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予寒
摘要:據相關數據調查:90%的學生喜歡漫畫。它生動有趣、個性鮮明。繪畫工具簡單,比傳統繪畫更容易讓人接受、掌握。越來越豐富的漫畫正滲透到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對學生的道德觀念、審美能力等產生著重要影響,而我們的課堂教學內容很少涉及到漫畫。因此,如何指導學生嘗試繪制漫畫,將漫畫技法應用于傳統的兒童繪畫,在這個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美術能力,成為我的研究重點。
關鍵詞:漫畫;動漫形象;創作
漫畫技法在兒繪教學中應用方法和過程:
一、人物漫畫技法與兒繪
在美術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環境下,在造型·表現領域中以漫畫作為切入點,提升學生對兒繪的興趣。在教學中尋找漫畫與兒童畫的結合點,應用夸張變形法、幾何構圖、骨式畫法、特定造型等技法,表達學生活潑可愛天性,同時提高兒繪功底,為獨立創作奠定基礎。
1、夸張變形法。夸張的漫畫形象可以激發學生繪畫的熱情,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動個性。在教學中我要求每個學生都給自己創造一個漫畫形象。但學生在學校都穿著統一校服,女生頭扎馬尾,男生理著板寸,形象過于統一。如何創作出不同的漫畫形象,我強調要抓住人物造型特點,從臉型、五官比例、發型等特征進行夸張變形處理。如眼睛的形狀、位置,豐富夸張符號化的表情以及自己的專屬發型、服飾。在顏色的選擇上,學生們的認知都很局限,如頭發基本都是黑色和咖啡色,畫面單一,我鼓勵學生用各種色彩來表現,學生開始嘗試艷麗的顏色,畫面變得更豐富了。學生通過對比觀察進行訓練實踐,創作出具有自己個性的動漫形象。
2、幾何構圖法。兒童在繪畫時一般憑直覺來引導思維,但安排太過隨意。幾何構圖法不僅可應用于具體物體,還可應用于整體構圖。人物漫畫可以從簡單的幾何形狀出發畫人物。首先讓學生練習繪畫幾何形狀,如圓形畫臉、方形畫身體和四肢等。學會概括形體,用幾何的眼光看身邊的物體,注意幾何形狀的變化,培養學生的構圖能力。但在畫人物方面,這種畫法只適合簡單的人物,畫出來的人物有一些呆板缺乏活力。
3、人物的骨架—骨式畫法。人物一直是兒童繪畫的難點,漫畫人物更是如此,難點在于對人物骨骼的理解。通過教學模型示范和講解,使學生了解人的骨骼結構。在繪制過程中引導學生研究骨架在確定人物動作方面的作用,簡單的認識人體運動規律。繪制中結合幾何形體,用圓圈表示關節位置,畫出人物骨骼圖,骨架和幾何形組合便可以畫出不同動態的人物,再添加細節,使人物更加協調。畫人物動作前先用骨式畫法分析,學生們發現畫人變得簡單了。在這個環節還加入漫畫人物頭身比例的講解,讓學生了解,不同頭身比例可以表現不同年齡,不同風格的人物。
二、場景漫畫、四格漫畫與兒繪
與普通兒繪一樣,漫畫有了人物,需要添加背景環境才能表現故事情節,成為一幅完整的漫畫。創作四格漫畫更具有故事性,能豐富學生視覺、觸覺和審美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1、彩色線描裝飾場景漫畫。兒繪的背景一般是直接添加的,傳統漫畫的場景一種是直接添加景物另一種是貼網點紙。漫畫采用最多的貼網點紙的方法不便于學生操作。我在教學中用彩色線描裝飾背景來代替貼網點紙,結合幾何構圖法、近大遠小的透視規律、遮擋關系等方法,使畫面中單調呆板的人物鮮活起來,與傳統漫畫中貼網點紙的效果非常相似[1],且畫面背景更加協調。
2、四格漫畫創作。四格漫畫著重創意,角色、對白精簡,讓人輕松閱讀。在故事的編排上采用尋找創意法、立場矛盾法、個性沖突法、反轉角色法、反轉地點法、逆向思考法等分析每一格的分鏡內容。具體設計分鏡頭時強調:第一格不要講太多鋪墊直達主題, 第二格讓這個故事繼續發展,第三格設計一個突發事件,第四格給人一個意想不到或搞笑的結局。在四格漫畫的創作上,嘗試讓學生畫環保漫畫、成語漫畫、日常生活漫畫三個內容。最終,將落腳點定在日常生活漫畫中,學生們自己變成了漫畫主角,畫自己身邊的故事。但故事的采集成了一大難題。我鼓勵他們多畫日記畫,用漫畫的方式寫日記 ,附以簡短文字。讓學生發現生活中不被察覺的創作題材,引導他們發現事物的美好或不同,為四格漫畫積累素材。
三、教育教學成果
1、發展學生的兒繪能力。漫畫對學生的繪畫能力有促進作用,學習漫畫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了夸張畫法、幾何構圖法、骨式畫法等常用的繪畫技法,還使他們了解了透視原理,前后遮擋關系,學會了構圖技巧。通過繪制漫畫背景學習了簡單的彩色線描裝飾,根據不同畫面的需求,應用多種繪畫工具,將漫畫與兒童繪畫結合。
2、提高閱讀和敘事能力。學生常被故事的復雜性和戲劇性強烈地吸引,四格漫畫恰恰具有這種特點,把這種特點作為一種教育工具加以利用,學生也可以在漫畫中刻畫自己的故事,反映自己的愿望,通過漫畫進行學習交流。
3、讓漫畫服務于生活。經過漫畫訓練后學生基本掌握了漫畫造型語言,通過漫畫來裝飾書信、賀卡、筆記本,出版報、宣傳冊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靈活應用漫畫,根據內容決定漫畫形式,將畫漫融入學生的生活。
四、總結與反思
現今是一個漫畫的時代,漫畫成為學生自由表達的工具,漫畫元素受到學生的關注和喜愛,興趣成為一個強有力的動機,繪畫過程不再是一種被動。有了興趣,學生會忘卻繪畫時的疲勞,主動迎難而上,最終提高美術繪畫水平。老師應投其所好,引導學生正確看漫畫、畫漫畫。抓住這一大好契機,進行藝術教育,提高審美觀,培養創新思維。在現行美術教學中加入漫畫教學,將漫畫技法應用于繪畫教學將是我們繼續探索的課題。
參考文獻
[1] 曾杰.淺談繪畫表現手法在漫畫表現中的運用[J].青年文學家,2015,(18):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