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銀行本身就是互聯網對傳統金融業沖擊的一個產物,而且往往是小銀行走在前面,因為小銀行是在夾縫中生存的,為求發展,勇于嘗試新鮮事物。渤海銀行為此也成立了科技金融事業部。
直銷銀行、數字銀行與電子銀行歸根結底都是科技生態銀行。傳統銀行都在不同程度地探索嘗試做直銷銀行,是因為傳統銀行缺乏科技生態。渤海銀行是一個成立才11個年頭的新銀行,科技金融處于剛剛起步階段。渤海銀行的科技金融事業部建立在公司科技部的基礎上,遵循“先事業部化,再子公司化,最終轉型成一個科技公司”的發展路徑。上述路徑基于以下五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明確銀行的分類。目前國內的銀行可以分為四類:傳統商業銀行,包括工農中建交、全國性商業銀行以及地方商業銀行,沒有科技生態;跨界銀行,比較典型的是平安銀行,覆蓋保險、銀行、信托、租賃業務,產品跨界、人才跨界、資源跨界;科技金融類生態銀行,比如網商銀行、微眾銀行,分別依托阿里巴巴、騰訊兩家科技公司,有強大的獲客優勢、科技優勢和平臺優勢;轉型成功的零售銀行,比如招商銀行,其零售利潤貢獻與資產占比已經超過60%。
第二,消費金融的崛起需要科技金融類生態銀行。消費金融是大眾普惠金融,傳統銀行的物力人力往往很難滿足消費金融的需求,而一般科技金融類生態銀行才能滿足這種大眾的、普惠的、大規模的、市場細分的需求。中國是一個人口非常多的國家,并且已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隨著中國越來越富強,我們的消費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中國的消費規模在全世界排名第二,我國已經步入消費時代。創建直銷銀行,實質是在做消費金融,而消費金融定價高、風險分散、利潤大。消費金融崛起需要相應的金融服務,而科技金融類生態銀行才能完整提供相應的服務。
第三,移動支付對銀行支付的沖擊,倒逼銀行轉型升級。根據2016年年底央行公布的數據,我國移動支付總額已達到99萬億元,首次超過中國的GDP總量,支付脫離傳統銀行,倒逼傳統銀行轉型為數字銀行、交易銀行、科技銀行。
第四,非銀行機構對銀行金融機構的沖擊。這里的非銀行機構,是指非持牌機構,比如財富通、支付寶、神州租車、京東白條等機構,涉及金融業務,但所受監管較松,業務量巨大,對銀行金融機構的沖擊很大。這些沖擊也迫使傳統銀行向直銷銀行方向轉型。
第五,家庭銀行的誕生也沖擊傳統銀行業。興業銀行與樂視集團合作,推出TV版“家庭銀行”應用軟件,利用移動互聯網技術,把銀行“開到家里”,將金融服務延伸至家庭場景。這種新型模式及同業轉型壓力,對傳統銀行業都會造成沖擊。
正是基于以上這些因素,渤海銀行已開始著力打造自己的科技銀行,自建生態,建立自己的直銷銀行商業模式。傳統銀行服務是碎片化的,同業之間也很容易進行產品復制。直銷銀行沒有柜臺,沒有門店,沒有客戶經理,依靠風控模型,24小時不間斷地為客戶提供金融服務,并且定價較高,優勢明顯。當然,傳統銀行也有牌照齊全、經驗豐富的優勢。我們要把傳統銀行的優勢與科技銀行的優勢結合起來,積極向直銷銀行的方向轉型和發展。
(作者系渤海銀行副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