發展定位異常清晰,以“老井卓筒、桃醉之鄉”為目標定位,按照“一井兩桃”的地方特色,制定“2+2”發展模式,以農業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為“雙輪”,更以“大遺址博物館保護區”和“蓬樂路農業觀光長廊”為“雙軌”,整體推動卓筒井鎮經濟、社會、文化高速發展,進一步促進農民致富增收和農村脫貧解困,最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大遺址博物館保護區”的建設。敬云川說,為保護和傳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卓筒井遺跡和活態傳承的小口徑深鉆鹽井技術,大英縣將修建近千畝的卓筒井大遺址公園。其總體保護和規劃設計方案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建筑歷史研究所編制,而遺址公園的規劃設計方案中將突出“千年傳承●卓筒魅力”的文化主題。
卓筒井大遺址公園占地將達到近千畝,其中包括頂心灶遺址、大順灶遺址、卓筒井鹽業歷史博物館、卓筒井鉆井技術博物館等多個項目。目前,大英縣文物管理部門正在積極籌備該遺址公園的申報和立項工作。
賞花摘桃村民笑顏開
目前,卓筒井鎮種植了十余個品種的桃子,油桃主要是中油5號、中油4號,水蜜桃系列為加納巖、春雪、春美、美國加洲早甜。輻射為干屏村、三興村、安樂村等7個村,面積萬余畝。
在卓筒井,小小的桃子散發著巨大的致富魅力,一些村民甚至打著“飛的”回鄉摘桃。
伍慶春是三興村上的殘疾人,在去年的桃子豐收期,他靠售賣桃子掙了5萬多元,以此供養自家上大學和高中的子女。
2015年7月,遠在福建打工的蔣紹兵帶著媳婦坐飛機回到家鄉摘桃。“家里的5畝地都種上了桃樹,平時我們在照看,可到了采摘的季節就需要兒子媳婦回來幫忙了。”談起打“飛的”摘桃,蔣紹兵的父親認為非常劃算。去年,一家人僅靠賣桃子就掙了4萬多元,遠遠超過了飛機票的價格。
如今,卓筒井鎮的桃林已擴大至萬余畝,并且規模在持續擴大中。2016年,卓筒井鎮產桃3850噸,總收入達1450萬元,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以前,很多農業產業都是采取“公司+農戶”的模式,但其中風險無法預計,有時會出現公司資金短缺無法支付流轉土地的租金給村民。現在,卓筒井鎮的桃林采取了政府購買樹苗,交給老百姓自己管理,成立村集體經濟,激發老百姓的積極性,更是大力鼓勵桃區老百姓開辦農家樂,留住游客,讓游客有看的、有吃的、有住的、有玩的,將卓筒井的鄉野之趣變成他們向往的生活。
“卓筒井的桃林覆蓋了7個村,核心區位于三興村、干屏村、安樂村。”鎮黨委書記敬云川告訴記者,去年卓筒井鎮貧困村蓄金村700畝桃樹實現了初掛果,人均增收600余元。油桃產業已成為當地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撐。
早在2006年,為帶動農民發展油桃產業,卓筒井鎮就成立了翠口香油桃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引導村民發展油桃種植。目前,合作社的社員已發展至3000余戶。
就在今年,卓筒井鎮又成立了大英縣翠口香桃農旅產聯式專業合作社,以“公司+農戶+政府+職能部門+村兩委”的方式,通過工商資本入股,形成產聯結合,分工明確的多元共同體,實現農產品與市場的精準對接,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業發展。
農旅結合小鎮有了大規劃
當記者問到卓筒井鎮今后的發展時,敬云川胸有成竹地說:“農業是我們的優勢,鄉村旅游也是我們的優勢,我們要將兩者結合起來,要發揮它們1+1>2的作用。”
農業方面,一是要立足優勢,穩固發展。在現有8000畝油桃規模優勢的基礎上,逐年改良品種,更新換代,提升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提升果農收入。最終要力爭在2020年對吳家橋、三興、安樂、為干屏、蓄金、德錢、槐花等8個村油桃全部改良成功,種類齊全。“此外,我們還有2200畝核桃,在此基礎上再新發展1300畝,覆蓋土地井、萬馬、青木、花碑灣等4個村。”
二是要發揮優勢、拓寬渠道。除了發揮翠口香油桃專業合作社、瑞興早熟甜桃種植基地、優質核桃示范種植基地帶動優勢,依托現有省級綠色食品標志,加快全國、全省品牌及知名商標的注冊申報,打造“兩桃”特色品牌,應用農業互聯網+技術,搭建電子商務孵化園,發展特色淘寶村,鼓勵銷售主體在天貓、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上注冊網店,為果農致富增收奠定堅實基礎。
而在旅游產業方面,我們要以農業產業為基礎,發展鄉村旅游。重點在三興、安樂、為干屏等桃林區域的村引進業主開辦農家樂、家庭農場,大力宣傳適時舉辦賞花節、品桃會,吸引游客參與。另外,更多的依托蓬萊鎮-卓筒井觀光長廊,發展休閑旅游。利用蓬樂路沿線目前已經建成的新農村小區和打造好的農戶院落,發展符合本地特色的體驗式家庭旅館。吸引游客體驗果子采摘、魚塘垂釣、觀光寫生、水上運動,以及摘農家菜,做農家飯等,讓游客感受到“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隱世情懷。
更重要的是,鎮里正在申報的“卓筒井大遺址公園”項目,以此來發展特色旅游。以前瞻的思路規劃城鎮,賦予場鎮以鮮明的地域特色,充分利用生態資源,山水優勢,挖掘卓筒井鎮的歷史、文化、景觀、農業潛力,覆蓋場鎮建設、產業發展、環境治理、新村建設等領域,突出“鹽湖、鹽井、鹽民、鹽商、鹽鎮”五大元素,建設集休閑、水上娛樂、觀光、鹽溫泉等產業一條龍的主題旅游小鎮。
鄉村餐飲業是鄉村旅游業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這方面卓筒井的資源很多,正著力打造市級非物資文化遺產“粉蒸肥腸”傳承基地,舉辦“百年老字號”特色菜肴品鑒會,創新推出一批適合現代市民口味的肥腸系列菜品。同時,抓好以大順新街文化休閑中心為重點的商業區建設,形成商品銷售、餐飲美食、休閑娛樂等現代服務業一體化的特色街區。力爭到2020年,全鎮年均旅游人次達50萬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