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勝+鄧新
[摘要]:本文通過介紹臨夏市基本情況和林業產業發展情況,認真分析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產業發展廣闊的前景,推進臨夏市精準脫貧工作取得勝利。
[關鍵詞]:發展 ;林業產業 ;助推; 精準脫貧
[引言]: 臨夏市位于甘肅省西南部,轄區總面積88.6平方公里,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海拔1917米,年平均氣溫6.8℃,無霜期145天,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年均蒸發量1300毫米左右,平均日照時數2567.8小時,土壤主要由壚土和紅土兩大類構成。2015年國內生產總值614251萬元,人均生產總值21828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757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88元。
1、臨夏市林業產業發展基本情況
1.1經濟林發展情況。臨夏市通過調整林業生產的內部結構,集中連片建設優質林果基地。近年來,積極引進香玲、美國垂鈴和紅燈、艷陽等8個的優質核桃、大櫻桃品種,在自然條件較優越的鎮村,建成林果基地4300畝,栽植大櫻桃、核桃等優質林果14.79萬株。截止2015年底,全市林果面積達到9200畝,其中核桃4200畝,大櫻桃100畝,梨700畝,花椒4200畝。
1.2育苗產業發展情況。以企業+合作社+農戶的專業化、產業化模式,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從2012年開始,以后楊、馬家莊為中心,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引進了聯誼、福源苗木公司等7個合作社和公司,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科技服務,投資2250萬元,建成后楊苗木繁育基地,種植面積達2250畝。通過基地的示范引領,直接帶動全市苗木產業規?;l展。截止2015年,全市育苗面積達到3750畝,培育苗木750萬株,年出圃苗木200多萬株。
1.3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在完成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的基礎上,積極推進造林綠化和林業產業發展,進一步穩定林地承包政策,完善林業改革體系,加快林地、林權依法流轉,發展林業經濟合作組織,引導林農積極發展林下經濟。全市林下種植面積達到500畝,涉及600多戶;發展林下養殖大戶3戶,養殖禽類5000多只,家畜200多頭。全市實現林地流轉1213畝,先后支持成立了28個花卉苗木培育專業合作社及綠化公司。
1.4油用牡丹發展情況。臨夏市紫斑牡丹栽培歷史悠久。為大力推廣油用牡丹栽培,從2014年開始,在王坪村建設臨夏市油用牡丹良種種苗繁育基地,已完成種植300畝。臨夏市現有規模性種植面積450多畝,主要分布在臨夏紅園、東郊公園、北濱河西路、古河州酒廠、臨夏市花卉中心、南濱河東路十里牡丹長廊等地,許多農家庭院的牡丹種植也很壯觀。
1.5森林旅游概況。全市現有南龍山省級森林公園、北山萬壽山公園、枹罕山莊、東郊公園森林旅游景點4處,生態茶園52處。
2、林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2.1臨夏市林地面積少,林農種植規模小,加之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制約,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林業收入比重較低。
2.2 林業產業化生產水平不高。全市林業產業集約化經營、產業化水平不高,花椒等果品優質果率不高,品種較單一。林產品加工企業規模小,多為技術含量低的家庭作坊式初加工經營戶,初級產品多,附加值小。
2.3 特色經濟林果產業和林木種苗基地建設依賴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和經營者自籌資金開展工作,缺乏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和補償機制來加以保護,社會參與林業產業投入的積極性不高。
2.4基礎設施薄弱,發展較為緩慢。核桃、花椒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新興產業,但由于田間管理滯后,投入相對不足,導致目前該產業發展較為緩慢,經濟效益不高。
3、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建設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實驗區、國家出臺的“三州意見”、臨夏州列為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臨夏市獲批全國循環經濟示范市等一系列政策的出臺,林業產業發展面臨著難得機遇。通過積極推進森林種植業、經濟林產品生產加工、花卉種苗等齊頭并進、協調發展的格局,不斷鞏固產業發展成果,擴大規模,扶持發展果品加工業,引進和繁育種植經濟效益好的花卉苗木,真正使林業產業發展成為農民致富的重要途徑,使林業產業經濟顯著增強。
3.1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拉動生態環境建設。加快經濟林果、苗木等各類林業基地建設,既是林業產業發展的基礎,又能夠直接增加森林資源總量,實現森林資源綜合利用。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建立起發達的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生態建設才有堅實的資金保障和發展動力,生態強市的目標才能最終實現。
3.2大力推進林業產業發展,有效增加供給能力。豐富的林業資源,可以為社會經濟發展源源不斷提供各類資源,有效緩解資源供需矛盾。林產品具有可再生、綠色環保的特點,培育壯大經濟林和種苗業的發展,可以為社會提供優質的果品和苗木,滿足林業發展和群眾的需求。
4、林業產業發展措施
4.1 加強科技服務,健全科技服務體系。要加大林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的投入,進一步搞好基層林業工作站建設,努力健全科技服務體系,為林業產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4.2積極爭取部門的幫助和支持。主動出擊,積極爭取各有關部門的幫助、支持和合作,大力推進林業產業基地建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林業龍頭企業、個體和合作組織,努力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林業產業發展的濃厚氛圍。
4.3進一步深化林業改革,增強林業產業發展的活力。林權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化,為林業產業的加速發展注入了活力。要全面推進配套改革,圍繞“放活經營權,落實處置權,保障收益權”,規范林權交易市場、發展林業經濟合作組織、拓寬林業融資渠道、促進林業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等,為林業產業向更高的層次發展和建立現代林業制度打牢基礎、建立平臺、營造環境。
4.4 適應新形勢的要求,轉變指導林業產業發展的方式。要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以基地建設帶動規?;⒓s化發展。要加強科技開發和利用,提升生產水平,鼓勵和促進林產品精深加工,走資源節約型、生產集約化發展路子,使有限的森林資源能夠得到合理有效的開發和利用。發展各類林業產業協會和中介經濟組織建設,引導廣大林農瞄準市場行情,發展市場適銷對路的產品,有效提高農民收入,增強發展林業積極性。五是由規模擴張向提高林業生產者素質轉變。加強各類林業科技示范點建設,加強實用技術推廣應用,培植林業生產技術能手和興林致富帶頭人,切實提高林農和林業企業職工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