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包括田園農業旅游、園林觀光旅游、農業科普旅游、農耕體驗旅游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能夠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效應,二者緊密結合,就會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綜合資源開發,進而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增收致富、傳承農耕民俗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關鍵詞:休閑農業;鄉村旅游;發展
休閑農業是旅游和農業結合的主要模式。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對休閑農業進行了著重強調,文件稱要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休閑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和農業生產條件,發展觀光、休閑、旅游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鄉村旅游特則是以鄉村特色產品及相關農業生產為基礎的旅游活動。休閑農業的發展模式包括田園農業旅游、園林觀光旅游、農業科普旅游、農耕體驗旅游等,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能夠進一步提升鄉村旅游的品質和效應,二者緊密結合,就會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特色農業經濟發展、農業綜合資源開發,進而在促進農業提質增效、帶動農民就增收致富、傳承農耕民俗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中國新農村建設和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城鎮化進程日益加快,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市場迅速增長。2015年,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超過22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4400億元人民幣,其中農民從業人員630萬,帶動550萬戶農民受益。貴州省是旅游資源非常豐富的省份,同時也是我國最早開展鄉村旅游的省份之一。據統計,2014年貴州省鄉村旅游收入550億元,帶動社會就業234萬人,受益人數超過470萬人;2015年全省鄉村旅游收入達665億元,占全省旅游總收入的19%;2016年以來,貴州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井噴式增長,呈現出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態勢,創建省級以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縣)110家、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2家、中國美麗田園15家、中國最美休閑鄉村13家,有力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和全省同步小康進程。實踐證明,休閑農業的發展對推動鄉村旅游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1 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農業產業的支撐
最初人們對鄉村旅游的理解較為局限,認為鄉村旅游是以農民為市場經營主體,以農民所擁有的土地、庭院、生產工具、經濟作物和地方資源為特色,以為游客服務為經營手段的農村家庭經營方式,如我們比較常見的“農家樂”。這種家庭經營形式在鄉村旅游剛興起時對農村經濟發展確實起到很大作用,增加了農民的收益,帶動農村社會經濟發展。但由于眼界不開闊、對鄉村旅游理解不到位等因素影響,鄉村旅游的管理者和創業者們局限于小家小戶的經營模式,在鄉村旅游的經營上缺乏創意和特色,旅游產品單一,難以滿足不同類型的消費需求,以致前來休閑觀光的游客回頭率較低。因此作為農業的新型業態,農業產業化必然對鄉村旅游發揮良好的支撐效應。同時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鄉村旅游的外延和內涵不斷擴大,日益顯現出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輔相成的特點。
1.1 農業產業化發展為鄉村旅游的規模化發展提供了保障。農業產業化要求土地資源集中連片規模經營,各類要素集聚優化發展。其所帶來的集聚效應,為鄉村旅游規模化發展提供了科技、產業和服務等方面的支撐。具體表現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吸引了大量的資金、信息和人力等資源流入鄉村,這些資源的流入,為鄉村旅游規模化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大大降低了鄉村旅游規模化發展的經營成本;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農村提供了較為完善的配套基礎設施,大大改善了農村環境,能夠吸引鄉村旅游企業入駐,擴大了鄉村旅游經營者范圍;農業產業園區生產的大量農副產品,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物質保障;農業產業化發展帶動了當地手工業、制造業、商貿業發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鄉村旅游的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購、娛”一條龍發展體系的建設。
1.2 農業產業發展能為鄉村旅游提供一定的客源保障。鄉村旅游要發展,除必要的鄉村景觀、鄉村文化、特色農業等資源外,客源是非常關鍵的一環。沒有人欣賞,再好的景色,也會被埋沒。農業產業化發展吸引大批企業入駐,這些企業在發展農業產業的過程中,對鄉村旅游起到一定宣傳作用,加之農業產業化發展帶來的農業景觀效應,對旅游者有很大吸引力,從而豐富了鄉村旅游的客源。同時,農業產業園區管理人員來自不同的地方,他們及家屬本身就是鄉村旅游一個很大的消費群體,他們也是鄉村旅游的一大客源。
2 發展休閑農業豐富鄉村旅游資源,增強鄉村旅游活力
現代農業發展之前,鄉村旅游資源主要是鄉村風光、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鄉村民俗文化等。現代農業則是一個功能多元、農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產業體系。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帶有科技含量的現代農業技術不斷推廣,經營方式不斷更新,發展成果不斷涌現,為鄉村旅游資源的豐富創造了條件。
2.1 農業產業化發展為鄉村旅游提供現代農業景觀,強化了鄉村旅游的游覽氛圍。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要求土地集中連片,規模化種植經營農作物。這種規模化種植既能美化田園鄉村,又能在視覺上產生巨大的景觀效應,震撼人們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六盤水的萬畝櫻桃產業帶,三、四月份花開時節,成片成片的櫻桃花競相開放,整個基地呈現為粉色、白色的花海,徜徉其中,游客為之震撼,流連忘返。又如月亮河特色農業產業園區主導發展的油茶基地、有機米基地、蛋禽養殖基地,為已被列入貴州省鄉村旅游示范點的隴腳布依生態文化園增添了更多旅游景觀。再如遵義湄潭的萬畝茶園,一畦一畦綠油油的茶田,規劃整齊地展現在人們面前,造成的景觀沖擊力不可小視。
2.2 農業產業園區建設豐富了鄉村旅游產品體系的開發。鄉村旅游如果沒有新鮮元素注入,對游客的吸引力持久度將會下降。休閑農業的高科技農業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花卉苗木基地等的建設為鄉村旅游增添了新的旅游內容。游客可以在園區內欣賞高科技農業種植及現代化養殖成果,體驗農業生產過程,參與農事活動,開展蔬果采摘、禽畜喂養等項目。利用農業科技園區、農業觀光園等園區建設項目,為游客提供了解現代農業科技知識,開展科普知識講座等系列活動,讓游客達到既休閑娛樂又增長見識的效果。比如花卉種植基地,可以開發為觀光花園,為游客提供觀光、賞花、買花、園藝習作、插花技藝培訓等旅游活動場所。獼猴桃基地可以開發為觀光果園,利用果實成熟的季節,通過觀果、品果、摘果、果實加工等系列活動吸引游客。養殖業牧場可開發為觀光牧場,通過游客參與飼養,與禽畜近距離接觸等活動開發系列參與型旅游產品。可見,休閑農業所生產的農產品能極大豐富鄉村旅游市場。
3 休閑農業拓展鄉村旅游開發,增加農民收入
促進農民就業增收是當前農業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之一,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能夠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帶動相關配套產業發展,有效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成為農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目前各地的農業產業園區基本按照“產加銷、游購娛”一體化發展模式,根據不同類別,打造集科技種植、生態養殖、農產品加工、農業觀光旅游、農產品交易“五位一體”的綜合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這些園區在進行農業生產的同時,又同時成為鄉村旅游景點,為鄉村旅游提供綜合服務,成為游客進行旅游消費的重要場所。實踐證明,鄉村旅游和休閑農業每增加一個就業機會,就能帶動整個產業鏈增加五個就業機會。休閑農業的發展在拓展鄉村旅游開發,促進農民就業增收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休閑農業為鄉村旅游開發提供了必要的場地、景觀、農產品等資源,帶動相關旅游配套產業發展,拓寬了農民就業創業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農民收入。
4 農業產業園區建設優化鄉村環境,促進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農業產業園區的建設是以環境優美、設施先進、技術領先、品種優新、高效開放為特點,它一方面要求對農村各類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規劃使用,另一方面要求加大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建設,完善道路、住宿、餐飲、通訊、廁所、水電等設施的建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發展,改變了農村長期存在的臟、亂、差等不衛生現象,促使農村村容村貌發生極大的變化。同時,休閑農業的發展帶來先進農業技術和經營理念,引導廣大農民主動學習和掌握現代農業生產知識、經營管理知識,提升了當地村民的文化素養,并對農村居民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生活觀念帶來一定的沖擊和較大改變,推動了鄉村文明程度的提高。優美干凈的鄉村環境、文明良好的鄉風民俗是鄉村旅游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必將促使鄉村環境和農民意識得以改變,從而推動鄉村旅游蓬勃發展。
作者簡介:龍麗(1972.09-),女,漢族,法學高級講師,研究生學歷,研究方向:法學、經濟學。
(作者單位:中共貴陽市花溪區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