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英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3-0138-01
初中英語學生個體之間的英語成績兩極分化極為嚴重,英語學困生常把學習英語當作沉重的負擔,時間一久,就對英語產生厭學情緒。
圣人有言:學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筆者認為,如何為學生創造“我要學英語”的氛圍,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扭轉英語學習的困境,是當前初中英語教學教法中非常值得探索的一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做過幾點嘗試,愿分享如下。
一、在多媒體教室上入門第一課,力求給學生以新奇的感受
展示一些卡通的英語畫報、英語雜志、英語圖書,準備一些簡潔并有趣的英語廣告視頻,播放一些孩子熟悉的經典動畫片的英語版片段,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萌發學習英語興趣。
二、以具體形象的實物代替枯燥無趣的知識
如教學交通工具時,教師準備好一些汽車、飛機、摩托車、卡車、輪船、小船、公交車、自行車、消防車、工程車等玩具模型放在講臺上,邊呈現邊教學,提問環節中回答正確的學生可適當獎勵一個玩具。讓孩子感覺到英語就在我們的生活當中,而且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的內容記憶。
三、應用簡筆畫的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吸引學生注意力
筆者在教學單詞swim和dance時,在黑板上簡單幾筆,勾勒出游泳和跳舞的場景,再把單詞寫在簡筆畫旁,簡單、醒目,大大加強了教學效果,加深了學生對單詞的印象,課后只需稍加溫習,便可牢記于心。
四、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創作出小劇本,用半競賽半游戲的形式,引導學生參與劇情表演
筆者在教學課文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時,成立兩個表演小組,分別編成情景劇競演。孩子們在準備“道具”時,課文中的主要單詞全部都已經全部背熟;在排練的過程中,文中短語、句子、甚至是口語的語調上都有超出預期的收獲;在最后的競演環節,兩小組內出現的孩子間合作互助的現象,更是讓人驚喜!小組競賽既可以提升競爭意識,又可以增強學生凝聚力。這樣你追我趕,使整個課堂充滿樂趣,生機盎然。
五、注重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的培養
新的時代是學習的時代,終生學習不再是掛在墻上的一句格言,而是實實在在的影響到每個人的成長和生活。 例如:培養學生養成大聲朗讀習慣,筆者鼓勵學生大聲朗讀,給每個學生早自修領讀的機會,使學生無形中熱愛朗讀;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通過進行優秀作業展覽,英語書寫比賽,是學生喜歡寫英語,進而培養學生認真的書寫習慣; 培養學生養成勤思好問的習慣,平時筆者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并引導學生探索獨立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教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小學英語課堂趣味性強、學習要求低,學習內容常融入到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中。而初中英語課堂容量大、節奏快、內容復雜、要求高。二者極大的反差極易使剛入初中的學生對英語產生畏怯心理和厭倦情緒。這就要求初中英語教師,特別是初一教師照顧到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多變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的視覺、觸覺、聽覺等多種感官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保持并不斷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如初一學生學習therebe句型時,教師完全可以指導學生就地取材,運用教室里面的實際物體進行操練。在濃厚的興趣推動下,學生不難說出和寫出諸多句子:Thereisapenonthedesk;Therearebooksinthebag?這種直觀形象的教學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又如初一上冊5單元Doyouhaveasoccerball學習中,把操練Doyouhave句式的過程和猜火柴棒游戲聯系起來。猜火柴棒游戲是淇縣當地宴席上常見的一種游戲,一人單手緊握,手內可放有一根火柴,也可沒放火柴,讓另一人說出答案“有”或“無”,猜中時持火柴者喝酒,反之猜者喝酒。課堂上,可以讓師生之間,也可生生之間做以下操練:
—DoIhaveaeraserinmyhand?
—Yes,youdo./No,youdont.游戲還可以加入競爭的成分,勝者得一分,這樣學生爭強好勝和愛玩的天性在游戲中得到滿足,學習興趣得到激發,提高教學質量就多了一份可能性。
“我要學英語”的教法,以學生樂學為核心導向。讓孩子在掌握一定的知識以后,參與語言實踐,在運用中獲得心理滿足感和成就感。而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感激起學生更強烈的求知欲,使之產生巨大的內動力。通過一段時間的嘗試,師生共同建立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大面積提高英語學習成績,使英語學習不再是痛苦之地,而變成為學生的一塊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