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宗祥+何勇
摘要: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把環境育人與人才培養放在重要位置,突出特色,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是當代高等學校德育發展的價值新取向。如何打造特色的校園文化,營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圍,優化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環境中得到美的熏陶,從而實現以文化人,真正吸引廣大學生更多的關注及至積極參與。本文就如何發揮校園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培養中實現學生的理想自我,進一步推進扎實的有效的工作,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體價值;理想自我
高校校園文化具有多種獨特的功能,要充分發揮校園文化的功能,就必須正確認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關系,充分了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新特點,通過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
一、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特點
課題組前期對重慶師范大學、四川美術學院、重慶科技學院等高校進行了關于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調研,我們發現,各校在打造既反映高等教育共性又體現自己校園特色的校園文化方面作了一些嘗試。最為突出的就是應用性、特色性以及行業指向性。各高校都注重在校園中文化品牌的建設,以重慶師范大學美
術學院為列,學院內外塑立“小品”,詮釋并張揚審美文化;打造了美術館、藝術吧、走廊文化等,營造了舒適閑雅且求進的育人文化;利用廢舊的雜物間,改成了收藏學院發展歷程的照片。歷史照片墻反映出了師生愛校強院的精神。駐足歷史照片墻,可以觸摸到學院輝煌的歷史成就,浸潤著學院多年發展所積淀下的厚重文化。此外,在育人環境建設中,該學院以60周年校慶,美術學院建院20周年為契機,為校慶60周年添光增彩,“文狀元”、“武狀元”雕像在美術館落成,該組雕像依托“重慶梁平民間藝術木雕”課題,凸顯了民間藝術風采。為了更好的打造育人環境,美術學院還注重利用梁平木板年畫,打造藝術走廊和通道文化,打造了研究生工作室,營造了文化氛圍,強化了育人效果。而四川美術學院在文化建設中,除了擁有自己藝術學院的別具一格的特色外,還注重行業指向性。將學生培養和行業發展與需求相吻合,注重校企合作模式,創立虎溪公社的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讓該校在特色之外更接地氣,成為了學校鮮明的辦學特色。
二、校園文化浸潤下的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自我
從成長的價值論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要求是要求受教育的主體能夠讓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高度統一,形成理想的自我[1]。如何讓大學生能夠在走入社會后完善自我,形成理想的自我,成為社會的棟梁,這就要求大學生畢業的時候能后有良好的價值評判。校園文化能夠給大學生以良好的價值評判和成長的價值需求。校園文化通過各種目標活動,形成不同的價值階梯,從而讓學生通過對自身的了解,形成自己的價值機制[2]。當然,當代大學生不能停留在較低層次的價值需求上,而應該追求與國家、社會、民族發展相一致的價值,這就是理想的自我。理想的自我,既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高位追求,也是校園文化隱含的價值追求,校園文化浸潤下的當代大學生的理想自我應該體現在以下方面:
1、科學的創新思維能力。科學的創新思想能力,對今天的中國來說尤為重要。一方面, 它決定了教育主體的個體成長方向和動機。每一個受教育的主體,都必須受成長方向和成長動機的引導,每個個體正是通過感受社會生活需要而產生個人動機,那么,社會的價值導向就發生作用。
(1)科學的創新思維能力,能夠激發受教育主體的高層次的價值追求;(2)科學的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個體創造出高水平的成就。受教育個體通過科學的創新思維能力,容易激發個體的特殊才能,使個體能夠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積極向上。
所以,校園文化建設,能夠幫助學生在正確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為他們提供有效的價值感受。校園文化應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下,幫助受教育者養成科學的創新思維能力,使之在進入社會之前能后形成高層次的價值追求[3]。
2、積極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力。當今中國,面臨著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如何站在時代的風口上,符合社會發展的趨勢,就要每一個大學生有正確的價值取向能力。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背靠人類知識的殿堂,又能有效的聯系社會。每一個大學,都可以根據自己的學校發展狀況,建設符合與自己發展的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本身就體現了大學的價值追求。良好的校園文化,在為學生做出價值選擇時,也就為學生提供了符合與自身發展的價值路徑[4]。再者,當前我國的改革開放將越來越深入,開放的領域將更加廣闊,我國也將深度融入開放的國際體系。但是,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大量的西方思潮的涌入,在全球化下的知識經濟日趨明顯的大趨勢下,如何在風起云涌的知識經濟時代站穩腳跟,而不摔倒,就要求當代大學為時代青年提供有效的價值選擇。從個人成長的角度上講,一個人的價值選擇,本質就是這個人的倫理判斷,而校園文化建設為教育主體在選擇方面已經提供了大學自身的價值取向。這就是為什么,不同大學的學生出來能夠體現出不同的價值追求。從這個意義上說,正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自身價值選擇,為校園里的青年人提供了正確的倫理觀,這些倫理觀為知識經濟時代的我們標明了人應該如何做到何為與何不為的界限。在當今社會下,每一個教育主體都應該認識到,未來社會的發展不是經濟的高度發達,而是人的完善,只有人的完善和健全,才能真正做到人類社會的繁榮和昌盛。
3、豐富的情感協調能力。情感協調能力,是一個人能否和社會和諧的重要能力。個人情感能力的強弱,既表現在對自己情感的控制,也表現在對他人、社會、國家的關系當中。一個有著豐富的情感協調的個體,能夠在社會關鍵時期發揮積極作用。從個人發展的要求來說,良好的情感能力,也是個體感知社會的溫度計。良好的情感能力,本身就受到受教育者價值觀的決定。事實上,一個人有什么樣的價值觀,就有什么樣的情感感知能力。校園文化的復雜性,本身就為青年大學生提供了鍛煉情感協調能力的各種場景。受教育者在校園文化的感知中,逐步去適應周邊的環境,逐步成長。目前,我們的大學生更多的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家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價值認識,這種價值認識并不是天生的,而是時代和環境使然。面對這種環境下的受教育主體,只有讓他們融入集體,融入校園文化當中去,通過外在的刺激和磨礪,才能形成新的道德認識,才能真正完善自我。
4、崇高的人文關懷能力。人文關懷,是社會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基本特征。遠古社會,人們彼此因為生存的需要而相互幫助,相互扶攜。但是,時代發展到今天,物質上的生存已經不再成為人們迫切的需要,變成了事實上的存在。可是,社會卻給了我們一個令人煩惱的課題:人類在心靈上失去對這個世界的關懷。當今社會,人和大自然的尖銳對立,人和人的互不信任,國家與國家的沖突,地區與地區的斗爭,民族間的戰斗,無孔不入的恐怖主義,使我們發出了尋找心靈家園的吶喊。當我們沉浸在人能勝天的喜悅中時,我們發現,其實我們根本就沒有戰勝大自然。這一切的缺失,就是人文關懷的缺失。要想填補這一缺失,就必須回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去。因為,大學校園是人類知識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人類文化發展更新的出發地。因此,大學校園文化天然就應該引領社會文化的發展。正是這種先天優勢的影響,校園文化才能發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結語
每個人都渴望有理想的自我,這是實現個人遠大目標和社會向前發展的精神動力。社會發展要求個體必須把自身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相結合,并超越社會最低發展要求。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引領者,受校園文化影響的當代青年,理應當走在時代的前列,這不僅僅是思想政治的要求,更是全人類的要求。
通過對校園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關系的解析,對我們今后的校園文化建設和思想政治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不僅有利于校園文化的大力發展,也有利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旭東.論校園文化的功能與營造[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9):45.
[2] 唐黎.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J]. 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7):56-57.
[3] 曾萌.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動研究 [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55.
[4] 楊千里.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新契合 [J]. 《高教學刊》,2016,(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