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術超
【摘 要】:落葉松是一種常見的樹種,具有適應能力強、抗干旱的特點,在我國的西北地區非常普遍。近些年來,寧夏地區為了響應國家生態發展的口號,逐漸增加了對落葉松種植的重視,落葉松的種植技術水平得到了顯著的提升。本文中,筆者以寧夏地區為例,對落葉松育苗種植技術相關內容進行探究,希望能夠對今后的相關問題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寧夏地區;落葉松;種植技術
【引言】:寧夏地區地處我國西北內陸地區,常年干旱少雨,氣候環境比較惡劣,特別是沙漠化趨勢的不斷加劇,使得寧夏地區的林業工程面臨嚴峻的挑戰,加強生態建設已經成為了寧夏地區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由于寧夏地區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落葉松的種植成為了“生態長廊”建設中的必然選擇,隨著造林工程的不斷推進,對造林落葉松樹苗的需求量不斷增加,落葉松育苗種植工作刻不容緩。
1.選地整地
落葉松育苗種植的第一要務就是要做好選地工作。落葉松育苗應當盡可能地選擇地勢平坦、土壤層深厚肥沃中性土壤,微酸性的土壤也可以作為備選。土地的選擇還應當保證土壤的疏松度,盡量多孔,為后期落葉松種子頂土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育苗地的選擇需要交通便利,如果可行的話盡可能地選擇林地附近,保證育苗地良好的排灌能力,各項設備完好。第二,做好整地工作。整地的時間控制在早秋季節,翻耕深度要大于0.3m,翻耕之后待來年春季進行肥犁。由于落葉松的扎根能力不強,養分的吸收效果并不明顯,這就要求在育苗之前必須要給予一定的底肥作為種子的養分,使得落葉松苗期養分的供給。通常而言,結合整地每畝施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6000kg左右,同時每畝施入過磷酸鈣45kg左右。
2.種子處理
落葉松種子的顆粒比較小,同其他植物的種植一樣,在正式播種之前需要做到消毒處理和催芽工作。消毒處理,在對落葉松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的時候,應當將落葉松種子浸泡在濃度為0.5%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持續時間為4min左右,然后將種子打撈起來,并將其清洗干凈,清洗干凈之后放置在溫度為45℃的溫水中浸泡一整夜。催芽工作,出芽工作的進行需要在消毒處理之后,將前一晚進行消毒浸泡的落葉松種子打撈出來并曬干,利用種子量的三倍體積的溫潤沙子種子充分混合,將其放置在室內進行催芽。需要注意的是,種子在催芽期間溫度控制必須到位,可以利用塑料薄膜包裹種子,以此好正催芽過程中種子的溫度。每天定期翻動種子,次數為2次左右。對種子的裂嘴情況進行觀察,如果裂嘴數量超過了所有種子的1/3以上,則說明可以播種。
3.科學播種
種子播種是落葉松育苗種植的關鍵關節,落葉松播種要堅持“適時適量”的原則。首先,適時播種。落葉松種子播種時,土壤的溫度需要在8℃左右,只有在8℃左右,種子才能夠萌芽成長。根據自身的實踐經驗,落葉松種子種植時,溫度在12℃左右最為適宜。播種前,種植人員應當注意觀察近期的天氣狀況,測定氣溫情況,待滿足播種條件之后應當第一時間播種,防止播種不及時受到天氣、溫度的影響導致種子壞死。其次,適量播種。播種量的多少,主要和種子的發芽率有關。所以,在播種之前,落葉松種子發芽率的測試工作不可缺少,通過測試獲取測試結果,從而確定種子播種的數量。適量播種的標準根據發芽率的標準如下:(1)如果種子的發芽率處于30%至40%期間,每畝種子的用量可以控制在7至8kg;(2)如果種子的發芽率處于41%至50%期間,每畝種子的用量宜在6至6.5kg之間;(3)如果種子的發芽率大于50%,那么每畝種子的用量要在5至5.5kg范圍內。最后,做好覆蓋增溫工作。落葉松種子播種完成之后,別忘了覆蓋增溫,種植人員需要在種植上訪覆蓋一層濕潤的細沙,厚度不能太大,控制在0.5cm左右最理想。覆蓋增溫除了可以覆蓋濕潤的細沙之外,還可以覆蓋草簾,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大風將苗床吹干,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溫保溫的效果,有利于出全苗,出苗之后種植人員要及時撤去草簾。
4.苗期管理
苗期管理對落葉松的成長非常重要,苗期管理主要包括灌溉、施肥、間苗等。在灌溉方面,播種之后到出苗之前,這一段時間內種植人員必須保證創苗的濕潤,確保種子的成長能夠獲取到足夠的水分,同時還需要進一步提升地表溫度。灌溉工作的頻率控制在1次/三周,灌溉過程中控制好灌溉的量,不能過多也不能過少,過多容易造成種子“淹死”,過少則容易導致種子干裂。如果幼苗長出第二輪針葉后,意味著落葉松的已經步入快速階段,水分的增發量和環境溫度逐漸上升,此時灌溉的次數應當趨于頻繁,增加灌溉的次數,每次灌溉要保證澆透水,保證有效的成長。在施肥方面,合理的施肥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素描的快速成長,特別是在幼苗快速成長時期,主根不斷伸長,側根數量不斷增加,對養分的需求量越來越大,這一時機一定要保證養分的充足。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給予幼苗肥料,肥料要以完全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可以參雜少量的氮肥,7月末停止施肥,這樣做是為了避免幼苗出現徒長不利于幼苗木質化。在間苗方面,前文筆者已經提及過,落葉松的種子顆粒比較小,種植人員在種植過程中要想做到均勻一致非常困難,這就導致種子的播種不均勻情況出現,從而使得幼苗長出后的不均勻性和不整齊性。因此,待幼苗長到一定時期之后,種植人員應當及時間苗,確保苗木合適的密度和距離。間苗一般情況下需要多次進行,理想情況下第一間苗每平方米留苗700株左右,第二次每平方米留苗550株左右,并且在間苗的時候去除病枝和殘枝,留下健康、健壯、整齊的幼苗。
結語
總而言之,寧夏地區是我國重要額落葉松種植區,考慮到寧夏地區生態環境的脆弱,加強落葉松種植不可避免,落葉松的需求量也將隨之增加。因此,當地必須做好落葉松育苗種植,提高落葉松育苗種植技術,改進種植方法,克服種植過程中出現的難題和挑戰,提升落葉松種植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參考文獻】:
[1]孫生秀. 落葉松樹種植及苗木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6,06:218.
[2]張虎林,姜濤. 落葉松種植與造林技術分析[J]. 農民致富之友,2016,19:124.
[3]關忠良. 落葉松種植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4,05:123.
[4]牛彥銘,王佰軍. 落葉松種植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2,08: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