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延軍
(平山縣南甸鎮人民政府)
【摘要】近年來,我國農村發展進入新階段以后出現的新情況和新問題,認真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從會議上提出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已經將新農村建設作為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取得了突出成績。但農民增收困難和農村實現小康水平仍然是當前農村工作面臨的最大難題,影響農民增收的一些長期性、根本性因素并未消除,城鄉之間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在逐步擴大還未得到根本扭轉。可見,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是促進農村經濟健康又快又好發展的根本出發點。為此本文對縣級農村經濟發展規劃進行探討。
【關鍵詞】農村建設 經濟發展 規劃
一、農村經濟發展的農業問題分析和對策
1.1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村和農業結構矛盾
1)是中國落后的觀念仍然根深蒂固。農業發展的封閉,保守,更復雜和廣泛的農業生產方式,農業產業化、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水平較低。
2)是種植結構單一。主要作物小麥、玉米、大面積的種植,木頭副漁業比例較小。水產養殖在南方和北方作物不和。高質量的產品的比例仍然很低,高效經濟作物面積較小,農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強。主導產業優勢沒有發揮,不能很好導致經濟的發展,導致農民經濟發展緩慢。
3)是土地流轉機制建設滯后。土地難以向優勢產業和大戶集中,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業規模集約發展。
4)是農業經濟結構不合理。畜牧業在農業、園藝、特色工業和人均收入很低,落后的生產方式的比例,尤其是傳統的畜牧業,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知道大多數的農民合作的主要方法。影響農民根深蒂固的傳統農業生產的歷史觀念和生產方式。中國的市場發展的一個嚴重障礙的現代農業。
1.2農村經濟發展中的農業科技落后
農業產業化的技術水平不高,規模不大,產業鏈條短,農產品附加值不高。并刺激工業反哺農業的發展產業發展能力較弱,和農民利益之間的耦合機制不太近,不足牽引作用在農業產業化的發展,不能很好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技術在促進農業規模、專業化、集約化的發展,促進建設高效農業、循環農業、生態農業、農業結構的優化不是很好發展,特色農業現代化路徑曲折。
2.3農村經濟發展中的教育水平落后
中國教育最大的缺陷是二元分割。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形式整體分割,形成“農村教育”和“教育之城”。農村經濟發展落后,缺乏理解的教育,大多數農民科技文化素質較低,因此,農村教育水平落后于缺乏合格的工人。策略依靠科學和教育在農村,做了很多限制,阻礙科技進步的科技教育水平阻礙生產,形成一系列的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了農業發展越來越落后。
2.4農村經濟發展中農業服務體系不健全
首先是農業投入資金不足。多年來,農業科技、信息、標準化生產、防疫體系建設和農產品檢測等投資的嚴重短缺,農村經濟體系非常脆弱,失明的農民生產沒有根本性的變化,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對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影響。以水利建設為主的農業基礎設施并不完善,農業抗風險機制不健全,農業抵御自然和市場風險的能力很差。其次農業營銷體系建設并不完美。出口平臺建設滯后,農產品品牌意識不強,不能很好地創造自己的特色農產品,缺乏市場意識,使市場的競爭力。農業效率低下不能充分發揮農業地區的優勢特點。
二、農村經濟中面臨農業問題的對策
2.1要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
1)發揮財政作用。在省級金融輸入增量逐年增加一定數量的前提下,應積極爭取,爭取國家在我們省的投資規模方面,推出一個在自己的農業部門,提出“做”項目,計劃在積極的一步一步,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一千斤”的方向和補貼,引導社會資本很大程度上對我國農業傾斜,擴大在我國農村的農業投資。
2)要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區域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除了新的農業技術革命的前沿,其關鍵在于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現代化與農業產業化、加快現代農業的發展是主要措施之一,在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具有突破性發展。
2.2發展中國特色的新型農業現代化
在發展目標上,我們強調以確保糧食和其他農產品的有效的供給,提高農業勞動者的收入實現雙重目標,關注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和現代農業的發展,這樣會使農業高效提供出價值。在農業發展模式上,要從我國人多地少、農業低效低值且面臨巨大的資源和生態環境壓力的實際出發,把高效生態新型農業作為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模式。
2.3發展科教興國戰略
應該積極推行以教授“本土化知識”為職志的素質教育,改革農村學校的課程設置,讓教材適合農村是重要的,讓教育適合農村,培養農村孩子具備適應外部和本土兩種環境的知識與能力。充分調動廣大農民的積極性參與新農村建設,農村居民知足長樂的變換,困在過去,害怕風險,不講效率的生產生活態度,擺脫落后的封建的小農思想。學習技術知識提高勞動技能發揮主要作用在農村發展在未來,我們需要增強自立意識、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讓農民真正成為新農村建設的主體。
三、未來農村經濟發展中的建議
要發展新農村經濟,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我們要改革農業產業結構,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落實涉農優惠政策,切實用好政府的財政補貼,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快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積極開展科教興國,以科技來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發展,從而發揮農村在整個國家經濟發展中的基礎作用。
四、結語
農村經濟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做好基礎發揮農村基礎設施的作用,在農村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健康良好,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只要我們不怕困難,我們認為新農村建設問題指日可待。我國的農村經濟發展將面臨新的是蒸蒸日上的狀態。
參考文獻:
[1]張月瀛:當前制約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突出問題分析[J].學習論壇,2009(07).
[2]朱清時,中國教育對農村學生越來越不利,青年教師,Young Teachers,編輯部郵箱2009年05期.
[3]申端鋒 劉國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研究評述[N].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