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英
摘要:伴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地資源之間的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農村土地管理一直是較為薄弱的項目,在實際應用和管理過程中也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想深度解析整體管控結構,就要進一步深化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從而提升整體運行維度的研究效果。本文從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進展入手,對其研究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優化路徑展開了討論,旨在為相關項目研究人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研究
1 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進展
村級土地利用項目在編制過程中主要針對的是新農村建設背景以及現代土地管理要求,而項目的提出主要就是解決土地利用規劃體系不完整的問題。國內對于村級土地利用規劃項目的編制意義已經投入研究,一方面,部分學者對鄉村產業發展以及新農村建設項目等進行了深入探索,主要論述的觀點也是圍繞規劃編制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展開的。普遍認為編制土地利用規劃就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農村土地的生產項目和經營管理項目,提高整體規劃結構的協調性和融合度[1]。另一發面,部分學者從土地利用規劃結構的特征和缺陷出發,對整體研究機制進行分析,集中闡釋了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項目的實際意義,并且要強化規劃管理的力度。
渠甲源等(2010)提出,在實行村級土地利用規劃項目的過程中,要保證土地利用規劃按照保護耕地、節約用地、協調發展、統籌管控、生態保護以及公眾參與的原則。
陳榮蓉等(2014)提出,村級土地利用規劃要堅持“三遵守和三突破”,要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集中遵守耕地保護紅線、上級土地利用規劃不超標以及集約化利用耕地。而三突破指的是,要有效突破傳統農業發展模式、突破傳統建設模式、突破傳統統籌城鄉兼顧模式。
鄭健(2010)提出,在分析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的過程中,深度貫徹落實合理化利用以及深層次保護的原則,確保能順應國家政策要求,提升利用效率。
趙立強(2013)指出,以浙江省山村試點為例,在土地利用規劃項目建立過程中,要確保規劃的銜接性,提高差異性和特色化。
鄧偉(2010)指出,以重慶市鄉村試點為例,在相關規劃結構研究過程中,對規劃特征進行分析,并對大比例尺數圖以及城鄉統籌規劃問題作為研究重點,切實維護整體管理項目的實際要求,從而建構規劃剛性和彈性的結合框架。
2 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存在的問題
在對相關研究項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研究學者盡管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但是也存在一些疏忽的問題和分歧[2]。
第一,在對土地利用規劃項目具體內容的討論方面,相關研究人員就出現了兩種觀點,一種觀點是受到農村自然環境和社會發展水平差異的影響,另一種則會受到相關部門下設行政命令的影響。正是由于總體規劃內容存在相左的意見,因此,整體落實情況彈性不足,但是剛度過度[3]。
第二,在對土地利用規劃項目定位方面,有部分學者認為,在對村級土地利用規劃進行劃分時,將其列入詳細規劃,將總體規劃進行分類細化和落實。另一部分學者認為市級土地利用規劃和總體規劃內容較為相似,需要將市級、縣級規劃進行整合。
第三,在對實證項目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作者對其進行了實證研究,更多的學者還是總政策、理論等方面進行分析,這就導致研究內容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存在差異[4]。
3 新農村建設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研究優化路徑
3.1 構建更加有效的理論研究模型
相關研究部門需要對理論體系進行深度分析和集中管控,特別是村級土地規劃利用項目會對整體規劃產生影響,甚至發生沖突,因此,村級土地規劃項目要結合法定規劃要求,建構更加完整的運行體系,順應政策和法律規范,確保管理模型和運行機制貼合實際需求。
3.2 確保研究結構的連貫完整
在對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編制進行階段性分析,要對全局性和持續性進行統籌管控,提高規劃性和關注度,切實維護編制結構、論證結構、監督維護結構和反饋結構能形成良好的動態研究機制,確保其能對土地利用規劃項目進行全面認知和綜合理解,從而積累更多的項目運行經驗。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項目研究過程中,要保證管理項目的全局性和持續性,確保管控要求和管理項目之間能形成協調統一的結構。
3.3 協調相關配套政策和規劃
要想深度貫徹落實有效的城鎮化運行要求,就要保證政策配套機制和土地利用規劃項目之間能形成有效的協調機制,實現農村建設項目和城鄉發展之間的有效性,也為村級土地利用規劃的進一步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例如,要針對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村歷史文化景觀保護問題、農民城鎮化利益等問題進行集中探討,并且進行進一步探索和研究[5]。
3.4 高度重視研究中的實踐過程
在研究村級土地利用管理規劃項目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實踐的重要價值,制定詳細的、可操作的運行計劃,在對比和總結的同時,并針對具體案例進行對比分析,提高公共參與熱情的同時,建構更加完整的項目規劃,協調發展后對運行結構和收效進行綜合評價。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整體項目運行維度和管控要求進行系統化分析的過程中,要保證運行機制和運行框架貼合實際需求。村級土地利用規劃項目就是對整體規劃結構的深入探索和解構,在研究過程中,要對改革措施和完善機制進行系統化分析,并且提高實踐性研究的實施意義,從而為未來進一步研究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佐證。
參考文獻:
[1]張旭,廖和平,楊偉等.淺析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對新農村建設的作用[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7(05):135-139.
[2]卞素萍.轉型發展中的新農村建設研究--基于對江蘇高郵和宜興的個案調查[J].江蘇農業科學,2014,36(12):493-496.
[3]劉超,王翠欣,田鳳雅等.新農村建設土地利用模式探討——以河北省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3,38(32):18594-18596.
[4]羅靜,曾菊新.新農村建設中的農村土地利用矛盾與改革策略[J].社會主義研究,2015,21(04):77-80.
[5]宋海鷗.資源保護與權利延伸--以新農村建設中土地利用問題為視角[J].中國環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5,14(06):56-59.
(作者單位:中共遜克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