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淑華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可以很好地讓學生掌握語文知識。伴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發展,如何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已經日漸引入到語文老師的教學安排上來,為此,本文針對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語文課堂展開探究,不斷的提升學生學習的效率及整體素質。
關鍵字:教學模式;高效語文;課堂
課堂效率的提高對于學生更好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當前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學生幾乎把一整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但是發現時間還是不夠用,好多學習任務沒有完成,心中不斷的產生焦慮,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這種狀況的發生呢?經過我對學生的觀察發現,不少同學存在的學習無計劃,安排不得當,從而導致效率低下,最終隨著課業負擔不斷加重,學生被壓得闖不過氣來,最后本來學生成績很好的同學由于這種原因產生了厭學心理,直接影響學生的前程。為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針對此種狀況,提出自己的幾點建議,希望能幫助學生走出語文學習無效率的困境。
1、探索合理化的教學方法
隨著當今社會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科技產品的大量涌現,對于教師的教學而言,也應該探索一條適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方法。例如可以借助相關的現代化教學儀器和設施開展各種形式的多媒體教學。從而令教學方式不再單一化、枯燥化的拘泥于課本和輔導資料,從而為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在講到《桂林山水》一文時,教師可以通過制作PPT 課件配以優美的音樂及相關風景圖片來進行教授,并根據課堂效果不斷調整教學方法,從而找到一條適合學生學習與提高的好方法,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提倡碎片化學習
學習過語文的同學都知道,語文學習并不數理化那樣系統化,有規律可循,但是語文學的好不好,由直接影響其他學科的成績,近兩年來,語文學科在總學科中所占的比重也不斷的提高,加強對語文重視程度的呼聲也不斷提高,那么語文既然如此重要,是否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去攻這一學科呢?顯然并不是!語文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是說我整天整天學就可以學好的,相反有的同學把一天中大把的時間都放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上,這并不是明智之舉。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把學習內容整理成幾個小知識點利用一些閑散的時間去學習,完全是可以的。比如把每天需要記得幾個成語在語文上課前看一下,便可以知道個大概。另外把整篇的課文背誦也進行內容的劃分,利用大課間,或者跑步的時間去回憶,背誦都是可以的。很多同學由于不得此法,選不對時機,怎么背誦都背不過,最后日積月累,產生了心里陰影,從而不愿意學,更加拖沓,影響語文學習的效率。
3、要求學生善于總結
語文知識很零散,不像數學一樣,會一種方法就能舉一反三,會一類題。為此就要求學生善于總結。就拿文章體裁來講吧,有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散文等,每一種文章體裁又需要有不同的重點需要掌握,記敘文要求掌握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同時也要掌握記敘的順序,是順序,還是插敘還是倒敘,同時還要明白記敘,順序,倒敘,插敘的好處等等;同時說明文又要求學生掌握說明對象,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方法又要進一步掌握舉例子,打比方,列數字等等的好處,這對于學生來說也是一大難點,說明文的說明順序又不同于記敘文,學生需要知道是按時間順序還是空間順序,亦或是邏輯順序,又對學生提出了一大挑戰。但是,當學生記敘文,說明文還沒有弄明白的時候,又開始了議論文的學習,議論文又要求學生掌握論據,論點,論證方法等,這時候學生頭腦里可能是一片漿糊,不知所措,文體搞不清楚,說明方法議論方法也混淆了,簡直混亂極了。這時候總結的方法就要派上用場了,正如我上面所說,雖然文體不同,但是不同的文體需要掌握的大方向還是一致的,比如都有方法的掌握,順序的掌握,只要學生對他們加以總價,在進行細致的區分,在腦海里形成一個系統,就不會出現混亂的場面了,在做題的就會信手拈來,駕輕就熟。
4、理論與實踐要有機結合
我這里所講的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并不是要講題海戰術,索然很多老師都反對題海戰術,但是個人認為還是有必要進行有針對的練習的。就拿閱讀理解里的一個小題型來舉例子。一般情況下,閱讀理解里的第一道題就是結合文章,解釋下面詞語的意思。我們告訴學生的方法就是先解釋本義,然后結合文章的意思,再去解釋。這顯然并不難理解。當問到學生這種題型怎么做的時候,基本上都能毫不猶豫的回答上來,但是等到實戰的時候就會發現,真正能夠把這道題得滿分的還是少數。那是什么原因呢,就是理論和實踐的差距,古人也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話真的不假,只有讓學生不斷的做題再做題,將課堂上所學到的方法真正的去應用的題目中去,加深理解,真正的做到學習致用,這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然后現實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懶,不愿去動手,不愿去思考,只是單純的記憶,而且總是想著坐享其成,等著老師去總結,而老師只有一個,學生卻又幾十個甚至幾百個,老師自然是顧不過來,學生也嘗不到果實,最終導致效率低下,所學不能很好的用于解決問題。為此學生要主動培養自己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的能力,提升自己學習的效率。
5、拓寬學生閱讀空間
將教材在合理范圍內加以延伸,并不斷拓寬學生閱讀知識面,這將是創建高效課堂的可持續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動力。學生一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不但可以迅速提升其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激發其對學習不斷深入探索的欲望,還能夠提升其對于知識認識的綜合理解能力,也便于其他學科的學習和開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初次面對新的學習對象時,能夠對自身的閱讀空間進行充分的調動和挖掘,在較短時間內領悟中心思想,進而以高質高效的狀態完成學習過程。所以,教師要對課程時間合理進行設置,預留一定時間作為學生閱讀的學習,在課外時間,鼓勵學生多加閱讀相關的課外書籍,拓寬自身的閱讀空間,只有這樣才能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扎實的基礎。
6、總結
以上是我就教學過程中,從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現狀出發,提出的自己的幾點簡單看法。高效課堂是目前教學改革的一個必然趨勢,對老師,包括學生都提出了很大的挑戰,伴隨著經濟發展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誰能夠盡快的轉變學習模式,主動進行高效學習方法的摸索,誰就能把握學習的主動性,并有利于自身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升。不管是什么課程,學生都是課堂的主體,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課堂高效模式的探索過程中,教師更是要以學生興趣為導向,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不斷的激發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不斷地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在倡導學生不斷進行總結,利用零散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同時,還要啟發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閱讀量,不斷的進行課前預習,自己去主動獲取信息,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多與老師進行交流,唯有如此,在理解能力提升的同時思維能力,溝通能力也會有很大的進步,不斷的使自己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為經濟的發展,社會主義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時教師也完成了自身的使命,實現了自身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莫煥澤. 淺談如何構建農村初中語文教學高效課堂[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年9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5:2.
[2]祁金月. 語文教學中如何構建高效教學模式[A]. 《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年4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現代教育教學探索》組委會:,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