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全
摘要:托樂斯泰說過:“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美上。”美國語言學教授斯特娜夫人也認為:“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子女教育是個與時俱進的話題,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言行舉止會在他們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為此,為了培養孩子的品德,父母親的行為要自慎,在教育子女中注意言傳身教,處處作好表率。和諧平等,張弛有道,并努力使自己成為孩子合格的啟蒙之師。
關鍵詞:言傳身教;和諧平等;張弛有道;攜手向前
俗話說:“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說的是環境對人的影響。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言行舉止會在他們人生中留下深深的烙印。我是一名教師,也是千千萬萬普通父親中的一員,13歲的兒子活潑伶俐,有較強的獨立及自我管理能力,各方面的表現還讓我較為滿意。當然,談論這些并非想表明我做得多好,我的教育方法有多優秀,我只想向大家說明一個事實,作為“第一課堂”的家庭教育,尤其是好的家風對孩子有著深刻的影響。隨后閑聊部分我和兒子間的故事,與大家分享一些教育心得。
一、身教無言力千鈞,做孩子合格的啟蒙之師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相信很多人都會吟誦。針對社會存在的不良現象,習近平主席于2013年向全國人民發出了加入“光盤族”的倡議,我也將厲行節約、反對浪費作為教育兒子的側重點。為影響兒子,我和家人會針對碗中飯粒、盤中果蔬經常來個“光盤”行動。在兒子很小的時候,我甚至偶爾會在他面前故意犯點小錯誤,時不是地在碗里留上幾粒飯。獲得“敵情”的他會馬上監督我說:“爸爸浪費糧食喲,不吃干凈是小狗狗”!然后我煞有其事地將飯粒吃干凈,并給她一個大大的贊揚,以此強化他節儉的意識。
中國有句古話:“百善孝為先”,尊敬長輩的實質是關心他人的問題。我除了經常給孩子講小黃香、孔融讓梨等孝老愛親的故事外,還身體力行關心家中他人,潛移默化地影響并讓她樹立心中有他人的觀念。
去年清明節,我站在高凳上惦著腳給天花板上的水晶燈除灰塵。不知什么時候,兒子來到我身后,雙手扶著凳子仰望著我說:“爸爸要小心喲”,聞聽此言,我頓感一股暖流涌到心頭,眼里瞬間噙滿了淚水,當然,這是幸福的淚水。今年春節,在鄉下的外婆來到城里團聚,兒子席間的一個舉動引起了讓我感慨良多,他邊夾菜邊對外婆說:“外婆你多吃點嘛”,外婆開心得不得了,連夸他是個好孩子,有孝心。
二、和諧平等,做孩子可信賴的伙伴
放下家長的架子,做孩子的“鐵哥們”,這是一位教育專家對家長們的忠告。美國兒童心理學家詹姆斯·畢伯庫克曾對1300多位稱職的父母做了調查研究,他認為稱職的父母應該是喜歡且經常與孩子親近,愛而有度,嚴而有格。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他同樣推崇了“慈而有度,嚴而有格”的教育原則與方法。在家庭教育中,我盡可能地以朋友的身份與孩子打交道。
二年級時孩子因貪玩而忘記了家庭作業,當得知情況后我很是生氣,老婆的一番話讓我冷靜了下來。我在心里尋思,如果馬上訓斥他的話,孩子定會哇哇大哭,作業效果也會大打折扣。我心生一計,來到他與伙伴中間和他們玩起了游戲,玩了一會著急地對她說:“糟了,我還有個任務沒完成,學校領導曉得了我會被批評的,怎么辦呀!”孩子這才想起作業的事,急得不行。我看目的快達到了,于是和孩子結束了游戲,開始了學習(其實我只是在他旁邊看看書,做個樣子),雖然時間很晚了,但他在我的影響下還是認真完成作業,檢查結束后才甜甜地進入了夢鄉。
三、張弛有道,做孩子稱職的好爸爸
注重獨立意識的培養,放手是我對孩子教育的又一體會。兒子九歲時,提出要和同學到沙坪壩去逛圖書館,最后還問我路上會遇到哪些危險。考慮到兒子還沒單獨出過遠門,我很是擔心,但隨即想到“小馬過河”的故事,文中的“小馬”不是拋除外來干擾勇敢地淌過了小河嗎,我何不讓他也像 “小馬”那樣獨立走一回呢。但想到兒子確實還小,我給他仔細講述了乘座公交車線路和注意事項,并和她約定好每過一個站臺就要給我打電話報平安。在忐忑不安中聽到兒子平安到達沙坪壩的消息后,我很是激動,他終于走出了獨立人生的第一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閱讀就是和圣人在一起交流。空閑時,我會捧上書本津津有味地“啃”上一番,受此影響,兒子迷上了看書。每當問他要什么禮物時,他會脫口而出告訴你:“我想要本書”,長年下來,兩間屋子的書架上各式各樣滿滿的全是書,簡直可以用“汗牛塞屋”來形容我家藏書的情形,我曾對兒子戲言:“人家有寶馬兩千,我家有藏書三千,咱家都可以開圖書館啦!”。雖然如此,每當面對兒子買書的要求時,我都會盡可能的滿足他,因為有教育學家曾說過:要想讓孩子學而有成,一個重要的法寶就是讓他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子女教育是個與時俱進的話題,也許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出息,社會上流行這么一句話:“要想孩子好好學習,家長更要天天向上”,為此,不斷學習是對家長的基本要求。當然,孩子教育不能單靠哪一方,父親的教育同樣重要。如果說家庭教育中爸爸是一棵大樹,那么媽媽就是一片綠草場,兩者合力才能為孩子創造一片和諧的成長空間。這樣,孩子才能體驗到兩種力量,感受到兩種方式的愛,領悟到教育的合力。只有每一位家長付出不懈的追求和努力,相信才會有屬于子女永遠美麗的人生。
參考文獻
[1]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9.01.14.
[2] 楊恩芳.“初中生家庭教育”.出版社: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