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容,馬春濃,陳恩炎,黃海濤
(1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普寧515300;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510631)
多排螺旋CT與MR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探討
彭曉容1,馬春濃2,陳恩炎1,黃海濤1
(1廣東省普寧市人民醫院 放射科,廣東 普寧515300;2南方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廣東 廣州510631)
目的 探討多排螺旋CT與MR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35例。CT組采用多排螺旋CT掃描,MR組則采用MR掃描。兩組均與術后病理學診斷結果進行比較,評價兩組掃描檢查的準確性、敏感度、特異性以及不同時期的顯示值。結果 ①CT組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8.57%、82.86%和74.29%,與MR組的91.43%、80.00%和71.43%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②MR組胰腺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顯著高于CT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結論 多排螺旋CT與MR在胰腺癌診斷中均具有良好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以及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不同時期的顯示方面,MR優于多排螺旋CT。
多排螺旋CT;MR;胰腺癌;臨床診斷;應用價值
胰腺癌是一種消化系統惡性腫瘤。近年來,胰腺癌發病人數開始增長。由于胰腺癌在發病初期缺少特異性表現,極容易被患者忽視,導致病情在診斷時已經發展到中晚期,預后效果較差,具有較高的病死率[1-2]。該病的早期診斷與預后密切相關。因此,如何盡早準確診斷胰腺癌已經成為臨床工作者研究的重點問題。目前,CT和MR是診斷胰腺癌的兩種主要的影像學方法,對于其診斷價值,臨床醫學界存在較大爭議[3-4]。本研究比較多排螺旋CT與MR在胰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70例胰腺癌患者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均符合胰腺癌的診斷標準,并經病理學檢查確診。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對造影劑過敏、重要器官嚴重功能障礙的患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CT組中,男20例,女15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 (65.27±6.34)歲;病程1~5個月,平均病程 (1.64±0.52)個月。MR組中,男18例,女17例;年齡51~75歲,平均年齡(65.39±6.57)歲;病程1~4個月,平均病程 (1.36±0.62)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方法
1.2.1 CT組
該組采用飛利浦64排CT機進行掃描,設置相關參數:層厚:3~5 mm;層距:3~5 mm;螺距:0.938/1;電壓:120kV;電流:250~300 mA;CT平掃:C50~60,W200~210;CT增強掃描:C50~70,W220~250。患者取仰臥位,逐步平掃胰腺部位,掃描范圍為肝門至胰腺鉤突下段。在肘靜脈輸注100 mL非離子型造影劑,4 mL/s,分別對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給予增強掃描。叮囑患者吸氣,完成掃描后將圖像傳至工作站,進行MIP(最大密度投影)和MPR (平面重建)處理。
1.2.2 MR組
該組采用磁共振飛利浦1.5T和體部相控陣線圈給予動態增強MR掃描,行T1WI和T2WI脂肪抑制掃描,T1WI的參數設置為:層厚:3.6 mm;重建層厚:2.5~3 mm;重建間距:0;TR/TE:4.4/1.1;翻轉角:12°。T2WI的參數設置為:層厚:5.5~7 mm;層間距:1.5~2 mm;TR:2~3個呼吸期間;TE:102 ms。掃描前6~8 h禁食,對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行T1WI掃描,掃描范圍為肝上緣至胰腺下緣。采用馬根維顯MR對比劑,給藥劑量為0.2 mL/kg,每秒3 mL,行軸位成像。
1.3 觀察指標
將兩組患者的診斷結果與病理學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對兩種掃描方式診斷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進行評價,其中準確性 =確診例數 ÷病理學確診例數 ×100%;敏感度 =(確診例數 -高出病理分期例數)÷確診例數 ×100%;特異性 =(確診例數 -高出病理分期例數 -低于病理分期例數)÷確診例數 ×100%[5]。同時,統計兩組患者在胰腺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的顯示值。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軟件對所得的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比較
CT組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8.57%、82.86%和74.29%,與MR組的91.43%、80.00%和71.43%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比較 [n(%)]
2.2 兩組的不同時期病灶顯示值比較
MR組胰腺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顯著高于CT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不同時期病灶顯示值比較 (±s)

表2 兩組的不同時期病灶顯示值比較 (±s)
組別 例數 胰腺動脈期 胰腺靜脈期 胰腺延遲期CT組 35 107.63±12.92 52.29±14.79 56.92±11.27 MR組 35 118.69±19.93 65.62±15.63 63.62±12.63 t值 2.755 3.665 2.342 P值 0.008 0.001 0.022
胰腺癌的發病因素比較復雜,病情會在短時間內迅速發展,是一種惡性程度較高的腫瘤。由于胰腺癌在發病早期缺乏典型性和特異性癥狀,患者往往無法得到及時的治療,導致預后不佳。即使經手術治療,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較低,僅為2%~3%[6-7]。近年來,胰腺癌的發生率有所上升,嚴重威脅到人們的健康。而且胰腺癌往年輕化和低齡化趨勢發展。
目前,病理切片檢查是胰腺癌臨床診斷的 “金標準”,但是絕大多數患者在發病早期無明顯感覺,未及時進行病理切片檢查,耽誤了疾病的治療[8]。隨著我國醫學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影像學檢查技術的迅速發展,胰腺癌的診斷方法也逐漸呈現多樣化[9-10],包括超聲檢查、CT檢查、MR檢查、磁共振胰膽管成像檢查、穿刺病理學檢查、血液生化免疫學檢查等。
本研究對多排螺旋CT和MR檢查的應用價值進行了討論,其中多排螺旋CT的診斷速度比較快,每一期掃描只需要停留8秒,可以節約檢查時間。而MR檢查是利用組織之間氫原子的含量及存在方式的差異得到的影像學結果,最大的優勢在于不產生射線損傷,使用的造影劑安全性更高。
本研究結果顯示,CT組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分別為88.57%、82.86%和74.29%,與MR組的91.43%、80.00%和71.43%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MR組胰腺動脈期、靜脈期和延遲期的顯示值均顯著高于CT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提示這兩種檢查方式均具有良好的診斷和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多排螺旋CT與MR在胰腺癌診斷中均具有良好的準確性、敏感度和特異性,效果相近,均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但在不同時期的顯示方面,MR優于多排螺旋CT。
[1]米華,王冶.多排螺旋CT灌注成像對胰腺疾病的診斷價值 [J].臨床放射學雜志,2011,30(7):998-1001.
[2]竇婭芳,唐穎,解騫,等.256層多排螺旋CT小腸成像 (MDCTE)對小腸疾病的診斷價值 [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3,22(1): 137-146.
[3]鄒家基,史小平,鄒子儀.MR及CT對評估胰腺癌術前分期及可切除性的臨床價值研究 [J].中國醫學工程,2015,23(6):196.
[4]彭明洋,張衛東,馬躍虎,等.多排螺旋CT小腸成像在Crohn病中的診斷價值 [J].中國CT和MRI雜志,2015,13(7):80-83.
[5]鄭波,張新毅,陰祖棟.多排螺旋CT心肌灌注診斷冠心病缺血心肌的應用價值 [J].中國輻射衛生,2015,24(3):303-305.
[6]潘晶晶,潘春樹,葉慧義.胰腺癌手術可切除性的術前CT及MRI評估 [J].腫瘤學雜志,2015,21(10):799-803.
[7]陸金蓮,陳慧珍.胰腺癌應用MR診斷的價值探討 [J].中國醫學工程,2016,24(1):40-42.
[8]陳軍法,宋瓊,林毅,等.胰腺癌患者術后腹腔感染CT檢查的診斷價值 [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0):2299-2301.
[9]李亮,程三房,喬萬海.胰腺癌的多層螺旋CT及MRI影像學診斷分析 [J].中國CT和MRI雜志,2016,14(8):4-6.
[10]鄭宏,梁宗輝.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多層螺旋CT診斷進展 [J].CT理論與應用研究,2014,23(2):337-345.
(責任編輯:常海慶)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PENG Xiaorong1,MA Chunnong2,CHEN Enyan1,HUANG Haitao1
(1Radiology Department,Puning People's Hospital,Puning 515300,China;2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3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Methods 7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cancer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T group received multi-slice spiral CT scanning,while the MR group received MR scanning.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diagnosis results after surgery,the accuracy,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as well as display values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CT and MR scanning were evaluated.Results①The accuracy,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CT group were 88.57%, 82.86%and 74.29%respectively,which had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ith 91.43%,80.00%and 71.43%of MR group(P>0.05).②The display values in pancreatic arterial phase,venous phase and lag phase of MR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T group,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s Both multi-slice spiral CT and MR in the diagnosis of pancreatic cancer have good accuracy,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high application value,but MR is better than multi-slice spiral CT on the diaplay in different period.
Multi-slice spiral CT;MR;Pancreatic cancer;Clinical diagnosis;Application value
R735.9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3.0325
2016-11-02
彭曉容 (1976-),女,廣東揭陽人,本科學歷,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CT、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