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堂寧
摘要:大麥是世界上最古老,分布最為廣泛的農作物之一。大麥富含豐富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同時還富含鈣、鐵、鎂等多種礦物質元素。最近幾年,隨著人們對大麥用途和營養價值的認識不斷加深,大麥需求量不斷增加,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寧蒗縣翠玉鄉是云南省大麥種植的主要鄉鎮,隨著地區農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大麥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但是在種植過程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就大麥種植現狀和發展前景進行了分析,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助益。
關鍵詞:翠玉鄉;大麥種植現狀;發展前景
翠玉鄉離縣政府五十公里,氣候有江邊河谷,半山區,高寒山區,海拔最低1460米,最高3320米,有六個村委會68個自然村。大力發展大麥產業可緩解地區糧煙生產茬口種植矛盾,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提高種植業效益,促進農業增產增收。近些年,翠玉鄉依托地區地理優勢和自然優勢,積極發展大麥種植產業,農民群眾依靠種植大麥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但是大麥在種植生產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需要我們及時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1 大麥種植現狀分析
1.1 生產基礎條件差
目前,在翠玉鄉大麥種植比較隨意,良種良法不配套,更談不上測土配方施肥等一系列的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而是隨意種植,把它當作懶莊稼看待,種一片收一籮,靠天吃飯,形成風調雨順增產,遇到災害就減產。大麥種植地多數是坡地、瘦地、輪作地、邊遠地和無水灌溉的田塊,生產條件差,在整個農業生產體系中處于較低的位置。農民群眾通常將其視為懶莊稼種植。在種植過程中管理粗放,缺乏完善的水肥管理條件,播種后置之不理,缺苗、弱苗現行十分突出,農民群眾都不習慣不施用肥料,科學施肥更無從談起,造成大麥小穗、千粒重下降而影響產量。加之近年來連續遭受干旱,庫塘蓄水少,更無從談起科學灌水,嚴重阻礙了大麥產業的發展。
1.2 重視程度不足,產業地位不高
多年來,除了在種植計劃上涉及到大麥種植之外,對于大麥的實際生產能力,大麥產業的收入很少有人關心。各級政府部門將工作重點放在容易提升政績的工作領域,導致對大麥種植產業重視程度不足,大麥種植面積呈現縮小趨勢,相當一部分的田地成為輪閑地。只要各級領導加以重視,稍加引導,加強管理,即可增加糧食收入,又可有效解決糧煙茬口矛盾。由于農民把它當做懶莊稼對待,廣種薄收思想意識普片存在,種多種少、種好種壞無人管,通常是滿天星的撒播,連簡單的分墑種植都做不到,田有多大,墑面就有多大,同時由于勞動力缺乏,大麥種植過程缺乏人力物力,嚴重阻礙了大麥種植產業的發展。
1.3 缺乏先進種植技術
大麥在翠玉鄉有著較為悠久的種植歷史,人人都會種植,但是要選用高產、抗病、優良品種,難度很大,多數農戶是有什么種,就種什么種,隨便種植,加之種植管理技術跟不上,忽視了病蟲害防治,導致產量低,目前在翠玉鄉大麥品種主要有云大麥六號,s_4,云大麥2號,鳳大麥6號等幾個品種。由于技術力量不足嚴重影響到地區大麥種植產業發展。
2 大麥種植產業發展前景分析
2.1 是解救大小春茬矛盾的重要產業
大麥比小麥早成熟10~15天左右,是水稻、烤煙良好的搭配作物,有利于實現平衡增產。利用發展大麥種植產業可以發展水稻+大麥、烤煙+大麥、玉米+大麥農業種植模式,這樣能夠顯著提升農作物的經濟效益,促進農民增產增收。因此,發展大麥種植產業具有十分重要的農業生產作用。
2.2 促進地區啤酒產業進一步發展
大麥是啤酒生產的重要原料之一。在整個云南省有十多家啤酒生產企業,其所生產的啤酒遠銷國內外,具有十分廣闊發展前景。要想實現啤酒產業進一步發展,就需要在本地區建立大麥生產基地,減少從外省調運大麥的比例,降低生產成本,避免大量資金外流。同時,建立本地的大麥生產種植基地,還可以進一步推動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和發展,解決地區發展大麥產業種植技術不足的問題,切實增加農民群眾經濟收入。
2.3 具有良好的飼料應用前景
最近幾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動物性制品的需求量不斷提升。動物養殖對飼料糧食的需求量也在進一步提升,人畜爭糧矛盾突出,加劇了飼料糧食的短缺。為了發展畜牧養殖產業就需要從外地不斷調進飼料和中糧食。而發展大麥種植能夠很好解決上述問題。大麥具有飼料作物兩種特點,一個是產量高,容易栽培,尤其是在中低產地區,產量要明顯要高于小麥。另一點是營養豐富。大麥覆蓋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和維生素,對提高飼養質量有很大幫助,因此,加速翠玉鄉大麥種植可以為地區畜牧產業發展開辟全新的飼料途徑。
3 發展建議
首先,進一步加強大麥生產區域農業基礎設施,充分運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成果,科學指導農民增施農家肥,切實做好農村機耕道路建設,充分利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提高大麥生產機械化水平,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加快機械化進城;其次,進一步加快大麥新品種的引種、試驗、示范和品種選育,培育出適應翠玉鄉栽培的大麥優良品種,保障大麥產業發展;最后,進一步創新工作機制,實施高產創建,強化技術培訓,對大麥推廣面積、大麥單產、科技入戶率等工作實行目標考核,納入年底工作考核,績效工資考核的主要內容,鼓勵大麥加工企業加強與科研機構合作,加快大麥深加工技術研發,對提高大麥生產附加值,延伸大麥產業鏈的關鍵技術實行補貼,積極推進大麥產業化經營。
參考文獻:
[1]楊建明,林峰,尚毅,朱靖環,汪軍妹,賈巧君,華為.2009—2010年大麥產業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J]. 浙江農業學報. 2010(05)
[2]姚成勇,楊力,唐義軍,李長亞.對鹽城啤酒大麥產業現狀的調查與思考[J]. 大麥與谷類科學. 2009(01)
[3]朱亞.甘肅省發展啤酒大麥產業發展綜述[J]. 安徽農學通報(下半月刊). 2009(10)
[4]張國良,戴其根,張洪程,周蘭勝.江蘇省大麥生產現狀分析及其發展對策[J]. 大麥科學. 2004(04)
[5]王樹杰,翟德昌,朱統泉,趙金枝,蔡春榮,趙立尚,李棟業.駐馬店市大麥生產現狀、存在問題及發展對策[J]. 大麥科學. 2003(04)
(作者單位:云南省寧蒗縣翠玉鄉農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