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大的一家汽車租賃公司,以客戶服務化、客戶滿意度為導向。公司為了評估客戶滿意度,會通過“非常不滿意”“不滿意”“無所謂”“滿意”和“非常滿意”五個等級定期進行調研。
公司認為,只有客戶的滿意度達到了第五級——“非常滿意”,才會再次光顧或者推薦給他人。因而,公司將客戶滿意度達到第五級作為追求的方向,并期望其占比能達到93%。當然,為了謀求快速發展,公司也采用收購的方式擴張業務。
但是,在實際收購過程中,公司發現客戶滿意度達到第五級的占比僅有85%,與期望的數據差了8%。為此,公司決定在100天之內讓這一比例達到期望目標。
根據該公司的期望目標,我們可通過銷售績效改進的四大工具幫助其實現業績提升。首先,我們用FACTs工具對銷售績效的真相進行還原。這里的銷售績效屬于客戶層面,即客戶滿意度,且這一指標與公司戰略目標的差距非常清晰——8%,同時公司期望在100天內彌補差距。
其次,我們借助其前期大量客戶滿意的調研數據,運用CRIMES工具分析該公司績效差距原因。根據數據顯示,我們發現顧客不滿意的地方總是集中在一些固定的門店,而這部分門店大約占總門店數的10%,即這部分門店拉低了客戶滿意度的平均分數。再進一步分析,我們又發現客戶抱怨這些門店的主要問題是汽車的清潔程度。
我們按照CRIMES工具的行為模型逐一對這些問題進行考察,得出的結論是那10%的門店沒有足夠的洗車設備。設備不足時就需要人工作業,可門店員工的流動性很高,導致員工在洗車的知識和技能方面有所不足。
在確認出現問題的原因后,我們提出兩個相應的解決方案:一是增加洗車設備,二是培訓員工的洗車技能。公司依據“先技控再人控”的原則,利用CURES工具選擇了調配設備這個解決方案。公司覺得,調配設備的行為更為可控,也直接與洗車的清潔度相關,且調配設備后會提升員工洗車的效率,同時,這樣的銷售行為對員工有用。因此,公司提議讓員工了解這些洗車設備,幫助員工熟練掌握操作技能,以此提升員工的自信心。
最后,我們用HEAL工具對調配設備這一方案進行評估。我們選擇兩組門店進行對比測試,將它們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每組3個門店。我們對實驗組調配了設備,而控制組保持各項條件不變。經過一段時間的測試,實驗組門店客戶滿意度達到第五級的占比均值從78%提升到95%,而控制組測試前后的均值分別為79%和81%。由此可以確認,實驗組客戶滿意度的提升是因為調配設備。隨即,公司為所有滿意度落后的門店調配設備,并在組織層面進行推廣,督促員工不斷學習,以期實現將員工個人的績效改進轉變為組織銷售績效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