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蘭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 廣州 510430)
開放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
張玉蘭
(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 廣州 510430)
目的 探討開放管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影響。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10例精神分裂患者,隨機平均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實驗組采用開放管理模式。于患者入院、出院時評價患者的BPRS、M-WCST、ADL。結果 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的BPRS、ADL評分明顯較低,M-WCST中的正確數、正確分類數評分顯著較高,錯誤數、持續錯誤數、非持續錯誤數評分明顯較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1)。結論 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開放式管理模式,能改善患者的自我病態體驗,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其盡快掌握生活技能,早日適應和回歸社會。
精神分裂癥;開放管理模式;認知功能
精神分裂癥是嚴重的精神疾病,大多數患者都會出現注意、記憶、抽象思維、推理和信息整合等認知損害癥狀,造成患者社會能力缺失[1]。一般對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封閉管理模式,容易讓患者在住院期間遠離社會和家庭,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能力、社交能力的訓練[2]。開放管理模式可提供與環境、社會密切接觸的機會,讓患者更多地參加家庭和社會活動,并通過活動激發其主觀能動性,提高認知功能[3]。本研究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實施開放管理模式,有效地改善認知功能,促進患者早日適應和回歸社會,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10例,其中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55例作為對照組,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5例作為實驗組。納入標準:①符合DSM-IV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4];②年齡18~60歲,無溝通障礙;③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知情同意書。排除有嚴重軀體疾病、不合作、難以溝通者。對照組:男 39例,女 16例;平均年齡 (28.00±10.35)歲;學歷:初中18例,高中23例,本科及以上14例;病程7~15年。實驗組:男40例,女15例;平均年齡 (29.00±9.93)歲;學歷:初中17例,高中23例,本科及以上15例;病程8~15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對照組采用封閉管理模式,給予常規精神病治療、護理及心理健康教育,住院期間非特殊情況不能外出。實驗組實施開放管理模式:①經醫生同意,患者在家屬陪伴下可在醫院內自由活動,或短時間院外購物、散步等,每周可以回家與家人、朋友團聚。②病區設置有廚房、清潔間,每天讓患者自己動手做飯、清潔房間、洗衣服等。③病區設有文化活動場所,患者可按自己的興趣進行閱讀、講故事、打撲克、繪畫、唱歌、跳舞等,護理人員經常組織患者進行籃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繩、健美操等比賽。④護理人員每周組織患者參加各種戶外活動,如種菜、養魚、騎自行車、綠道慢跑等。⑤每兩周采用實地觀摩的形式,組織患者到公共場所,讓其真實地感受人生百態,并根據個體情況進行現場的心理疏導。⑥護理人員每月以情景模擬的形式考核患者在生活、學習、運動、社交技能等方面的成效,并予以獎勵。
1.3 觀察指標①簡明精神病量表 (BPRS)[5]包括5個因子:焦慮抑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和敵對猜疑。總分越高,則疾病越嚴重。②采用維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M-WCST)測量患者的認知功能,其中正確數和正確分類數的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好;錯誤數、持續錯誤數和非持續錯誤數的分數越高,說明認知功能越差[6]。③采用ADL量表評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總分越低,日常生活能力越強。三個量表分別在入院、出院時進行測評。
1.4 統計學處理使用SPSS 17.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BPRS、ADL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BPRS、ADL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出院時實驗組的BPRS、ADL評分均明顯下降,且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兩組BPRS、ADL評分比較 (±s,分)

表1 兩組BPRS、ADL評分比較 (±s,分)
組別 n BPRS ADL入院時 出院時 入院時 出院時實驗組 55 33.9±5.3 23.5±4.5 29.19±8.54 16.11±1.36對照組 55 32.7±6.3 26.8±5.2 30.01±8.81 20.15±3.47 t值 1.081 3.559 0.496 8.039 P值 >0.05 <0.01 >0.05 <0.01
2.2 兩組M-WCST各項目評分比較入院時兩組的M-WCST各項目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P>0.05);出院時,實驗組的正確數、正確分類數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錯誤數、持續錯誤數、非持續錯誤數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兩組M-WCST各項目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M-WCST各項目評分比較 (±s,分)
正確分類數入院時實驗組 55 24.2±6.5 23.7±6.6 17.3±5.7 6.5±3.4 3.7±2.5對照組 55 24.1±6.4 23.5±6.7 18.1±4.9 6.6±3.1 3.8±2.1 t值 0.081 0.158 0.789 0.161 0.22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出院時實驗組 55 35.2±7.9 12.2±5.6 8.2±2.3 3.1±3.1 8.3±2.5對照組 55 25.3±7.2 23.1±5.6 17.1±4.5 5.9±1.5 3.2±1.4 t值 6.869 10.207 13.061 6.030 13.200 P值 <0.01 <0.01 <0.01 <0.01 <0.01組別 n 正確數 錯誤數 持續錯誤數非持續錯誤數
精神分裂癥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損害,而認知缺損程度是衡量精神分裂癥患者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研究[7]表明,注意力、學習、記憶、執行力、社會認知等方面的障礙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常見的認知功能損害。因此在給予藥物治療的同時,對患者進行認知功能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目前行為療法、心理疏導、開放式管理等非藥物治療越來越受到醫護人員的重視,希望能夠通過功能訓練,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為適應和回歸社會提供良好的條件。
本研究中,實驗組出院時的BPRS、ADL評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P<0.01),表明患者的焦慮、抑郁、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敵對猜疑等癥狀明顯減輕,個人管理能力、社會功能明顯提高,這與強化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技能訓練密切相關。實驗組采用開放管理,使患者在輕松、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得到治療,淡化其病態心理體驗,增強戰勝疾病的自信心,調動患者參與日常生活技能、社交技能、心理疏導等訓練的積極性,在個體和集體相結合的培訓模式下,以及在患者的注意力、記憶力、操作能力和執行能力得到改善的基礎上,較好地控制患者的情緒,增強對外界的興趣和關心,提高其對家庭功能和個人職責、學習和運動等方面的認知,與相關研究[8]結果一致。
本研究中實驗組出院時患者的正確數、正確分類數明顯上升,錯誤數、持續錯誤數、非持續錯誤數顯著下降,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表明患者的注意力、學習、記憶和執行功能等認知功能得到改善。本研究在開放管理的基礎上,通過醫護人員、家屬經常組織一些輕松、愉快、有利于提高認知的活動,增加了患者與患者或醫務人員、親友等正常人群之間的交流,提高了責任心,增強患者對外界的興趣和參與能力,提供更多讓其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將患者原有的學習能力和社交能力挖掘出來,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其能盡早適應和回歸社會。開放式管理能夠改善患者的自我病態體驗,使其重樹自信心,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使生活技能和社交技巧從認識到熟練掌握,從而全面康復。
綜上所述,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采用開放管理模式,可使其在輕松、自由、溫馨的環境中得到治療,顯著改善自我病態體驗,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早日適應和回歸社會。
[1]熊偉.阿立哌唑聯合利培酮治療慢性精神分裂癥臨床觀察 [J].黑龍江醫藥,2014,5(27):1110-1112.
[2]袁勤,陸紅英,陶麗,等.個案管理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中國護理管理,2015,15(2):182-185.
[3]陸穎,趙靜,盧衛紅.分級開放管理對男性精神分裂癥長期住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J].精神醫學雜志,2010,23(4):244-247.
[4]楊林.阿立哌唑聯合利培酮治療精神分裂癥臨床療效觀察 [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6(24):110-111.
[5]王鶴秋,馮斌,顧成宇,等.門診與住院治療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恥感的對照研究 [J].浙江預防醫學,2014,26(9):893-896.
[6]何宗嶺,黃吉林,李濤,等.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前后認知功能損害的比較 [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3,39(7):411-415.
[7]Kidd SA.From social experience to illness experience:reviewing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linking psychosis with social context[J]. Can J Psychiatry,2013,58(1):52-58.
[8]張展星,褚慶文,陸怡.氨磺必利聯合奧氮平改善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療效觀察 [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6,31(6):897-899.
(責任編輯:鐘婷婷)
Effects of Open Management Mode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ZHANG Yulan
(Ment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dministration Bureau,Guangzhou 510430,China)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open management mode on the cognitive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s 11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given open management mode. The BPRS,M-WCST and ADL of patients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ing from hospital were evaluated.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scores of BPRS and ADL of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the scores of correct number and correct classification of M-WCS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and the scores of error number,persistent error number and non-persistent error number significantl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P<0.01).Conclusions The open management mode on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can improve patients'self-pathological experience,self-management and self-control,so as to help them master life skills as soon as possible,and early adapte and return to society.
Schizophrenia;Open management mode;Cognitive function
R473.7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3.0411
2016-09-19
:2016-11-01
張玉蘭,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