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朦
摘 要:生活環境是反映個體經驗和生活材料的渠道,并且隨著生活環境的變化,使“自我”受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這種影響也反映在無意識之中。也正是因為早期的生活經驗,和日后妻子克里斯納的全心支持,使波洛克日后所堅持的藝術風格更加明朗,清晰。
1941年,杰克遜與查爾斯共住一個公寓,在一起的還有查爾斯的妻子。同住在一個公寓下,查爾斯感到他們不得不照顧波洛克,即使他認為這樣對于他和妻子來說很不方便。波洛克是一名被動的接受者,而不是主動的給予者,不論是在精神上還是物質上,哥哥查爾斯都沒有得到過幫助。盡管波洛克在清醒時是羞澀、害羞的,但當他與酒聯系在一起時,就變得一發不可收拾。不久之后,查爾斯搬離了他和波洛克共同的公寓,查爾斯與妻子想要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家庭。波洛克在這段時間經常感到孤獨,這使得他的精神狀況更加嚴重了。
也就是在這種精神狀態下,波洛克創作出了《誕生》。這幅作品對于波洛克而言,是將他對藝術的理解召回到了原始藝術的表達上。從小波洛克身處美洲土著文化之中,他的父親也經常帶著他們兄弟去懸崖窯洞中探險,就在這里波洛克發現了神奇的巖石畫和象形圖案。這些原始藝術的形象深深印在了波洛克早期的經驗之中,并在日后作為生活資料展現在自己的作品中。在這之后波洛克被土著藝術的形式所吸引,并在這些原始藝術作品中感到了召喚自然的力量,且將這種力量賦予了戴面具的人。所以面具對波洛克來說是一種身份的轉換,也是一種逃避的象征,這也就使波洛克一直活在矛盾與沖突中,這也作為一種精神資料,反映在波洛克的無意識精神中。面具的形象給波洛克帶來的不僅是逃避與沖突,還意味著追求最原始的心理狀態。
《誕生》所描繪的畫面內容,并非是真正的出生場景,而是一種具有紀念意味、精神性的啟示。畫面中,人物的面部通過面具來實現,面具的特征則是受到了薩滿教的啟發。這幅作品對波洛克來說具有雙重意義,從畫面的構圖形式,緊湊的空間表達可以看出,本頓對波洛克藝術創作的影響。如果說從構圖形式上是現代藝術的話,那么從表達內容上就是原始藝術。《誕生》也是波洛克慢慢創造出的具有自己藝術的早期作品。結合著當時波洛克的創作日期,我們可以猜測出波洛克的心理過程,在這種時間節點,波洛克也從側面反映出孤獨與寂寞,想要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觀點。
在波洛克與克萊斯納還未結識之前,波洛克便飽受酒精的困擾。在酒精的影響下,他沉默寡言,害羞的形象全然消失了,在這種情況下,波洛克也不能拿起畫筆開始畫畫。當他喝的太多的時候,他便表現出了另一個自己,滿是謊言的挑釁、辱罵與威脅暴力。波洛克喝醉了是相當可怕的,即使他只是坐在那里,證明他的存在,有一個屬于他的原始軀殼,這樣的波洛克也是不能夠自己生活的,他迫切地需要有人照顧。也就是在這時,克萊斯納“扮演”了拯救他的角色,并且是無條件地幫助波洛克走出困境。
1941年11月,是李·克萊斯納第一次見波洛克的日子。克萊斯納敲開了波洛克的房門,她想看他的畫,她說話的語氣及堅定的眼神是讓波洛克無法拒絕的。這種舉動對于波洛克來說,太不平常了,注定這一天對波洛克的未來也是不平常的。克萊斯納看到波洛克的藝術作品表現出了不知所措與震驚,她被徹底征服了。就像克萊斯納所說的,看波洛克的作品就像是被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吸引著。這便是作品情感強度和作者主觀思想的顯現,使作品具有強大的交流力量,這也展現出了波洛克不是靠理性創作而是從本能出發的藝術理念。
克萊斯納對藝術的追求也相當執著,他在藝術上有自己的見解。她欣賞馬蒂斯和畢加索的作品,并且受到印象主義畫派的影響,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克萊斯納的作品受到過廣泛的贊賞,收藏家支付的價格也是相當高,這也在給她帶來了客觀收入之外,使得克萊斯納在藝術圈有了自己的地位,并且這也為日后她幫助波洛克宣傳作品打下了堅實基礎。在她21歲時,克萊斯納為自己創作了一幅自畫像。畫面中手持畫筆的克萊斯納正在作畫,身穿藍色短袖,圍了一個白色畫家圍裙,她的身后是以森林為背景。梳著短發的克萊斯納,眼神中透著對事物的堅定和嚴肅,紅唇很是搶眼。畫面風格明顯是受到了印象主義風格的影響,主體人物背對著陽光,這樣的安排將主體人物顯得很具有神秘感。克萊斯納不是傳統審美標準的美女,但她注定是一個偉大的存在。在看了波洛克的作品之后,便無條件地做了波洛克的幕后推手,使波洛克走向了藝術的成功。
克萊斯納一直遵循著霍夫曼教導她的藝術表現形式。霍夫曼喜歡運用抽象的圖像以相互和諧的方式,無論是在顏色還是形式上,將其呈現在畫面中。克萊斯納也試圖用她的思想,將霍夫曼教導的繪畫方式消化在自己的畫面中。克萊斯納后來回憶時說道:“我覺得我應該停下腳步好好想想未來我應該真正走向哪兒,目前我還沒有想好我的方向。”克萊斯納覺得走入形式主義的研究,試圖將畫面表現得更完美,這樣做是在浪費時間。她在工作室的墻上寫了一個座右銘,十分引人注目:“我開始考慮我心靈中的障礙是神圣的。”后來她不再關心畫面中形式與顏色的對比,相反,她會將之前藝術內化的東西結合著她內心的呼喚,吸收在她的作品中。克萊斯納鼓勵自己這樣做,自己作畫時,將精神帶入到無意識境界中,這也是克萊斯納能從波洛克無意識繪畫中找到精神共鳴的原因。克萊斯納十多年來都專注于研究藝術,最終與前衛藝術家建立了密切關系。后來,克萊斯納通過格雷厄姆認識了波洛克。克萊斯納欣賞波洛克的作品,同時也承認波洛克藝術的表達方式,在作品中能夠感受到強烈的原始氛圍,并體現出波洛克的單純與純粹,這也是其吸引克萊斯納的原因之一。
在紐約,克萊斯納研究了著名德裔抽象派藝術家霍夫曼的作品,她想讓霍夫曼來看波洛克的作品。事實上,她希望大家都能看到波洛克的作品,在這些日子沒人知道波洛克是誰,也沒人對他說話,而克萊斯納想要告訴大家,波洛克是一個偉大的畫家。霍夫曼看著波洛克的作品,對波洛克在作品中表露出的信息感到擔心,作品的主題完全來自波洛克內心的宣泄,霍夫曼說,遲早有一天他的靈感會筋疲力盡。霍夫曼要讓波洛克從大自然中汲取靈感,這樣才會有源源不斷的靈感涌現,但波洛克說只有畫內心精神的東西才是真正的我,這是最原始的波洛克,也反映出了真實的波洛克。從藝術作品中我們可以讀出波洛克對世界的感受,也能讀出波洛克自己內心精神的獨白。
克萊斯納帶給波洛克的不只是讓人們認識真實的波洛克,使人們能夠理解他的藝術,在藝術的創作上克拉斯納在客觀世界也給了波洛克不少啟發。這種藝術上的啟發,主要是依托他與克萊斯納穩定的男女關系。從這一時期的作品中,例如《男性和女性》,《探尋一個符號的男性和女性》我們可以讀出,波洛克在處理與女性的關系上,既處在對立位置上,又享受在愛情的魔力中,這種矛盾沖突感一直隱藏在波洛克的精神世界。
1942年,《速寫人物》是波洛克做諸多嘗試的作品,類似土著人物的形象表達,還將符號元素融合在了作品中,并且對這些符號進行了個性化的處理。畫面中是明顯的裸體女人形象:展開的雙臂,分開的雙腿以及緊致的雙乳,這是明顯的關于性的暗示。從作品創作的時間上,我們便可以推測出畫面的主人公是當時還在和波洛克發展關系中的克萊斯納。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出關于波洛克的重要信息,在這之前波洛克不太會處理與女性的關系問題,在這幅畫中他所增加的數字和字母仿佛是想要解開怎樣處理與女性關系問題的密碼,并且想要迫切地得到答案。在畫面上編寫密碼的方式,不僅增加了畫面的神秘感,而且暗示著波洛克對原始性的渴望,也表達了波洛克對當時這一穩定男女關系的精神狀態。
作者單位:
渤海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