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健
(吉林動畫學院)
猶如一陣清風,吹拂整片神州大地。宛若一句吶喊,喚醒眾多炎黃子孫。中國夢,在中共十八大會議上,由習總書記提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理想”的指導思想,深深地引入到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心中。
中國夢,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承載著古代人民的汗水,包含著近代中華人民面對列強侵略不屈不撓的精神,寄托了中華民族的美好期冀。中國夢,是凝聚中華人民團結(jié)一起的夢。
通過“切近與高遠”我的當下與未來主題團日活動的學習交流。我對“中國夢”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中國夢”的本質(zhì)內(nèi)涵是實現(xiàn)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青年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黨和人民事業(yè)發(fā)展朝氣蓬勃的推動力量。
經(jīng)過三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的綜合國力已今非昔比,距離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接近,我們90后青年學生,30歲左右將目睹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50歲左右將見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的實現(xiàn),我們將成為實現(xiàn)“中國夢”的主力軍。成長在發(fā)展時代的青年,是幸運的;追逐復興夢想的青年,是光榮的。看當代青年學生,思想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他們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堅決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高度認同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忠實踐行科學發(fā)展觀,對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xiàn)全面建設(shè)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充滿信心。我們是“中國夢”的寄托者。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既有著輝煌燦爛的前景,也是我們黨矢志不渝的奮斗目標,但這又是一個長期奮斗的歷史過程。大學生是“中國夢”的助跑者。“青年興則國興,青年強則國強”。當代青年學生正處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年富力強時期,青年學生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托起“中國夢”。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我們應當樹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將“個人夢”和“中國夢”相結(jié)合,擔負起自己的使命與責任;刻苦學習、全面發(fā)展,把創(chuàng)新精神同科學態(tài)度結(jié)合起來,把仰望星空與腳踏實地結(jié)合起來,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
立足當下,展望未來
我們大學生是社會文化群體一部分,是接受過各類形式高等教育的人。在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地位是非常高的。那么,我們大學生能為實現(xiàn)偉大的中國夢做些什么貢獻呢?
我們無論做什么不能脫離實際,只有立足當下,一步一個腳印的去做我們力所能及的,再去展望未來,展望我們需要去做的我們才能把事情做好。我認為我們當代大學生可以從以下方面為中國夢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校期間,勤奮學習,刻苦鉆研,通過系統(tǒng)地學習掌握較為扎實的基礎(chǔ)知識。本著精益求精的價值理念,以高度的熱情、負責的態(tài)度對待工作,及時地、保質(zhì)保量地完成各類學習任務,樹立良好的學習作風和明確的學習目標。
在大學這個人生的關(guān)鍵階段,我們應當認真把握每一個“第一次”,讓它們成為未來人生道路的基石;在這個階段里,我們也要珍惜每一個“最后一次”,不要讓自己在不遠的將來追悔莫及;在這個階段里,為了在學習中享受到最大的快樂,為了在畢業(yè)時找到自己最喜愛的工作,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聽好課、讀好書、交好友、養(yǎng)習慣、開眼界、浸文化”。
中國夢,到底是什么,我仔細地思考過一番,我想中國夢應該是振興中華的夢想。雖說我們消沉過幾百年,但是我們也榮耀過幾千年,所以我們中華民族最不缺少的便是一種資質(zhì),一種讓我們曾經(jīng)榮耀過幾千年的資質(zhì),所以我不認為我們與其他民族相比有任何的不如之處。我相信,只要我們立足當下,展望未來,不懈努力,必將會實現(xiàn)我們近年來振興中華的夢想。
對于現(xiàn)在,就是把握當下。我們所說的當下,追本溯源,其實來自于禪宗對于時間的一種描述。佛語中,1分鐘有60秒,1秒鐘有60個剎那,一剎那有60個當下。把時間切到很小很小的單位,當下就近似于永恒。把握當下,就是要抓住這瞬間的永恒,努力實現(xiàn)人生的追求,就是既要珍惜已擁有的,所在乎的,又要不畏艱難,不怕失敗,主動嘗試感興趣的事物,主動追求所傾心的人。作家劉丙仁曾在《把握當下》書中寫到:生命只有一次,然而‘過去之心不可得,現(xiàn)在之心不可得,未來之心不可得,而我們能夠擁有的只有呼吸之間的當下。打開心靈,體味當下,你會發(fā)現(xiàn)許多不曾注意到的事情竟是如此的美好。甚至就連深深地吸口氣,直到心底,都會讓你感動和滿足。把握當下,過去不曾發(fā)生什么,未來不會發(fā)生什么,它只會發(fā)生在當下。這世上有三種人:一種人在過去中徘徊,另一種人在未來里憧憬,還有一種人活在當下,珍惜眼前。于我而言,我愿做這最后一種人,牢牢抓住現(xiàn)在的一分一秒一個當下,交三五好友,唱一路情歌,看幾處風景,留點滴足跡,讓這短暫的生命之旅成為一曲震撼靈魂的交響樂章,此番,無悔我生,無愧我心。一萬年太長,我只爭朝夕。
說到未來,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憧憬和追求。西方有個關(guān)于未來的寓言是這么說的:一天,柏拉圖問蘇格拉底:老師,請問什么是未來?蘇格拉底笑了笑,回答到:你剛剛問的是過去,你現(xiàn)在看到的是現(xiàn)在,你所等待的答案就是未來。對多數(shù)人而言,過去是已知的,現(xiàn)在是感知的,而未來,卻是總是充滿變數(shù)、充滿未知的。未來既無法預見,也不可捉摸。但是,在我看來,時間是偉大的作者,它總能寫出未來的結(jié)局,每一個未來都會變成一個現(xiàn)在,一個過去,未來看似毫無規(guī)律、琢磨不透,但仍與現(xiàn)在、過去息息相關(guān),密切聯(lián)系。2010年5月16日,澳大利亞16歲少女杰西卡〃沃森駕駛她的?艾拉的粉紅女郎?號帆船,歷時210天,獨自完成了環(huán)球航海的壯舉,總理陸克文盛贊她是英雄,沃森卻說:?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個追求夢想的普通女孩。?對沃森而言,環(huán)球旅行的夢想似乎過于偉大,但她毫無畏懼,將夢想這么個摸不著、看不到的東西量化成一張張時間表、坐標軸、目標圖,她將夢想編織成了未來,并將未來變成了現(xiàn)在、過去,變成了奇跡。美國浪漫主義詩人朗姆羅有句警句:?不要老嘆息過去,它是不再回來的,要明智的改變現(xiàn)在,以不憂不懼的堅決意志,投入撲朔迷離的未來。
最后,引用白巖松老師的一句話:“如果總在為未來憂慮,而不能享受此時此刻的時光,你可以把整個余生都搭進去,但你真的打算這么過一輩子嗎?要知道,你所擔心的事情,只有不超過10%會變成現(xiàn)實,其余的都是自己嚇自己。而且生命中有一個很奇妙的邏輯,如果你真的過好今天,明天也還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