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羅軍
(廣東科貿職業學院環境藝術系)
【摘要】西安是中國的千年古都,是世界上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之一。作為昔日政治文化中心的古都西安,為世人留下了眾多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跡,其中曲江池遺址曾是古代西安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曲江池遺址公園以秦、漢、隋唐時期的江池遺址為基礎,以恢復曲江池水系為目標,以重現西安古都昔日曲江皇家園林為重要文化內容。
【關鍵詞】曲江池 遺址公園 公園規劃
1西安概況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中國的千年古都,陜西省的省會,國家西北地區中心城市,也是國務院批復的西部地區重要中心城市,集“科研、教育、工業”基地于一體,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于1981年確認為“世界歷史名城”。
西安自古便被譽為帝王之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漢、新莽、西晉、前趙、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3個王朝在此建都,是我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朝代最多、影響最大的古都,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美譽。作為昔日政治文化中心的古都西安,為世人留下了眾多不可磨滅的歷史遺跡:著名的絲綢之路起點、世界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曲江池遺址、大唐芙蓉園遺址、秦二世遺址、啊房宮遺址等等,西安的國家級遺址保護單位有14處,省級保護遺址單位有24處[1]。這些包含著歷史價值的遺址,向世人宣告著西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
2西安曲江池遺址概況
曲江池遺址又名曲江,位于西安曲江新區東南角。曲江曾經是古代歷史上久負盛名的皇家園林,歷時一千三百多年,被稱作我國古典園林的祖鼻[2]。早在秦代,秦皇興建皇家苑囿“宜春苑”,專供帝王游獵娛樂。到漢代,漢武帝劉徹對河道進行疏通整理,擴鑿水源,形成曲折河岸的形態,因“其水曲折,有似廣陵之江”而得曲江之名。至隋初,興建大興都城,曲江之北半部被包含在都城之內;曲江之南半部隔絕于城外,成為禁苑。因禁苑中南池多植芙蓉,又稱為“芙蓉園”,曲江再回返皇家園林的屬性。到唐鼎盛時期,唐玄宗大興水利,開鑿黃渠,擴大水面,增建彩霞庭、紫云樓、蓬萊山等園林建筑。此時的曲江煙波浩渺,園林規模達到鼎盛,當時的達官貴族、皇親國戚、文人騷客云集,成為長安城的游覽勝地。隨著唐朝的滅亡,長安城被毀,池水干涸,曲江的園林盛況敗落。2007年,考古學者經過挖掘勘察,在地表2-3米處,發現砂石和蚌殼、寬約40-70米的出入水口遺址兩個,遺址地形坡度自然緩和,駁岸清晰[3]。西安曲江新區投入巨資,依照曲江的考古勘測及歷史水系,規劃建設曲江池遺址公園。公園于2008年7月建成開放,建成的公園湖泊延綿、建筑雄偉,彰顯秦漢雄風,傳承盛唐文脈,再現歷史的盛景。曲江池遺址公園被譽為古今融合、人文西安、人與自然和諧的建設典范。
3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原則
在考古遺址的基礎上,曲江池遺址公園以保護秦、漢、隋唐時期的江池遺址為原則,以恢復曲江池歷史水系為目標,以重現古都古典皇家園林為重要文化內容的建設方式,建成西北首個融合山水園林、歷史文化保護、生態景觀、及旅游休閑功能的大型皇家園林遺址公園。公園建成面積約1500畝,其南至秦二世陵遺址,北至大唐芙蓉園,東連寒窖遺址,西接唐城墻遺址公園,恢復性的再造曲江南湖、曲江流飲、漢武泉、宜春苑、鳳凰池等歷史文化景觀,重現昔日曲江“青林重復,綠水彌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成為保護曲江地區遺址文化的重要形式,成為西安古都文化的重要名片。
3.1保護、恢復曲江水系原則
杜普有詩云:“江上水堂巢翡翠,苑邊高家臥麒麟。”“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蜒款款飛。”曲江因水而著名,因水而流芳。唐代最盛時期曲江面積達到千畝,曲流蜿蜒流淌于街坊,源頭泉水叮咚響徹于街頭,下流珊珊匯合于湖泊。曲江之水不但改善了長安城的環境,同時構成了皇家園林風景的血脈。昔日之泉流潺潺、云霧蒸騰、煙花浪漫、花卉環周之美景,仿佛重現于長安城。曲江之風景優美,“泛菊則因高乎斷岸,拔楔則就潔乎芳址,戲舟載酒,或在中流,清芬入襟,沈昏以滌”。重陽時節,人們登高岸崗,泛舟于湖上,曲水而宴飲,賞月賞菊品茶香,“洗慮延歡,稗人怡悅”也[4]。曲江池遺址公園的建設,以恢復昔日爛漫曲江之水系為目的,以保護其遺址為原則,維護其景觀的完整性,恢復其山水地形,開發濱水景觀、展示水景文化等內容,使其成為西安展示城市文化的景觀。
3.2尋覓唐文化,恢復唐詩、歷史故事的文化性原則
唐詩贊曰:“漠漠輕煙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曲江水滿花千樹,東馬爭先盡此來”。曲江池成了飲宴勝地。恢復唐詩的文化,是構建曲江園林內涵的重要原則。而構建有深度價值的園林內容,離不開傳統文化,它需要在古人的生活中尋覓相關的文化。歷史上,唐代是我國詩詞發展的鼎盛時期,文人墨客在泛舟曲江時,留下了不少歌詠曲江的美句。這些詩詞歌賦是歷史時代的見證,是曲江美景的代言,從詩中可以想象曲江的美,從詞中可以讀懂昔日的繁華喧囂。因此,利用好詩詞,以唐詩為主題,展現唐朝時代浩瀚的文化內涵。
3.3恢復、再現古物古跡原則
由于年代久遠,曲江池遺址被發現時,僅有唐明皇駁岸一處、出水口兩處以及入水口兩處,昔日帝王飲宴之亭臺樓閣軒榭早已隨歷史的車輪灰飛煙滅。對于要建設曲江池的唐文化、恢復其古韻的氣質風華而言,只有駁岸、出入水口的古跡是遠遠不夠的。園林文化的傳承在于書法、詩詞、歌賦等文字上,更在于它們所必須附著的載體,即園林建筑、園林小品等實體實物。對于建筑而言,歷史上的園林建筑大多為木質材料,幾乎沒有能遺存下來的可能性,而又由于體量的宏大,唐代園林建筑的實物是不可尋得,因此,園林建筑的恢復,僅僅能從仿古的角度去營造,即仿照唐代建筑的外型風格、色彩風格、圖案裝飾及體量尺度,再根據記載,合理安排其位置布局,恰當地恢復其景名,并通過建筑的匾兒、柱梁刻詩題詞,融入唐朝文化意境之美。對于小品而言,歷史上的小品不乏石頭所營造,因此,曲江池公園通過搜羅唐代的石柱、石墩、石獅、石鼓等石器景觀,置于公園的道路邊、草坡上及水池旁,對于一些有重要意義的景點的園林小品,則通過現代的材料,按其意境形態構圖,塑造出仿古的形態之美。如此,通過園林建筑、園林小品的仿古營造,曲江池遺址公園給游客帶來了一種古色古香的唐朝韻味,充滿了詩情畫意及濃濃的歷史氣息。
4 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規劃建設的價值
4.1遺址的保護、文物內容的拓展價值
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的開發和利用,在前提上起到了保護曲江遺址的功能,今日之曲江,從唐代曲江駁岸遺址、兩個出入水口遺址等僅存的少許遺跡,發展成占地1500畝的遺址公園,不但很好的保護了遺存之遺跡,而且通過文物遺跡的擴散效果,拓展了相關的園林建筑、園林小品、園林綠地,使曲江池遺址內容得到充實與發展。如果沒有這些開發和利用,或許今天的曲江僅僅是一處古跡,僅僅是遺存于博物館角落里不起眼的歷史資料,又或許被城市的發展建設所擠壓、吞沒。放眼四方,多少城市的文化遺址,正是由于沒有得到像曲江池公園如此的開發利用,而漸漸被城市的發展,被急功近利的心態而碾壓在滾滾的歷史洪流里。文化遺址是不可再生的資源,都是不可恢復的遺產,因此,曲江池遺址公園開發和利用的方法值得借鑒,不但把文物遺跡很好的保護起來,而且拓大了遺址面積,拓展了文化內容。
4.2遺址的文化價值
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以遺址文化為核心,按歷史發展的時間分析其文物價值的內涵,在各朝代的文化對比價值中選取唐朝文化為立意、為設計的主題。在建設的過程中把唐朝的文化,包括建筑藝術、詩詞歌賦、歷史典故、人物事件、神話創說、民俗節慶以及歷史記載等中國傳統的文化內容,融入到公園的建筑、小品、雕刻藝術、圖案中去,使曲江公園飽含著文化的內容,凸顯唐代盛世的文化精華,底蘊非凡,讓人耳目一新。走進公園,曲江池遺址公園的一山一石,一水一木,一廊一橋,融入了文化的內涵后,就像一幅幅電影膠片,一本本歷史的故事書,在游客游走的過程中,在飽覽風景的時候,完成了對城市歷史的了解,對民俗故事的了解,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從而認同自我文化,熱愛傳統文化,這一過程,是游客在曲江池游走中人與景的對話過程,是在游賞中提升游客文化知識的過程,是曲江池遺址公園無形的文化教育價值。
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以唐代文化為中心的建設方式,實際上為曲江池打造了一張唐朝古跡的文化品牌,為城市打造了一張千年古都的品牌。從前,我們或許知道西安是古都,如今,我們知道古都西安有古跡曲江池。曲江池遺址公園很好的完成作為文化載體的功能,形成有利于旅游、文化經濟、藝術、娛樂等一系列發展的產業,成功地提升城市的綜合實力。一方面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塑造有底蘊的文化城市,在全國的城市中樹立了古都的良好形象,帶動了旅游行業的發展;另一方面提升整個城市的文化感染能力,帶動城市精神面貌的改善,推動市民文化素養的提升。
4.3遺址的經濟價值
曲江池遺址的價值不但體現在其渾厚的歷史文化價值,更重要的是體現在隱藏在其文化背后的經濟價值。曲江池公園片區開發前,僅僅是西安東南角一個郊區的散落城中村,曲江池遺址的發現,使其地域的文化內涵提升,發展前景得到重視,旅游、房地產、交通及相關的產業匯聚云集。經過合理的規劃發展,2007年新建成的曲江池遺址公園成為西安旅游的名片,帶動了人流和財富的積累。公園周圍片區得益于公園的建設,土地價值提升,房地產項目開花結果,居民也從中獲取土地升值的溢出價值。又因土地的開發、旅游產業的發展、服務業的拓展,在職業、在商業上獲得了更好的發展空間。如今的曲江池遺址公園,已經成為到西安旅游必去的公園景點,它為西安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為曲江地區帶來滾滾的經濟來源,而且,這些經濟價值是可持續發展的,是長期有效的價值。
5小結
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選取唐朝文化為規劃建設的主題,恢復性地再造曲江流飲、漢武泉、宜春苑等歷史文化景觀,重現昔日曲江“青林重復,綠水彌漫”的山水人文格局,成為保護曲江地區遺址文化的重要形式,成為西安古都文化的重要名片。
參考文獻:
[1]朱曉渭.西安遺址公園中構建古典園林的探討--以仿唐園林藝術為例[J].農業考古,2011(1):273-275.
[2]賀嶸,畢景龍.從遺址公園實踐到《良諸共識》以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為例[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 2012,38(1):243-246.
[3]胡小凱.西安城市遺址公園規劃設計研究[D].北京林業大學,2013.
[4]孫炬.曲江新區規劃理念--西安西安城市特色保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07.
[5]劉楠.西安曲江池遺址公園的保護和開發對城市發展的意義[J].旅游縱覽月刊, 2012(7):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