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佳彬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無論是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每個城市都高樓大廈林立,人們對建筑的要求越來越高,建筑師們更是為了滿足人們對高標準居住條件的要求,不斷的創作和設計出新型的建筑風格,在更好的發揮自身設計才能的同時,也更好的促進了城市建筑的進步,提高了整體的城市建筑風格。因此,本文將對中小城市不同風格的建筑設計提出部分建議,并對中小城市的建筑結構體系進行簡單分析和探討,以供廣大讀者參考。
【關鍵詞】:中小城市;建筑風格;建筑特點;架構
【引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中小城市更是響應時代的要求,快速的成長和發展起來。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的中小城市,由于不同城市有著不同的文化構成,因此不同城市的建筑也就有著明顯的地方性,盡管不同的城市其發展水平大不相同,技術的滯后和不同文化概念的沖擊也直接導致建筑的趨同。但是隨著當前社會的全面發展和不同地域文化意識的覺醒,這種趨同已經呈現出一種逐漸減弱、消失的狀態。越來越多的城市朝著一個方向開始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趨于相同,城市的特點和風格也在社會的進步中趨于統一。因此本文將會論述不同中小城市不同的建筑風格,明確發展和創新才是城市建筑發展的必然,保留不同的建筑風格,發揚其獨特的地域文化對中小城市建筑特色的形成將會起到更加突出的作用。
1、我國中小城市的建筑特點
1.1特點鮮明,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我國幅員遼闊,地域范圍龐大,東側臨海,西側高原,南北跨度大,地形復雜多樣,為適應不同地貌環境,不同地區的居民就要根據不用環境的特點,進行建筑的風格改進和設計。
1.2我國東部較多的中小城市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會模仿大城市的建筑特點,向發展迅速的城市建筑靠近。這一點其實非常典型,任何一個城市都希望自身發展迅速,尤其是中小城市。
2、我國中小城市的建筑設計整體風格建議
我國的中小城市特點大多非常鮮明,每一個中小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建筑風格,盡管差別不大,但是不同的民風以及不同的環境都會多多少少對建筑產生影響。
2.1不同的中小城市其空間表現與城市居民對建筑的功能有著不同的需求,但是究其根本,建筑是為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服務的,因此,建筑活動中,要“以人為本”。每個城市的每座建筑在創造之初,其投資建設者對建筑物都有著明確的使用功能定位,因此創造的都是有效的建筑物。所以建筑物的設計人員必須正確合理的處理空間形式表現與三種相互有關聯的功能需求:確保建筑物與使用活動有關的、物質的和象征性的需求。
2.2 每個中小城市都有著其獨特的地域文化,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最高體現。
城市建設應當根據其當地的民族文化特點,獨特的文化特色,使其當地的建筑能夠與當地的地域文化、傳統文化及社會文化等形成一個整體,而不是為了城市的發展,就盲目的抄襲大城市的建筑風格,導致全國的建筑風格趨于一體化,從而失去了當地的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因此,中小城市在建筑的設計過程中,應當在滿足物質建設的條件下,加強城市居民的精神建設,確保城市的建筑在設計過程中,能夠保持地域文化特色,使得建筑全面反映出城市的技術水平、經濟狀況及現代化水平,尤其是關注其潛在的文化含義,既突出城市文化氛圍,又可以延續和協調城市文化的發展。只有具有文化韻味的城市,才是一個成熟的城市,而不是成為大城市的模型。中小城市最大的魅力就是兼收并蓄,除了基本的規模化、復合化、集約化以外,還要具備應有的小型化、靈活化以及多樣化。
2.3建筑設計應當根據當地的生態環境適當調整和進步。當前我國大城市的發展可以說已經達到了飽和的狀態,較多生活條件達到一定標準的家庭,都已經開始移住郊區,回歸鄉村,就是為了躲避城市受到污染的環境。因此城市建設應當根據生態環境的狀況,不可為了緊跟大城市的發展步伐,設計不符合中小城市實際狀況的建筑,破壞土地和環境。建筑設計者也應當在不干擾環境的情況下解決建筑的功能、美學等問題,并且通過設計的智慧改善居住的環境。在尊重自然的同時,積極的將建筑環境與自然環境結合。
2.4提高中小城市城市建筑設計者的自身知識技能和素養。中小城市的建筑設計者可以說其對建筑的設計有著較為深厚的理解,但是建筑師也同樣需要不斷的拓寬知識面,因為建筑行業所涉及到的范圍非常廣,包含的內容也涉及到各行各業,與諸多的學術領域都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因此建筑設計人員必須要有一定的學科基礎,具備深厚的相關學科知識,才能夠更好的設計出獨特的建筑。
3、我國中小城市的建筑架構分析
3.1中小城市的高層建筑逐步增多,首先是高層建筑的受力特征與平面形式。高層建筑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會產生以整體彎曲變形為主導的相對側移。因此在高層建筑的設計和建造從過程中,應當注意到建筑的受力方式和特征。
3.2中小城市建筑的結構平面布置的合理性。任何建筑都會出現水平和縱橫面的荷載與壓力。對任何平面形式的高層結構來說,一般可以通過盡量使平面的質量中心接近于抗側力結構的剛度中心來避免由于水平荷載與抗側力結構剛度中心所偏離而產生的扭矩。對于平面形式比較復雜的高層建筑,也可以通過調整抗側力的結構位置,使得質量中心與剛度中心盡可能接近。
總結
總而言之,我國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當今社會對建筑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對建筑的設計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建筑設計的影響因素很多,城市建設的發展不僅掌握在城市的管理者手中,積極主動的考慮到各方面因素,確保建筑能夠人們對建筑的設計和風格提出的新要求,使城市建筑越來越貼近時代發展的步伐,能夠更好的彰顯新時代城市空間的生活氣息,能夠還原更好的生活環境,回歸自然,因此,不斷的更新建筑設計,不斷的追求新的建筑風格,使城市能夠達到人與建筑的和諧統一,是當前城市建設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王潤生,邱天,徐靜. 從城市文脈內涵到建筑地域性特征——以青島為例[J]. 青島理工大學學報,2013,05:29-33.
[2]宋超. 芻議城市規劃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J]. 科技展望,2015,20:22+24.
[3]孫遲,孫箐潞. 探究城市建筑色彩設計——以沈陽市為例[J]. 設計,2015,19:154-155.
[4]齊虹. 西方建筑文化對哈爾濱道外歷史街區的影響研究——以哈爾濱市道外靖宇商業街區為例[J]. 中國科技信息,2010,10:308-31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