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斗
【摘要】:遼南地區的氣候環境適合藍莓的種植,然而藍莓豐產除了氣候因素外,還包括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應用。此文章探討溫室環境調控、水肥管理、樹體調控以及病蟲害防治方法等方面藍莓豐產高效的策略,希望為相關果農提供一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遼南;藍莓;豐產高效;栽培技術
藍莓屬于杜鵑花科,為多年生的漿果類植物,果實中富含熊果苷、花青苷等抗氧化成分,因此食用藍莓可以達到預防腦神經衰老以及抗癌等功效。藍莓種植在上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藍莓的種植已經得到廣大果農的青睞,開始規模化發展,生產前景很好。
1品種選擇
我國藍莓品種總共有三大類,分別為矮叢、高叢以及兔眼藍莓,其中的高叢藍莓又分成三類,分別為南高叢、北高叢以及半高叢藍莓。當前我國種植的藍莓品種多以北高叢為主,占到藍莓總栽培面積的37%,而矮叢以及吐艷藍莓的栽種數量占到總數的20%。由于遼南區域的冬季較寒冷,因此在品種選擇上,主要選擇抗寒性較強的高叢藍莓品種,比如“北陸”、“藍豐”、“公爵”等。
2整地改土,大樹移栽
藍莓對土壤有一定要求,以透氣良好、有機質含量高的弱酸性土壤適合其生長。溫室種植藍莓,需要對種植區域的土壤進行改良,一般在每年的9月初進行。土壤改良的標準為:每666.7m2的區域撒施30~40m3牛糞、草木灰40~50m3、硫磺粉140~150kg,撒施應均勻。撒施完成后,對土壤進行翻耕,保證土壤的pH在4.3~5.0左右。
大樹移栽主要在每年10月上旬進行,移栽前做30—40cm高畦。高叢栽植控制株距在120cm、行距180cm左右,移栽完成后,及時澆水,之后澆水的頻率為每2天澆一次水。
3 溫室環境調控
為了保證藍莓良好生長,應做好藍莓休眠期以及生長期兩個階段的溫度調控。休眠期一般在每年的10月末,此時可以在溫室的下沿區域鋪設草苫來進行內部保溫,打開通風口,白天鋪蓋草苫,夜間卷起,降低溫室內溫度,促進休眠。休眠期的環境條件主要為:無光照,低溫,溫度應該控制在0~7.2℃左右,時間長為30~60d,不同的品種休眠期也有很大的差異。保證休眠期溫室環境的合理使藍莓豐產的基礎,并且如果休眠期處理不當,還很可能出現藍莓開花不齊或者只開花不長葉的情況。
在12月中旬到1月初揭開棚蓋,以打破藍莓的休眠期,保證萌發新芽,在升溫前可以噴灑稀釋70~80倍的單氰胺,這樣做的目的是加快新芽的萌發,提高產量,并且還可以使藍莓的上市時間提前。
在成長期需要加強溫室內的溫度以及濕度管理,尤其是溫度的調控尤為重要,關系到藍莓大小、產量以及成熟時間。溫度的具體標準為:萌芽期,需要控制溫室中白天的溫度在23~25℃,夜晚溫度不能低于8℃,空氣濕度因為60%~80%,光照要充足;在花期白天的溫度應該在20~22℃,夜晚的溫度則在8~13℃左右,濕度在50%~60%,同樣為全天光照;出現果實并且在逐漸膨大期間,溫室中的溫度應該在22~25℃,夜溫在10~15℃,濕度為60%~70%,全天光照。在藍莓處于采收期,控制白天與夜晚溫差更加重要,目的是提高果實的品質。
4 水肥管理
藍莓豐產豐收與水肥管理有直接的聯系,藍莓的根系比較淺,因此水肥管理有明確的標準。
水分管理的具體操作:水質應該始終控制在PH7.0以下,如果水質大于7.0則應將水分調酸,水分酸度一般在4.5~4.8左右為主。水分管理在整個生長期都一樣重視,保證土壤中的水分含量適宜,具體可以采取定期澆水的方式,一般控制澆水頻率為1周一次,在夏季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澆水次數。此外不同的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在萌芽期,需要提高水分的量;在花期,應該控制水分;在果實膨大期應適量增加水分;采收期也可以適當澆水;在采摘完成以及修剪枝條過程中,應加強水分的供應。夏季雨季應注意排澇。
施肥管理的具體操作:施肥主要以秋肥為主,根據生長期具體情況,適當進行追肥,肥料使用腐熟的農家肥,比如雞糞、豬糞、鴨糞等,采取溝施或者穴施的方法,豐產期有機肥施用量應控制在每珠2~3kg左右,此外還可以根據樹齡以及植株的大小來調節肥料的用量。
5 樹體調控
在溫室中栽培藍莓,還需要做好樹體調控工作,即以枝定花以及以產育枝修剪為核心,使樹型滿足豐產高效的需求,同時修剪樹體為叢狀立體分層還可以保證良好的通風及透光,使果枝分散均勻。
豐產樹體培養主要是保留叢狀主枝3~5個,使樹型為松塔形,株高一般控制在130~160cm。
萌芽期對樹體進行修剪,可以在休眠期進行,留取其中的相對比較粗壯的果枝50~60個,并且每個果枝留2~5個花芽。將果枝疏密,培養新生枝條,以保證果枝呈現立體分布,使通風良好。之后在樹體恢復后,每年可以定期進行修剪,并且根據產量需求,保持一定數量的結果枝以及花芽的數量。
在采收完成后,需要及時對樹體進行修剪,避免出現二次開花的現狀。修剪的內容主要使剪掉衰弱枝以及疏除內膛枝。修剪時間一般在采收后的6月份。
6 病蟲害防治
溫室中常見的病害主要包括灰霉病、枯枝病、根腐病。蟲害主要包括金龜子、蚜蟲、鱗翅目類害蟲等。
其中灰霉病是溫室藍莓常見的病害,對藍莓的花以及果實有較大的危害,基本癥狀主要為花或者結出的果實出現灰色霉狀物或者出現腐爛的情況,該病害的發生原因主要受溫室內濕度與溫度在白天過大,夜晚溫度下降且光照較少引起的,因此病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保證溫室內部的溫度下,適當加大排風及排濕。此外還可以采取煙熏的方法。
枯枝病是溫室藍莓在近幾年逐漸上升的病害類型,具有傳染性強、發病快等特點,危害枝條,癥狀主要為前期枝條出現黑色斑點,并且黑點逐漸擴散,使枝條變黑并逐漸死亡。在該病害的防治上,主要以預防為主,可以在萌動期及生長期噴灑葉枯唑 + 嘧霉胺 + 甲基硫菌靈或多抗霉素,發病初期可以5-7d噴灑一次。
金龜子是溫室藍莓主要的蟲害,主要危害到藍莓的根系,表現為根系逐漸被啃食,使根系的吸收功能喪失,使植物逐漸出現萎蔫、發黃甚至死亡的情況,該蟲害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在使用有機肥時,一定要保證肥料充分腐熟,此外可以對發病植株及時灌施毒死蜱 800~1000 倍液。
結語
溫室藍莓的豐產高效需要使用科學合理的栽培技術作為基礎,具體通過改良土壤、溫室環境調控、水肥管理、樹體調控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步驟,使溫室藍莓的產量逐漸上升,為果農提供更高的經濟收益。
【參考文獻】:
[1]王興東,魏永祥. 淺析遼寧省溫室藍莓栽培現狀及發展前景[J]. 北方果樹,2016,(03):51-53.
[2]譚永軍,魏鑫,孫斌,張舵,劉有春,楊玉春. 藍莓溫室栽培技術[J]. 北方果樹,2016,(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