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秀云
摘要:遼寧省綏中縣萬家動物衛生監督所在本文中對牛氣腫疽病進行了簡要分析,研究牛氣腫疽病的免疫,并對其提出有效防制。
關鍵詞:牛氣腫疽病;免疫;防制
1 牛氣腫疽病
牛氣腫疽病也稱為黑腿病、鳴疽,是由氣腫疽梭菌引起的,是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疾病。該病發生的主要特征是骨骼肌出現局部出血、壞死,并產生氣體。在自然條件下,黃牛容易受到該病的傳染。特別是發病5歲以下的豬、羊、駱駝都會被感染。這些病畜發病后,如果沒有對尸體、糞便等嚴格處理,將給水源、土壤等造成較大危害。對于該病產生的主要癥狀,一般的潛伏期維持在 3天到5天之間,牛發病多為急性,體溫將達到41度以上。該病產生初期,會存在食欲不振現象,然后隨著病情的加重,多個肌膚部位逐漸發生紅腫、膨脹疼現象,最后,中央變冷直至死亡。為了對該病進行免疫與防治,需要根據該病的具體特點,作出合理的免疫措施與防制措施。
2 牛氣腫疽病的免疫
2.1 愈合免疫
牛氣腫疽病要自然痊愈,是非常少見的,對于愈后的免疫,更沒有達到普遍研究。某地區在愈合免疫研究中,利用強毒菌液接種黃牛,在牛發病期間期間,利用抗牛氣腫疽血清、青霉素對其治療,在痊愈后,再利用強毒對其攻擊,實現了更好的免疫效果。
2.2 人工免疫
我國在對牛氣腫疽病人工免疫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在生物藥品制造過程中獲得較大成績,主要體現在:
氣腫疽福爾馬林疫苗,該藥品是利用氣腫疽梭菌與福爾馬林研制成的,將其注射給牛,能夠產生更強的免疫力。該疫苗適合儲存在2度到15度的暗處,一般是注射劑量為每頭牛5毫升,但對于年齡6個月以下的牛犢,需要執行第二次注射。該菌苗的效價與菌種都與培養基的制造存在一定關系,所以,近幾年,在疫區都執行一次預防工作,以防止該病的產生[1]。
氣腫疽明礬疫苗,該藥品是利用碳酸鈣作為緩沖劑的厭氧肉肝湯培養基形成的,并利用菌苗、1%的明礬實現無菌培養工作。該疫苗在注射三天后才能獲得明顯效果,在第六天后,才能獲得更強的免疫效果。
牛氣腫疽病在病變后,對牛氣腫疽梭菌進行培養也會產生一些攻擊素,所以,需要將水腫液從肌肉中分離出去,并將細菌除去,然后再加上防腐劑,以形成人工攻擊素。人工攻擊素的制造過程是比較困難的,很多國家在對其生產過程中,都存在先進的過濾細菌設備與儀器,但制造產量受到較大限制。例如:對自然攻擊素與人工攻擊素的效果進行比較,在實驗中可以發現,對試驗動物的保護率分別為20%和30%,基于實驗可以發現,兩者的免疫效果都不如菌苗。
2.3 被動免疫
被動免疫主要給牛強制注射抗牛氣腫疽血清,使其在24小時后產生更強的免疫力。特別是一些比較珍貴的牛,對牛群發生威脅、或者產生嚴重的牛氣腫疽病后,利用被動免疫方法,能夠獲得良好成效。但是,被動免疫方法實際的免疫周期短,一般持續為10天左右,同時,抗血清在市場上具有較高價格,不可以對其長期注射、預防[2]。
3 牛氣腫疽病的防制
針對沒有發生牛氣腫疽病的地區,借鑒相關經驗與實踐意見可以發現,沒有發生牛氣腫疽病的區域,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注重水源清潔,做到了嚴格防治污染, 對于病死的家畜進行焚燒或者深埋等工作。對于一些鄰近的非安全區域,需要將隔離15公里以外的牛實施長期疫苗注射工作,并做好預防工作,以形成良好的免疫帶。一般在三年以內沒有發生過疾病的區域都為非安全區,所以,需要對該病的流行特點以及發病情況進行分析,并對區域內的水源情況、放牧區域的污染情況進行分析,從而實現封鎖處理與消毒工作等。同時,還需要根據防疫計劃,在每年定期預防,并對場院以及活動場地進行消毒等[3]。
對于已經發生的牛氣腫疽病的區域,要將其劃分。期間,當相關人員發現該疾病后,要將具體情況及時上報,使相關的防疫部門對其嚴格診斷。經過診斷,如果確定該病為牛氣腫疽病,首先,要對牲畜群進行檢查,并將健康的牲畜隔離出去,再對其實施預防注射工作。然后,對于一些有傳染嫌疑的牲畜,需要注射抗氣腫疽血清。最后,對于病牛來說,要將其嚴密隔離,并利用抗牛氣腫疽血清、抗生素對其治療。其中,對于一些死牛的尸體,要將其運輸到合適位置對其焚燒、深埋處理。在日常工作中,還需要對病牛舍、使用工具進行消毒,剩余的草料也要將其焚燒。還要做好水源與飲水管理工作,以防止出現嚴重的污染現象。如果發現水源存在被污染的嫌疑,要即刻停止或飲用,并對安全區與非安全區進行封鎖,嚴禁牛或者飼料的運輸。在運輸過程中,如果產生牛氣腫疽病,要及時停運,并對同車內的其他牛進行檢查,期間,不僅要為其注射抗牛氣腫疽病血清為其預防,還要對車內進行消毒,保證在一段時間內,都不可將免疫的牲畜運出[4]。
在對牛氣腫疽病進行診斷與管理過程中,要認真仔細,防止病菌的不斷傳播。其中,工作人員的衣帽、工具使用后,要對其消毒。不能將病牛尸體隨意帶出,更不能食用病牛的肉、奶、腎臟等。在消毒期間,可以利用煤酚皂溶劑與水配比消毒,不僅要促進疫區與非疫區的合理劃分,還需要消滅牛虻、蒼蠅等生物的活動。
總結
基于以上的分析,對牛氣腫疽病進行免疫與防制,不僅給相關人員提供相關的實施意見,還能實現畜牧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段雪巖,金東春,任春宇等.吉林延邊地區牛氣腫疽病的診斷報告[J].中國畜牧獸醫,2015,42(10):2800-2805.
[2]李紅魁.牛氣腫疽病的免疫與防制[J].養殖技術顧問,2014(11):153-153.
[3]王茂,王耀平,樊天喜等.牛氣腫疽疫情的防制報告[J].畜牧獸醫雜志,2013,32(1):121,123.
[4]梁冬香.淺談牛氣腫疽病的診斷與防治[J].中國畜禽種業,2011,07(2):71.
(作者單位:遼寧省綏中縣萬家動物衛生監督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