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摘要】:隨著21世紀新能源發展和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追求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的一個終極目標。對于土木工程,人類最重要的生產活動之一,追求可持續發展也成為其發展的重要目標和發展關鍵。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的一個總稱,整個過程分幾個階段。但在建造過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人力等方便的浪費,本文大致從土木工程的準備和完成兩個方面討論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性,以解決發展帶來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
【關鍵字】: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 資源; 污染
【引言】:自本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人類對于自己的發展道路有了疑惑,傳統的發展模式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包括資源危機,各種不可再生能源全面告急,尤其是水資源的枯竭,給某些地區人們的生活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土地沙漠化嚴重,耕地的喪失使得人們的食物產量減少的問題迫在眉睫;還有環境污染造成的臭氧層空洞等一系列問題。在維基百科中,有對可持續發展較為準確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遠發展的經濟增長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之一。而對于土木工程而言,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方向,制定可實施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那么最后,目前這種以資源和人力消耗浪費為主要動力的發展一定會走向沒落。因此,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
1、我國土木工程目前的發展狀況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土木工程發展突飛猛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土木工程日漸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尤其是近幾年,高層建筑發展飛速。據統計,我國近幾年的建筑,不僅在數目上越來越多,在建筑高度上也是越來越高。我們無法忽視,土木工程在實踐和研究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這巨大的成就也帶來了不少的問題,資源浪費、人力安排不合理等問題在發展中愈發突出,甚至成為制約土木工程未來發展的瓶頸。因此,我國現在土木工程處于一個重要的轉型期,如何平穩、健康地發展是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2、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準備階段
在土木工程的準備階段,存在著大量的材料使用不合理、資源浪費等狀況。而拯救這一現狀的關鍵就是生態材料的使用與推廣。
傳統的土木材料大概有鋼材、水泥、混凝土、木材、瀝青等。這些傳統的材料雖然推動了土木工程的發展和改革,但在生產、使用過程中,會造成大量的資源和能源消耗,并且還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而綠色、生態能源的提出給我們未來的發展指了一條明路。生態建筑材料不僅能夠擴展人們的活動空間,而且在制作過程中,能源消耗少,使用過程中,污染排放小。因此,今后,我們不僅要引進先進的技術,淘汰一些能源消耗大的舊設備,減少環境污染,更要節約有限的資源,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推廣綠色新能源、生態新材料。
3、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戰略——使用和完成階段
考慮土木工程的后期階段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方面,可以從兩型社會的提出中汲取經驗,可持續發展中的重要節點主要是資源,能源和環境,如何考慮在土木工程的后期階段包括建筑物和自然地形合理的破除和重建,工程中資源調用和節約,以及工程廢物的再利用,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和環境對工程的作用,對于工程結構未來的可能性考量,對于工程落成后的一些持續改進以及對于工程的拆除和后續影響的計劃等。
一項工程對于人類來說往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光是從成本來說就是很難以估量的,最大且不可忽視的花銷則是時間,從開始的設計階段一直到投入使用,甚至直至破除,每一個階段都會經歷一段漫長的過程,而在漫長的過程里土木工程本就會產生消耗產生廢物,因此在初期的設計就應該對這個工程的生老病死有種充分充足的考量,我們常常能夠理解在戰爭在政策中決策者設計者眼光所能夠發揮出的作用往往是決定性的,因此信息獲取,信息分析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為往往一旦一個項目落成,我們想要對其進行修改或者整飭就是非常勞民傷財甚至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在工程的使用過程中,維護保養的環節也同樣不可忽視,同樣比較歐美國家的高速公路和我國的高速公路,從路面厚度來看我們能夠感受到結構不同和保養維護不同所帶來的直觀體驗,歐美國家的高速公路厚度往往能達到50cm左右,而我國大部分高速公路的路面厚度只有20cm左右,這樣的差距帶來明顯區別是高速上車輛的行駛速度以及由此帶來的不同的經濟效益,因此,初期的看似微小投入和設計往往能在以后的使用維護中被放大,形成所謂的蝴蝶效應。
工程在達到他的設計使用年限時,就應該合理地予以破除,而將其無法再繼續發揮的作用所占用的資源解放出來,進行新的生產和再利用,在這一環節,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加明確的得到了證實。
4、土木工程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土木工程是人類對大自然世界最直接最宏觀的改造,它反映著人類對于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認知,以及人類文明的發展水平,顯然,我們正在往更高的水平邁進,可持續發展無可辯駁地成為這個進步的風向標;縱觀人類發展的歷史,總是歷經波瀾,直至今日我們尚不能排除在這顆星球上有存在過比人類文明更加進步的文明,它們是否存在是否被毀滅過,因此,無論對于一個存在著或者存在過的文明來說,延續才是它的生命,延續也即是它的一切,而實現這個既明確又困難的目的的方式顯然在當代已經有了確切的解答:在很多理工類學科中,循環持續無窮是一種美和智慧的象征,它包含著最深刻的真理,土木工程更是需要在可持續發展中獲得升華,獲得進化的一個學科,它與大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息息相關,時至今日,我們已經發現我們在探索的過程中走上了岔路,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錯過了正確得轉折點,而這樣的代價最直觀的現實舉證即是近代200年整個生物圈自然圈部分不可逆轉的破壞,這需要我們利用土木工程專業知識來發展推動實現可持續,同時我們也將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土木工程這個行業以及領域中進行普及和推廣,這樣我們的土木設施我們的設計我們的制造才可以成為夢想中的永動機中的一枚永不停歇的齒輪。
結論:
在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土木工程要想取得更加長足的發展,只有深化革新,從材料、施工等方面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在技術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楊茹,周波,秦振濤. 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研究[J]. 生態經濟,2010,(08):125-128.
[2]何燦,張克. 論土木工程的可持續發展[J]. 今日科苑,2013,(1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