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忠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研究性學習專題充分反映了教學需求以及教學性質,具有探究性、開放性以及實踐性特點。教師可利用此類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興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培養其獨立思考和自主意識。筆者簡要探討了自己對高中語文教學中研究性學習的再認識,并就如何利用研究性學習專題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展開探討,希望有所指導和幫助。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新課改;創新閱讀;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新型教學策略,其強調教師應創造良好、和諧的課程氛圍,以收到滿意的教學效果。在當前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利用“研究性學習專題”開展語文教學活動,有利于加深學生理解,使之更深入的掌握課程內容,引導其快速進入獨立自主思考和研究的學習狀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的學習精神、實踐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得到良好的培養,而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充分利用“研究性學習專題”也成為當前高中語文教師應充分關注的一個課題。
一、高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再認識
當代高中生社會實踐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都有很大的提高,也面臨諸多綜合實踐機會和挑戰。基于此,高中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正確應對挑戰,不斷強化自身素質。從研究性學習板塊來看,教師要從本校特色以及學生實際情況出發,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開展探索,快速適應研究性學習活動,其中教師的指導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在選題環節、具體實施、研究成果表述等一系列環節中都要充分指導學生,確保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探究。應指出的是,研究性學習與課堂教學活動是相輔相成的,其聯系緊密,且并行存在。課余時間學生可以利用圖書館查閱、網上瀏覽、專題調研、征求經驗豐富者的意見等方式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在學習過程中充分了解研究,并且在研究過程中學會了如何更高效地學習,這才是研究性學習專題活動的目的所在。教師在研究性學習模式下要全面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引導學生對專題類研究性學習有初步的接觸,逐步建立對該模式的個人習慣和適用感覺,尤其是高一階段,要注意自身指導作用的發揮,通過深刻的提點來輔導學生深入研究,在后期才強調學生自主研究。高二階段要重視培養學生對問題的研究能力,此環節可將課本教學內容予以適量刪減,側重于專題類研究性學習,刪減部分的內容可由學生在課余時間學習或者調整至下一階段高三則應全面回歸課本,重視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充分利用研究性學習成果。
二、利用研究性學習專題開展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1、著眼于課堂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積極探究、思考問題。對于高中語文教學而言,課堂是研究性學習的重點,也是基礎所在。教師不可簡單盲目地進行研究性學習活動而罔顧課堂教學,或者二者彼此獨立,毫無關聯。研究性學習的開展前提之一就是緊扣課堂,逐步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那樣: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讓學生進入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顯而易見,教師能否合理引導學生感受探究學習的氛圍,鼓勵學生步入探究學習的情境,是學生能否主動開展探究性學習的關鍵。此外,激發學生熱情和好奇心則是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其參與課堂活動積極型的一個有效手段與方法。
2、拓展課外閱讀,為學生探究行為提供更廣闊的平臺和空間。在我們的社會生活中,語文知識幾乎無處不在,例如廣告告示、圖書報刊、演講辯論以及電影廣播等等,而各類自然環境、社會人文資源也同樣是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課程資源,例如自然風景、民間文學、文物古跡、歷史文化、科技發展以及民俗風情等等,學生們可以通過觀看電視節目來研究分析廣告詞特點,熟悉語文的語法與應用知識。教師也要著眼于生活實際,不斷拓寬課外閱讀范疇,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充分結合課外知識,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不斷豐富個人語文知識架構,強化其語文實踐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師在課外研究性學習中要充分重視學生自主性,并積極發揮個人指導與激勵作用。
3、精心設計研究課題,引導學生深入發掘問題。語文研究是極為廣泛的,然而高中語文教學有其自身范疇,研究性學習也并非面面俱到,教師要精心設計研究課題,并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斷深入發掘問題的本質,不斷完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循環,形成小論文。在此過程中,教師也應指導學生合理選擇研究課題,并指導學生寫好小論文,在此基礎上將研究性學習巧妙、自然地引向深入層面,充分激發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潛能,不斷拓展其知識視野,使之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實現能力與語文知識的結合與滲透,二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
4、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學習能力。研究性學習實質上也是一種綜合實踐活動,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加工、研究文獻資料,并在此基礎上學會合理運用這些文獻資料,這對于學生而言具有重要意義。在研究性學習活動中,資料收集是基礎工作,是幫助學生熟悉研究現狀的必要行為,同時也為學生的整個研究過程提供相應的信息支持。應注意的是,信息的收集與處理應做到以價值追求為基本導向,教師應重視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著重強調收集并處理信息是服務于現實生活的,也是我們心靈的、最自然的一種需求,這是體現信息價值的根本所在。
三、結語
專題類研究性學習是現階段國內逐步推廣的新型教學模式,對傳統應試教育體制有全面、徹底的改觀,值得我們加以研究和使用。
參考文獻:
[1]吳伯軍.體驗學習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策略[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z1):233-234.
[2]姚晨.高中語文教學中生命教育的實踐策略探析[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4,(1):86-87.
[3]丘天,田睿,王艷玲等.基于高考試卷分析的高中語文現代文閱讀教學思考[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16,(4):83-86.
[4]張忠森.教材對高中語文教學的誤導——與教材編者商榷[J].教學月刊(中學版),2013,(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