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順義
數學是一門需要深入思考,方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的學科,具有系統性、連續性等特點。如今的小學生從外表看起來個個聰明伶俐,見聞廣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耐心,知識雖多流于膚淺,反應雖敏捷卻未經推敲思索。就這一現象的產生,是教師教學中急需思考的問題。
1 學習興趣
學習過程中不能將問題逐一深入思考的學生,基本是沒有感受到數學樂趣。有的喜歡數學卻不喜歡老師上的數學課,這說明數學課堂對他吸引力不大;有的不喜歡這門學科,說明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合適宜,在教學中,常常出現老師滔滔不絕而學生卻呆若木雞,學生原本聽不懂老師的教學。我第一次接手一個班的數學時,一個聰明、靈活,反應快的小女孩,每次批改她的作業都是非常認真,但課堂上她居然在上數學課時,經常躲在課桌下畫“動畫小人物”,這與她的作業表現可是不成比例的。課后我單獨邀約這個小女孩聊天,結果她告訴我數學課堂不吸引人,沒有動聽的故事。其實,學生對一門學科失去興趣,老師是有很大的責任的。于是我認真反思,如何才能讓學生喜歡數學課,讓課堂具有吸引力。課堂上貫穿以學生為主體的動手游戲活動,讓每個學生體驗過程與成功,培養興趣,孩子們如今個個數學課上是忙的不亦樂乎。
2 情感體驗
每個學生都有得到肯定的心理需求。對于學生的這種需求老師要能及時發現,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哪怕是取得一點點成就,老師都應該及時給予認同,哪怕是一次舉手,一個不顯眼的表現。由于我們在教學中忽視了這些孩子僅有的最初表現,使得他們在數學學習中不愉快,而后不愿意舉手或表達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對數學的興趣也隨之淡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也不夠深入。此外,老師課堂、課后與學生的情感交流,是拉近師生距離,讓學生喜歡老師,喜歡這門學科的親近方式。
3 習慣養成
習慣的養成是成功的基本保障。如今的小學生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特別大,社會的復雜性,家庭條件的好壞,……。如孩子有了隨意花錢的習慣,從不需要為生活的艱辛而擔憂,故而只要最終的結果,沒有深入思考的習慣;此外,父母迫于社會壓力,忙于奔波,無從顧暇孩子把大部分時間花費在看電視,看漫畫,上網打游戲等壞習慣的養成,孩子為了應對學習上的困難,往往是寄希望于網絡,只要輕輕敲擊幾下,問題的結果就有了,完全疏于分析問題的過程,慢慢也就不再流于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了。
4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動力,是小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一種自覺能動的、積極的心理活動狀態。沒有動機的學習往往敷衍了事,有了學習動機學習的效果就好,就能促使其積極的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其他非智力因素也會得到提高和發展,從而增強學生的全面素質。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傾向取決于家庭的教育方向及老師的教育方法,家庭教育有了明確的方向,孩子便有了深入思考的目的,老師合適的教育方法可以吸引住學生,使他們的學習動機由潛伏狀態轉入深入活動狀態,孩子就會為了解決學習中的問題而去思考,去聽講,去探索問題或去實踐它。
深入思考不僅能解決學習中本不屬于的困難,同時也能改變我們對生活中新鮮事物的認識,重新認識自我。
(作者單位:宣城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