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深圳、香港兩地創新創業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舉措,從政府、企業、高校、教師、學生五個利益相關者角度對比得出職業技能創新創業教育應聚集合力實現“中國夢”。
關鍵詞:創新;創業
一、創新創業教育中的利益相關者
利益相關者指的是能夠影響目標實現的人或組織。此理論要求管理者平衡每個利益相關者的利益而采取活動。政府、企業、學校、教師、學生五者作為創新創業教育核心的利益相關者,有著各自的責任、權利和使命。
二、從利益相關者角度看深圳、香港兩地創新創業教育
(一)政府
深圳政府注重創新創業體系的頂層設計,并出臺支撐的政策和法規,加大科研經費投入。同時成立研究中心,設計完善的創業指導體系,鼓勵企業從資金、場地、人員等方面扶持創新創業教育。在社區成立創客空間,將創新創業教育向全民推廣,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社會氛圍。
香港特區政府較早開展了創新創業活動,定期舉辦社會企業競賽,通過提供免費培訓政策來吸引企業的投入。并通過創業導師分享、青年創業領袖對話、創客之夜主題晚會等多種形式,為香港與內地中小微企業創新創業合作獻策獻力。
(二)企業
深圳眾多企業都愿意扶持創新創業項目,企業不僅可以獲得政府的政策減免優惠,同時也能尋找可投資的項目。而且深圳企業有著較強的危機感和自我提升的愿景。深圳很多優秀的企業認識到長期雇傭的雇員因缺少流動性會從企業上層結構到底層雇員產生惰性,并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開展破壞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能產生鯰魚效應來促進自身企業的求變趨強。
香港特區政府大力倡導發展社會企業,一方面將社會服務機構,加入商業項目“由社入商”,另一方面倡導商業機構履行社會責任,服務社會“由商入社”。
(三)學校
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已開設和創新創業相關的課程。普及金融、營銷、電子商務等相關知識,為學生今后的創新創業教育打好堅實基礎。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由創業基礎理論課程、與專業結合的創業課程、創業實踐課程組成。
香港高校紛紛成立創新創業中心、創業研究中心、企業發展院、技術轉移處等機構,并邀請香港科技園、生產力促進局、貿易發展局等政府組織機構和合作單位,借助校友成立專項創新創業扶持資金,為學生中的創業項目尋找投資者。
(四)教師
深圳注重從全國引入優秀的科學家和學者,突破年齡等界限,真正做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通過引入有工作經驗的教師和對專業教師進行創新創業培訓來補充師資。而且將校外教師、企業家、投資人引入學校教學。企業家市場動態把握精準,能結合自身創業經歷給予學生實際指導,也為學生搭建溝通學校與市場的橋梁。投資人則給予學生尋找投資方面的有效建議,促進創新創業成果硬著陸,實際轉化為市場成果。
香港創新創業教育的師資團隊既有高校從事專門研究的學者,也有行業翹楚的企業家,還有風險投資人。即使是學校的專業教師,也通常具有商科專業進修背景。除了能進行創業方面的專業知識指導,也能提供創業方面的商業經驗,確保創業者了解政策,明確行業流程,降低創業風險。
(五)學生
以深圳職業技術為例,將學生按照不同年級進行不同的創新創業能力課程。大一提供“創新型項目化課程”,以學生社團的形式開展活動,擴大影響力。允許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合作型主動探究,給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大二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創新創業”項目的申報,以鼓勵為主,將有新意的有可行性的項目選拔出來,積極推薦到校級比賽、省級比賽和全國比賽中。使學生的協作力、研究力、表達力等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大三畢業生進行“創新型畢業作品”設計,學校鼓勵學生的畢業作品要真題真做,用實際的作品或參與項目來代替傳統的畢業論文[3]。通過參與教師的實際項目來完成自己的畢業作品,以提高工作崗位中綜合問題處理的應用能力。
三、創新、創業型職業技能人才培養
(一)創新創業應聚集合力,營造社會氛圍
創新創業教育在我國還是起步階段,在考察深圳、香港兩地先進經驗的基礎上,要結合各校實際來開展。我國要發展創新創業教育,要結合我國社會實際,借助電視、網絡等媒體,通過競賽和講座等手段,將創新創業教育宣傳出去,營造人人要創新,人人可創業的社會氛圍。
(二)學校、企業、科研機構、政府服務機構建聯盟
抓住國家大力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契機,企業走進高校,引入打破常規的創新教育促進企業自身求新求變,高校和科研機構為企業提供學術支撐的同時,了解企業所把脈的市場發展潮流,同時借助政府服務機構給予的政策支撐,實現多方共贏。
參考文獻:
[1]付婉瑩,羅堯成.香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理念及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24):65-69.
[2]王占仁,區玉輝.香港中文大學創業教育的時實踐創新與啟示[J].中國高等教育,2016(12):57-60.
[3]朱方來.知行合一應用為本 創用并舉創新為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汽電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1):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