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紅平
摘要 本文從加強農機管理入手,對新世紀農機部門如何增強服務意識,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促進農村經濟發展進行了探索,以期為農機化事業穩步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農機;管理;農村經濟;關系
中圖分類號 S23-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7-0180-01
在現代農業發展進程中,農業機械化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研究農機科學管理,有助于為農業經濟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更多動力,為現代農業發展貢獻力量。
1 加快農業機械化進程,發揮農機效益
1.1 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
農業機械化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農業生產效率的高低,而農業生產效率則是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因此,農業機械化程度通常作為農業現代化程度的標志。縱觀農業發展史,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實現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前提條件,也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核心競爭力以及必經之路。因此,大力推動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是大勢所趨,也是當務之急。
1.2 農業機械化是應用農業科技的主要載體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農業領域亦是如此。通過科技力量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使資源型農業向科技型農業過渡,其重要表現形式便是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升。事實證明,每一次農業生產力的大幅提升都離不開現代科學技術的推動。農業機械作為農業新技術有效應用的載體體現在農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首先,農業機械化將精量播種、秸稈還田以及節水灌溉等方面變成了現實,并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提高了農業生產資料利用率、增加了農業經濟效益;其次,在抗旱排澇、搶收搶種以及病蟲害防治方面,在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上取得了顯著突破,增強了農業對自然災害的抗御能力,也大幅提升了綜合生產效力;最后,通過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以及工程技術等高科技手段不斷改良農產品品質、提升農產品產量、降低生產成本,并改善生態環境,其通常需要借助于農業機械化手段來實施[1]。
1.3 農業機械化是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
在衡量農業現代化程度時,其中一個重要指標便是農業從業人員占比以及農民收入情況,縱觀發達國家,其農業從業人數占比小,通常在8%以下,其原因在于農業機械化程度很高,很多農業勞動由農業機具替代人力完成,促使大量農業勞動力向非農業產業轉移,從而降低了農業從業人員占比。與此同時,由于農業機械化大幅提升了農業生產效率,從而增加了農業的整體收入[2]。而據統計數據可知,我國農業從業人員比例高達46.9%,農民平均收入水平遠低于發達國家,但相比而言,國內農機水平較高的地區,其農民生活水平明顯富裕,收入也明顯高于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的地區。
1.4 農業機械化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必然要求
和諧新農村的構建離不開農業機械化作后盾,農業機械化是強化升級農業生產工具的重要表現,也是促進社會文明發展的明顯標志,也是構建和諧新農村的重要手段。就目前而言,農業機械化已經遍及千家萬戶,并已經在諸多方面切實為農民帶來了好處,為了進一步加快新農村建設,仍需要在如下2個方面下功夫:首先,加強對農機手技能的提升。可以通過技能推廣培訓的方式來提高農機手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懂技術、有文化、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并帶領周邊農民一同走上致富路。其次,加強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在秸稈綜合利用、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節水灌溉以及畜糞無害化處理等方面切實提升自然資源利用率,改善農民生產、生活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3]。
2 用先進的設備裝備農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2.1 大幅增加農機作業量
近年來,建水縣農業機械化有了較大發展,機械化農機正在逐步替代人力、畜力勞動。隨著農業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
2.2 推廣先進實用、質優價廉的農機具
推廣先進的農機具,用先進的農機技術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基層農機部門加強農機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自2000年以來,農機站建立了“洋馬”聯會收割銷售維修服務點,與廠家直接掛鉤,以廠價直銷。既為農民帶來了實惠,又為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隨著科技進步,農業機械不斷向小型化、多功能方向發展。山東省膠州市青駿牌多功能田間耕作機贏得了廣大農民的青睞。農機站開展了宣傳、引進、推廣多功能田間耕作機的工作,深受農戶歡迎,臨安鎮農機站形成了銷售、培訓、維修一條龍服務。廣大農戶向臨安鎮農機站購買先進農業機械,買得放心,使用順心。由于先進農機具的推廣使用,臨安鎮農村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在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過程中,農機站更需要全面掌握農機發展最新信息,向農民提供先進實用、質優價廉的農機產品,以加速農村經濟發展,加快全面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4]。
3 加強管理,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服務保障
3.1 強化管理意識,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措施
首先,應當加強對基層農機管理人員的知識教育和培訓,使其不斷吸收新知識、獲取新信息,進而提升其綜合素養;其次,加強服務意識宣導,要求基層農機管理人員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意識,以服務農村農業經濟發展為己任;最后,堅持遵紀守法、廉法奉公的基本原則,明確自身角色,切實完成分內工作,為建設和諧新農村保駕護航。
3.2 采取有力措施,做好服務上門工作
做好跟蹤服務的有效方法之一便是為農機具建立檔案庫,將工作目標內容進行分解,落實到個人,并將目標任務完成情況與個人績效聯動起來,充分激發農機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通過實行通力合作、分片包干等方式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鼓勵農機管理人員深入田間低頭,為農民提供貼身服務[5]。如秋收時為農民提供上門農機維修,為其排憂解難;農機站還深入村寨宣傳農機安全生產知識,宣傳《云南省農機械管理條件》,利用晚上舉辦農村維修技術培訓班,逐村逐寨逐戶進行農機檢審上牌服務,為農戶節省了時間和費用,獲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4 結語
基層農機站作為落實農業機械化發展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其工作執行情況將直接影響新農村建設進程的推進,也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因此,通過加強農機管理,不斷推廣先進的農機技術,在提升農機手專業技能的同時,也需不斷強化農機服務團隊的建設。
5 參考文獻
[1] 吳志強.農機安全監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07(19):237-238.
[2] 張質彬,黎耿新.鄉鎮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農業信息,2013(增刊2):143.
[3] 童仲武.淺議農機安全監理宣傳教育工作[J].農村實用科技信息,2008(1):49-50.
[4] 石梅花.關于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探討[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23):51-52.
[5] 張念文,黃成偉.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強化建議[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8(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