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智英
摘要: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的發展對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健康發展,甚至是民族的興亡都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水平實現不斷提升的現階段,對于農業種植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诖?,本文圍繞農業種植中現代化技術的應用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農業種植;現代化技術;應用
前言:對于我國而言,關系到生計根本的就是農業,作為國民經濟中的基礎,農業的發展一直都是社會各界高度重視的問題。在我國社會經濟實現飛速發展的現階段,科學技術也隨之實現了較大程度的發展,且在農業種領域當中已經實現了一定的應用,在提高農業產量、優化農業結構以及促進農業發展等方面發揮出了顯著的作用,因而要加大對農業種植現代化技術的應用研究力度。
1 計算機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1.1 數據庫共享技術
數據庫共享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主要體現為以此為基礎構建的農業信息平臺,將所搜集到的農業信息資源經過必要的加工處理和分析整理在平臺中予以系統化的呈現,并實現資源共享。例如,當農民在農業種植生產實踐中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可以登錄農業信息平臺,在數據庫當中查詢找到想要的信息,從而提高種植水準;也可以在借助專家解答欄目和領域專家學者實現在線的直接溝通交流,專家會對其提供專業性的指導意見,從而對技術難題予以有效解決。
1.2 可視技術
可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實際上就是在特定的種植區域當中裝設攝像頭監控,同時借助GPS定位系統來消除地理時空距離的限制,對種植區域內的農作物實現隨時隨地的監管,并將農作物的圖像予以隨時獲取和上傳,種植人員在后臺上通過對圖像資料的觀察能夠較好的對農作物的實際生長發育情況予以精確的把握,對所出現的干枯和病蟲害等問題及時的發現,在對對農業種植進行模擬實驗的基礎上采取有效的對策措施對問題予以解決,從而將損失降低到最小。
1.3 傳感技術
對于農作物的種植和生長而言,自然環境在其中起到了較大的作用,特別是溫度要素;如棉花種子發芽期的環境溫度應不低于13℃,其最適宜的溫度為29℃,種植人員以往采取人工檢驗的方式無法將環境溫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而傳感技術的應用,使得種植人員對農作物生長環境實現24h實時監控,利用傳感技術完成環境溫度檢驗任務,根據所獲取的檢驗數值對農作物的種植計劃實現適當的調整和干預,從而切實提高農作物種植的水準。
2 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
2.1 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生物技術的代表,同時也是農業種植生產實踐中應用最為普及的一項現代化技術,且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轉基因技術指的是利用其對農作物的基因進行重構,將所得到的全新的基因置于農作物的體內,對農作物的原有基因構造實現改良和優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技術轉基因種培技術,可以顯著的提升農作物的成活率;另外就是對轉基因農藥的使用,起到強化農作物抗害蟲能力的作用;轉基因生物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成功案例最突出的就是轉基因水稻。除此之外,轉基因產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也受到了高度的重視。
2.2 無菌培養技術
無菌培養技術作為生物技術中的典型代表,其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呈現出越來越普遍的態勢,實際指的是在無菌環境的條件下對正常農作物進行人工培養,其目的在于促進幼苗的生長,一方面能夠明顯加快農作物種子培育的速度,提高幼苗的成活率;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對農作物的改良,從而提升農業種植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為了對幼苗褐變問題實現預防,在應用無菌培養技術對農作物予以培育的過程當中應保證養分的充分。
2.3 光技術
光源是農業種植中最為重要的一項資源條件,而自然光源常常無法保證農業的正常生產,需要借助人工光源;光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最為常見的就是幫助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充分的光合作農作物生長的必要條件,大棚種植是目前眾多農作物種植所采用的模式,但是大棚內的光照強度無法滿足農作物對光線的要求,在這種情況下,種植人員會利用光技術彌補光照量,在種植區域內設置適宜的光照條件促進農作物的光合作用;此外,光技術的應用還能有效的消滅農作物上的害蟲。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農業種植的生產實踐中大力推廣應用現代化技術,對于農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且推動了農業現代化技術新領域和新局面的形成?,F階段,以數據共享和傳感技術為主的計算機技術、以轉基因和無菌培養為主的生物技術等已經在農業種植中實現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現代化技術作為農業種植生產中的關鍵因素,對于我國農業競爭力的提升會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現代化技術的研發力度,從而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廣杰.農業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茶葉種植中的應用分析[J]. 福建茶葉,2016,04:17-18.
[2]李金鐘,王平. 探究現代化新技術在農業種植生產中的應用[J]. 時代農機,2016,07:14+16.
[3]趙天宇,韓佳秀,王佳弛. 現代農業化技術在農業種植中的應用[J]. 南方農機,2016,10:64+69.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察右中旗盤鄉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