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武,李開文
?
八段錦對大學生亞健康的干預實驗研究
劉 武1,李開文2
八段錦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氣功功法。為了進一步了解八段錦對大學生亞健康的防治效果及干預機制,采用實驗法,前后問卷調查法對58名處于亞健康狀態的在校大學生進行為期18周的八段錦運動干預,應用SPSS11.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經過18周的八段錦練習,大學生身體亞健康中頭腦昏沉、腹滿腹脹、經常便秘、腹瀉四項指標經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P<0.05;心理亞健康中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學習壓力三項指標經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P<0.05;大學生疲勞狀態經非參數McNemr檢驗,結果顯示a=9.013,P<0.05。結論:長時間堅持八段錦練習對改善大學生亞健康癥狀有積極作用。
八段錦;大學生;亞健康;干預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大學生社會競爭力壓力越來越大,一種新型的軀體狀態在大學生中受到了廣泛關注,即亞健康。亞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狀態,這是一類次等健康狀態,是界乎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狀態”、“中間狀態”、“游離(移)狀態”等的稱謂[1]。亞健康狀態一般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身體亞健康;第二,心理亞健康;第三,社會亞健康。鯤鵬等人從營養方面對大學生亞健康方面進行了研究,發現大學生亞健康的發生率為66.13%[2]。八段錦為中國傳統醫學中瑰寶之一。在練習中可避免大強度運動后給人體造成的損傷,也可在運動中提高人體生理機能,且注重形神共養、內外兼修,對提高人體健康水平具有積極作用[3]。從現代醫學來看,八段錦就是活動全身關節、肌肉、調解精神緊張、改善新陳代謝、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提高人體各個生理機能。由于大學生的學習及社會競爭壓力日益加大,加之繁多的社會信息刺激,從而使部分大學生身心處于亞健康狀態,李良玉對鄭州市大學生亞健康現狀進行了研究,在調查的2005名大學生中,亞健康的發生率為62.44%[4]。隨著科技的進步、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已成為新世紀對人的基本要求,正確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全面加強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盡快解決大學生的“亞健康”問題,已成為關系到新世紀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問題[5]。
本文嘗試采用中國傳統氣功八段錦建立運動干預,研究大學生在軀體方面、心理方面的亞健康改善情況,旨在探索新時期大學生亞健康運動干預的有效程度,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及高校體育與健康教育尋找新的切入點,從而更好地促進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1.1 研究對象
有亞健康問題的在校大學生。
1.2 研究方法
1.2.1 亞健康篩選標準
評定標準采用《個人健康狀況調查表》診斷標準來評定亞健康。按照隨機抽樣的原則在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生中對513人進行相關測量,從中篩選出亞健康狀態的學生有162人,自愿配合的實驗對象112人,中途退出54人,最后共計有效人數58人。
1.2.2 實驗方法
實驗通過八段錦健身氣功的運動干預,研究大學生在軀體、心理方面的亞健康改善情況,通過筆墨測試(采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編制的《個人健康狀況調查表》)、對大學生身體情況、心理情況、疲勞情況、及身體素質情況等各項指標前后測試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八段錦對改善大學生亞健康的作用及生理的功效。
1.2.3 實驗設計
1.2.3.1 設計個人健康狀況調查表
本文主要采用采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編制的《個人健康狀況調查表》[6], 經信度效度檢驗,亞健康狀態量表由8個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累計貢獻率64.21%)組成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兩個維度,數據模擬較好,總量表的內部一致性Cronbach's a系數為0.905,具有較高信度。
1.2.3.2 實驗步驟
實驗前首先隨機進行個人健康狀況調查,其次篩選亞健康學生,再次對亞健康學生進行八段錦教學培訓,接著對符合條件的亞健康學生進行實驗前身體情況、心理情況、疲勞情況等各項指標測試,當實驗者練習18周,而后進行實驗后身體情況、心理情況、疲勞情況等各項指標測試。
1.2.3.3 試驗分組
根據問卷調查和詢問,選取符合實驗要求的同學參與測試,分組采用單組前后測試設計。(男生共計:31,女生共計:27人)
1.2.3.4 八段錦干預方法
首先,通過兩周的時間,參加測試的所有人學會八段錦技術動作及引導內涵,其次在18周的時間里每天練習三次,早晨2次(連續進行),晚上一次。每次鍛煉時間15分鐘,一天共計45分鐘。
1.2.3.5 試驗測定方法
該問卷采用北京協和醫科大學編制的《個人健康狀況調查表》,首先在試驗前后通過問卷調查篩選出亞健康人群,篩選亞健康人群問卷共計發放513份,回收487份,回收率94.93%。從問卷統計中發現身體、心理均處于亞健康的學生有162人,占比33.26%。自愿配合的實驗對象112人,中途退出54人,最后共計有效人數58人。其次,對試驗前后符合實驗條件并樂意配合的58名學生進行個人健康狀況問卷調查,在專人的指導下進行填寫,當場發放58份問卷,當場收回58份,回收率100%。
1.2.3.6 試驗控制
為保證試驗效果,試驗人員為除練習八段錦外,其它生活方式保持不變,每天都能進行自覺鍛煉,并通過微信或者QQ發視頻的方式記錄其鍛煉時間及身體反應情況,對于不能堅持的參加者,或者中途退出者,以予剔除。
1.2.4 統計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ASS13.0進行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以及t檢驗。
2.1 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情況
經過18周的八段錦對大學生身體亞健康的實驗干預,身體亞健康的11項指標實驗前后均發生了不同變化(見表1):通過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1、2、3、4、5、7、8項指標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八段錦對改善大學生身體亞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其中特別是在促進睡眠質量、頭腦昏沉、腹滿腹脹、經常便秘、腹瀉等方面作用效果較好。

表1 實驗前后大學生身體亞健康非參數
注:a基于正秩;b基于負秩;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
2.2 實驗前后大學生心理亞健康情況
心理學認為,情緒變化可影響到人的生理變化,這種變化很容易誘發生理功能失衡。[7]從運動心理學角度來看,有氧運動不僅能改善身體機能狀況,同時對降低焦慮、緩解神經疲勞、提高學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質和調解情緒等方面具有良好作用。經18周的八段錦對大學生心理亞健康實驗干預,大學生心理亞健康的9項指標均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如表2所示:通過實驗前后大學生心理亞健康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結果顯示,1、2、3、5、6、8項指標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學習壓力方面的干預效果較好。

表2 實驗前后大學生心理亞健康非參數
注:a基于正秩;b基于負秩;wilcoxon帶符號秩檢驗。
2.3 疲勞情況
疲勞是現代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種以長期極度疲勞為突出表現的全身性癥候群,可伴有頭暈、頭痛、失眠、健忘、低熱、肌肉關節疼痛和多種神經精神癥狀,基本特征為休息后不能緩解,理化檢查沒有器質性病變[8]。經18周八段錦練習的實驗干預,男、女大學生疲勞感均不同程度的下降:男生實驗前有疲勞占74.19%,試驗后有疲勞的占35.48%,通過非參數McNemr檢驗,a=9.013,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4);女生實驗前有疲勞占77.78%,試驗后有疲勞的占33.33%,經非參數McNemr檢驗,結果顯示a=9.013,P<0.05具有顯著性差異(見表5)。結果說明八段錦對男生和女生疲勞感具有良好的干預效果。

表3 男生實驗前后疲勞亞健康非參數McNemr檢驗 n=31

表4 女生實驗前后疲勞亞健康非參數McNemr檢驗 n=27
3.1 分析討論
采用實驗法對58名在校大學生進行為期18周的八段錦練習。大學生身體亞健康的11項指標中1、2、3、4、5、7、8項指標干預前后經非參數Wilcoxon帶符號秩差異檢驗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有研究認為單純的健康教育對亞健康的改善收效甚微,除非伴隨行為的改變[9]。從八段錦練習功法上來看,第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主要通過上下對拉來調理脾胃和臟腑經絡。脾胃和臟腑功能的增強有助于改善腹滿腹脹、經常便秘、腹瀉等癥狀,從而達到改善身體亞健康的目的。
心理亞健康的9項指標中1、2、3、5、6、8項指標實驗前后測試結果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其中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學習壓力方面的干預效果較好。八段錦健身氣功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中華悠久文化的組成部分[10]。從八段錦功法的第四式,五勞七傷往后瞧通過對心、肝、脾、肺、腎五臟的調解來改善頸部及腦部的血液循環,解除中樞神經系統疲勞,以此有助于促進睡眠,緩解人的情緒,進而治療人際關系,考試焦慮,學習壓力等方面心里亞健康。
有研究認為,健身氣功鍛煉能夠改善并增強神經體液系統的調節功能,激發人體的自愈能力,從而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11]。從八段錦的練習過程來看,八段錦屬有氧運動,運動有一定的練習強度,在運動中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使昏沉的頭腦,緊張的精神,焦慮的情緒,失眠等方面的不良狀態得到改善。同時在練習八段錦的時候還配有與動作練習相一致的舒緩的音樂,使習練者心靜體松、精神內斂、心平氣和、排除雜念、調整身形、以意導動、坦蕩安穩,最后達到改善疲勞的作用,從而有效的促進大學生亞健康的改善。
3.2 結論
1.經過18周的八段錦練習大學生身體亞健康、心理亞健康得到一定改善,同時八段錦對緩解大學生疲勞情況及提高身體素質具有積極作用。
2.長時間堅持八段錦練習能夠有效改善亞健康患者病情。
3.八段錦在改善亞健康疾病方面有一定的局限,如,在身體亞健康中9、10、11項指標及心理亞健康中的4、7、9項指標并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也就是說還在八段錦練習時還需要進一步的運動補充,或者其他輔助手段。
3.3 建議
1.八段錦是中華民族文化優秀傳統之一,也是流傳較廣的健身氣功之一,對提高人們身體健康具有積極作用。但很多大學生了解不夠,因此需要更加廣泛的普及、推廣八段錦教學,進而更有效的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
2.加強對八段錦的現代醫學監督,以更加科學的方法拓展八段錦的現代化發展。
3.八段錦的適宜人群不單只局限于青少年,它應該適宜不同年齡段的人群,由此應更加廣泛加強八段錦的科學研究。
[1] 李守棟.淺談推拿在調治亞健康狀態中的作用[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2,66(23):61-62.
[2] 鯤鵬,姚嵐,葉方立等.大學生亞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生,2008,24(11):1288-1289.
[3] 吳必強.太極養生[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66-68.
[4] 李玉良,王成申,周紅等.鄭州市大學生亞健康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J].南方醫科大學學報,2006,41(01):76-78.
[5] 劉雪勇,李澤群.大學生“亞健康”類型與體育療法[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5,05(11):36-38.
[6] 陳復平,李強.亞健康概論[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4:243-248.
[7] Blackwood SK, MacHale SM, Power MJ, Goodwin GM,Lawrie SM.Effects of exercise on cognitive and motor function in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and depression[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1998:143(65):541-543.
[8] 王淑康.城市社區老年人規律體育活動行為的社會生態學探索及健康干預策略研究[D], 山東大學, 2012.
[9] 國家體育總局氣功管理中心編.健身氣功[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99-100.
[10] 國家體育總局氣功管理中心編.健身氣功[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96-97.
[11] 王長垠,李海英.慢性疲勞綜合征臨證經驗介紹[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志, 2008,103(2):81-81.
Research on Intervene Experiment of Baduanjin on College Students' Sub-health
Liu Wu1,Li Kaiwen2
Baduanjin is one of the coming down ancient Chinese Qigong.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effect as well as its intervention mechanism of baduanjin to college students’ sub-health, this paper uses experimental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s to execute a 18-week intervention by Baduanjin to 58 sub-healthy college students, and applies SPSS11.0 to do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after 18weeks’ intervention, four indicators (mind dizzy, abdominal distension, regular constipation and diarrhea) in sub-health show P<0.05 by nonparametric Wilcoxon signed rank difference test. While other 3 indicator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examination anxiety and academic stress) also show a result of P<0.05. The result by nonparametric McNemr test shows that a=9.013 and P<0.05. Conclusions: long time Baduanjin exercise can positively improve sub-health cond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Baduanjin; college students; sub-health; intervention
劉武(1979-),男,彝族,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
第二作者簡介:李開文(1979-),男,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教學。
1.云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云南 昆明 650203 Yun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Technology, Kunming 650203, Yunnan, China. 2.文山學院體育學院,云南 文山 633099
G852.6
A
1005-0256(2017)05-0084-3
10.19379/j.cnki.issn.1005-0256.2017.05.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