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長城
(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電子商務不僅改造著農產品流通渠道,同時也使農民的角色和社會身份有了變化。在業內專家看來,電子商務改變了農民原來“面向黃土背朝天”的勞動方式,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把網絡經營當做生活來源,并逐漸跟隨買家的購物習慣和作息來調整自己的生活,在這一過程中,農民實現了社會角色的轉變。
1農村電子商務對于農民的幫助是巨大的
1.1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家庭收入,同時就地工作也解決了很多社會問題
農村電商銷售的產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農產品,還有一種是工藝品。通過農村電子商務,農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改變了以往農民要想發家致富需要背井離鄉到一線大城市打工尋找機會的觀念。農民就近工作,同時也能得到他們想要的收入,這對于緩解大城市的壓力,以及解決留守兒童帶來的社會問題起到了重要作用!
1.2 .有利于讓農民能夠購買到品種多樣、價格低廉的產品
目前中國的物流配送體系已經日趨完善,很多物流企業將業務范圍覆蓋到了中國鄉鎮一級,這樣的好處就是農民在家就可以購買到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優質優價的產品,對于他們改善生活品質起到了積極的作用。而以往,這些體驗只局限在大中城市。目前電子商務與物流的發展,使得農民在農村就能體驗到!
1.3 .有利于讓年輕人基于農村創業,減輕就業壓力
當前就業壓力十分嚴峻,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有利于吸引青年利用家鄉的農產品資源,通過互聯網自主創業;還可以吸引專業人才發揮專業特長,為農戶進行電子商務提供支持和服務。以山東博興為例,淘寶村的成功,進一步推動了博興縣傳統企業的網上轉型,目前全縣擁有3000多家電商,80%的工業企業開展了網上貿易,成功地吸引了超過2萬人從業人員,解決了他們的工作問題。
2. 農村電子商務目前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2.1基礎設施建設,包括網絡的覆蓋,電信信號的覆蓋不夠完善,另外農民使用網絡的能力和接受電子商務的能力令人堪憂
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6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7.3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3.2%;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2.01億,占比27.4%。雖然我國農村網民規模持續增長,但城鄉互聯網普及差異依然較大。截至2016年12月,我國城鎮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69.1%,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為33.1%。同時,農民使用網絡的能力和接受電子商務的能力令人堪憂。
2.2生鮮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待健全
2015年全國生鮮電商交易規模達到560億元,然而,蓬勃發展的勢頭卻難掩生鮮電商大面積虧損的現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因自建冷鏈物流而令成本陡增,但同時也為冷鏈物流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生鮮電商冷鏈物流存在的困難缺乏冷鏈物流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成本居高不下。生鮮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用戶體驗評價不高。
2.3農產品的檢驗標準還未規范統一
目前我們的農產品在銷售的過程中缺乏一個產品檢驗標準。例如陜西秦嶺一帶產蜂蜜非常好,但是消費者在購買過程中,對于蜂蜜的食品安全很擔憂,比如有害物質是否超標等等。各地的農產品都缺乏統一的產品檢驗,讓消費者不敢放心大膽地購買!
3.政府在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方面要起到的作用
3.1.政府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及時出臺扶持政策的同時,對農民開展培訓,增強農民讓農產品“上網”的技能。
在國家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的大背景下,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需要加強規劃,未來應按照城鄉一體化建設高速寬帶等基礎設施。目前農產品網商多是家庭或個人,很多是試試看或者感興趣才在電商平臺上開店的,對于如何通過農產品電子商務擴大交易規模,缺乏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農產品電商要進一步發展,農民的認識和技術都有待提高。
3.2扶持生鮮產品冷鏈物流配送體系的建立
扶持冷鏈物流行業,一是對按照國家標準建設的農產品物流企業特別是冷鏈物流企業實行低息、貼息等優惠貸款政策,實行給予財政補貼和稅收減免等政策。同時把農產品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我國新一輪城鎮化規劃中,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冷庫等基礎設施,建立起到鎮村的農產品物流服務網絡,把物流體系延伸到田間地頭,使農產品在冷鏈保證的情況下運銷。二是不斷創新冷鏈物流技術。引進國外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同時鼓勵我國農產品冷鏈物流技術創新,防止在運輸加工過程中農產品腐爛、變質,確保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3.3 建立農產品電商標準
政府應該出臺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國家標準對農產品的整個供應鏈包括生產、加工、包裝、倉儲、運輸、裝卸、配送等各個具體物流環節進行規范。建立冷鏈物流行業的資質認證、誠信認證、食品相關安全的一系列標準,提高行業準入資格,規范冷鏈物流服務市場秩序。健全電商管理體制。一是完善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實行電商農產品臺賬登記制度、中期品控檢測、后期預先賠付等制度,加強面向電商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控制度建設。二是權威機構應開發建立全國農產品電商交易監管信息化平臺。三是發揮行業協會作用,建立行業誠信聯盟標準等自律機制,開展誠信經營承諾,增強行業的自律能力;引導電商嚴格按照我國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進行經營活動,規范會員的經營行為,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標準化。
參考文獻:
[1]黃祖輝,劉東英.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
[2]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2016年《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3]范曉冬.地方政府,打造農村電商基石[J].互聯網周刊,2011(10):49-50.
[4]李玲芳.農村電子商務:問題與對策[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3(5):70-74.
[5]周海琴.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中國信息界,2012(1):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