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
(沈陽工業大學商貿學院)
【摘要】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延伸,我們通過分析美國的網絡文化安全措施,可以借鑒很多經驗。美國通過政治、技術、公共服務、法律等層面的建設提升網絡文化安全的級別,同時通過互聯網向別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滲透和侵略。它的經驗是以技術為核心、法律為準繩、普及公共服務為目的,構成了對自身網絡文化安全建設的框架。
【關鍵詞】美國 網絡文化安全 措施 經驗
文化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網絡文化安全是文化安全的延伸。當今世界是互聯互通的時代,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全世界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在網絡中各種文化相互融合相互碰撞,各種思潮泛濫,對各國文化安全構成重大威脅。我們通過對美國網絡文化安全的研究,來借鑒它的經驗為我國網絡文化安全建設服務。
一、美國網絡文化安全治理策略
網絡文化以互聯網、計算機等信息技術為基礎,具有虛擬性、全球化、傳輸速度快等特點,突破了傳統文化的各種限制,對人類文化傳播產生前所未有的影響力。而美國是唯一的霸權主義國家,他在世界文化格局中占有絕對主導地位,網絡是美國的另外一個文化戰場,美國依靠他強大的技術和文化攻勢,在國內構筑起強大的網絡文化保護機制。對外,美國在全球實施單邊主義文化戰略,持續向世界各國進行文化滲透,以期在網絡上延續自己的霸權夢想。
(一)重視國內網絡文化安全,并上升到戰略層面。
網絡文化安全是網絡空間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美國是世界上最重視網絡文化安全的國家之一。2002年美國頒布了《網絡空間國家安全戰略》,從技術、信息、資源到法理層面全面搶占全球制高點,美國宣稱,美國將使用必要的一切手段,保護美國的網絡資產。2009年5月29日,美國發布的《網絡空間政策評估報告》中指出:“網絡空間對美國經濟、民用基礎設施、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支撐。……然而,網絡安全的風險也構成了21世紀最嚴峻的經濟挑戰和國家安全挑戰。”2010年5月27日,奧巴馬總統在向國會遞交其上任以來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指出:“網絡安全威脅是當前美國國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經濟安全領域中所面臨的最為嚴重的挑戰之一。”“數字化基礎設施是國家的戰略資產,在確保公民隱私和自由的前提下對其加以保護,是國家安全的優先要務。”可見,美國把網絡文化安全全方位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二)重視網絡技術,并轉化為網絡整體優勢。
美國作為互聯網的創始國,有其他國家無可比擬的優勢。目前,美國全面掌控互聯網的核心技術,引領著互聯網的發展。比如全世界只有1個主根服務器和12個輔根服務器,其中1個主根服務器和9個輔根服務器均放置在美國,使美國控制著網絡的最高控制權Intel,壟斷著全球電腦芯片,思科壟斷著全球70%的路由器銷售,Microsoft掌控著電腦操作系統,蘋果(APP Store)主導著世界的平板電腦市場。同時,新一代因特網、移動IP技術、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研發和使用美國依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些技術保證了美國在全球網絡中的無可撼動的霸主地位。
(三)重視網絡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優化
美國是最早使用網絡的國家,因此美國很早就開始探索網絡文化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道路。首先,早在20世紀80年代末美國就開始政府公共電子政務建設,美國政府要求所有政府機構建立屬于自己的網站,并將網將政務信息政府網站上公開,以方便網民查閱。同時建立圖書館公共網絡服務體系,例如:紐約公共網絡圖書館、舊金山公共網絡圖書館、芝加哥公共網絡圖書館等。其次,通過法律的手段來規范網絡文化公共服務,對網絡文化公共服務主體的職責、服務標準、負責對象等內容作出規定,以保障公民享有此項服務的權利。
(四)重視法律建設,用法律武器維護國家網絡文化安全
在網絡空間安全立法方面,美國一直走在世界的最前面。一方面,自2002年以來,美國制定了《2002年國土安全法》、《2002年網絡安全研發法》、《2002年電子政務法》、《2002年聯邦信息安全管理法》、《2012年網絡安全法案》、《確保IT網絡安全法案》等近50部與網絡空間安全有關的聯邦法律,以保護自身網絡文化安全。另一方面,在網絡文化傳播和控制方面美國建立了較為完備的監控體系。聯邦政府先后制定了《竊聽法》、《愛國者法案》等,為其網絡信息和內容監控提供法律許可,“棱鏡門”事件就是美國在這些法律許可下控制全球信息的一個典型。于此同時設立聯邦調查局“國內通訊協助中心”、中央情報局“開放源中心”等多個機構專門從事網絡監控工作。通過在社交網站上安裝“地雷式”潛伏軟件等多種手段,監控所有大型網站的信息傳播,重點針對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站。
(五)重視文化擴張,借此繼續統治世界
進行文化擴張是美國對外文化政策一以貫之的基本原則。互聯網則是美國文化張中最有力的一張牌。美國2002年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美國前總統布什強調“美國要利用歷史機遇在全球擴展自由的福祉。我們要把民主的希望、發展、自由市場和自由貿易推向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互聯網是美國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美國第四媒體,美國通過互聯網這一全新的途徑繼續控制著對外的文化滲透和輸出的途徑,借以對它國的文化發展實施影響。
二、美國網絡文化建設的經驗
(一)以網絡軟硬件設施為基礎,技術創新高端化
美國作為互聯網的先行者,全面掌握著互聯網核心技術,一直引領著互聯網的發展方向,且不斷的把其他國家遠遠拋在后面。硬件方面,英特爾公司的CPU引領全球芯片的先進潮流,思科公司控制全球70%的路由器生產,蘋果手機全球銷量第一,美國移動IP技術和移動IP技術世界領先,軟件方面,美國微軟公司雄踞軟件業的霸主,移動互聯網中,美國安卓系統成為各個手機的主要平臺,這些美國大國公司壟斷了全球大多數的軟件、硬件的研發和生產,牢牢控制著網絡的技術創新。美國領先的網絡技術也在不斷推動其網絡精神文化的快速發展,促使網絡精神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傳播更加快速和高效。
(二)以政府為主導,法律為框架,建立完善的網絡網絡文化監管體系
美國通過政府主導,以立法、行政監控、行業自律、公眾監督為手段建成相對完備的網絡文化監管體系,保護本國網絡文化安全。政府在網絡文化安全上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美國聯邦調查局、中情局都設有相關機構監控網絡工作,保護網絡文化安全。在立法方面,美國都制定許多相關的法律法規,以保護網絡文化安全。美國政府各部門先后提出130項法案,如《計算機安全法》、《兒童在線隱私保護法》等。充分運用法律的武器來保護本國文化安全。
(三)以優化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手段,不斷加強網絡文化建設
美國根據自身實際,不斷探索網絡文化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道路,為全體網民提供更加完善的網絡文化公共服務。首先,推進政務信息的網絡化。美國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了電子政務建設,其中一項重要內容便是在網上提供公務服務,如要求各級政府建立網站并將政務信息在網上公開,以方便網民查閱。其次,加快網絡文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一方面加快網絡公共圖書館、網絡公共博物館、網絡公共紀念館等網絡文化設施的建設;另一方面,推動傳統公共文化設施的網絡化如“美國的公共圖書館幾乎100%提供網絡接入服務,并提供基本的互聯網技能培訓”。
(四)以互聯網為平臺向全世界進行文化入侵和滲透
首先美國憑借其發達的軟硬件信息基礎設施,主導網絡話語權。通過網絡各種社交媒體和新聞媒體平臺向其他國家輸出自己的文化。當前,美國美國擁有全球訪問量最大的搜索引擎Google、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最大的微信平臺Twitter和最大的社交空間Facebook,雅虎Yahoo.com擁有近5億的獨立訪問者,全球最大的五家新聞集團都是美國公司。因此掌握了如此強大的網絡信息發布途徑,自然就壟斷了全球重大事件的報道和解釋權,從而掌控著世界的輿論方向。
其次,美國傳統文化強項都轉戰網絡,成為美國攻城拔寨的利器。美國大批量的文化產品橫行全世界網絡文化市場,以好萊塢為代表的影視文化,以搖滾樂、爵士樂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以美式橄欖球、NBA為代表的體育文化等等,這些文化通過網絡傳向全世界各個國家,占據著網絡的各個平臺,影響著各個國家人民的生活。
參考文獻:
[1]高學東 《網絡安全面臨的困境及其破解》。《國家治理》周刊。2015.12.12
[2]李超民.《近五年來網絡文化安全評述》.《湖南社會科學》2014.1
[3]余麗.《,美國互聯網戰略及其對中國政治文化安全的影響》.《國際論壇》2012.02
[4]《美國網絡空間安全立法對我國的借鑒意義》.《新華網》2014.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