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芝瓊,李蘊成,高春燕,張曉云,申元英
(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PBL教學模式在大理大學留學生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實踐
袁芝瓊,李蘊成,高春燕,張曉云,申元英*
(大理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目的:旨在研究PBL教學模式對留學生預防醫學實驗教學效果的提升,探尋適合留學生教育的模式,提高留學生預防醫學知識的水平。方法: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抽取大理大學2005級、2007級至2011級臨床醫學全部留學生,2005級、2007級、2008級采用傳統LBL教學模式,共計207人,2009級至2011級采用PBL教學模式,共計251人,對兩種教學模式下的預防醫學實驗課成績進行評價。結果:相同教學方式下不同年級間留學生的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不同教學方式下留學生的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63,P=0.000)。結論:與傳統LBL教學模式相比,在PBL教學模式下留學生預防醫學成績有顯著提高。
PBL;教學模式;留學生教育;預防醫學;實驗教學
隨著教育國際化,大理大學醫學專業留學生日趨增加,留學生教育教學成為教師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開展教學,與傳統講授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較,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比較適應留學生教學特點,是留學生教學中一種合理有效的方法〔1-2〕。由于社會上重治輕防的觀念影響,且預防醫學產生的效果多為遠期效應,所以部分臨床醫學生對預防醫學學習不夠重視,缺乏主動性〔3〕。大理大學開展了部分關于留學生教育的研究,但涉及預防醫學課程的較少〔4-8〕。通過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本文總結了PBL教學法在大理大學成建制臨床醫學留學生(MBBS)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情況,旨在探尋適合我校留學生預防醫學的教育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1.1研究對象采用分層整群抽樣法抽取大理大學2005級、2007級至2011級臨床醫學全部留學生,其中2005級134人,2007級38人,2008級35人,2009級37人,2010級66人,2011級148人。
1.2研究方法2005級、2007級、2008級采用傳統LBL教學模式,共計207人,2009級至2011級采用PBL教學模式,共計251人。各級留學生均來自于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各級專業基礎課程、預防醫學理論及實驗教學大綱、學時、教材及授課教師均無太大變動。
1.2.1 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 在了解留學生的知識結構背景、留學生祖國國情的基礎上,以因材施教和培養基礎理論知識扎實并具有解決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醫學專門人才為主旨,制定教學計劃。
1.2.2 改進教學方法 針對以往留學生預防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教學實踐中,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整合教師、病例、技術設備等資源,最大化服務于教學,保證教學質量。并不斷完善留學生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對留學生出勤率、課堂學習參與度、實驗報告評定、綜合能力評價等進行規范化管理,及時調整修正,提高教學效率。
1.2.3 強化教學師資力量培訓 利用各種資源,加強教師英語口語及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培養,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技能,保證高效率的課堂教學。
1.2.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ˉ±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和t檢驗,α取0.05,以P≤0.05判斷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相同教學模式下不同年級留學生的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表1、表2可見,相同教學模式下不同年級間留學生的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分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00)。結果顯示在傳統LBL教學模式教育組中,2007級留學生的成績較高,在PBL教學模式下,2009級留學生的成績較低,可能因不同年級留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管理方法不同所致,隨著教學方式與管理方式的不斷改進,留學生的成績出現明顯的上升趨勢。

表1 LBL教學模式下大理大學不同年級留學生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分布

表2 PBL教學模式下大理大學不同年級留學生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分布
2.2不同教學模式下留學生的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由表3可見,不同教學方式下學生的成績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1.063,P= 0.000)。PBL教學模式下預防醫學實驗成績比在傳統LBL教學模式下預防醫學實驗成績有顯著提高,在教學管理手段完善的前提下,主要與PBL教學模式更容易激發留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有關。

表3 不同教學模式下大理大學留學生預防醫學實驗成績分布
3.1 PBL教學模式能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實驗教學對提高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動手能力、預防醫學的思維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還能潛移默化地轉變學生的觀念,強化確立預防為主的思想,將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9〕。
本研究顯示,采用PBL教學的班級成績比采用傳統LBL教學的班級的成績要好。分析其原因,傳統的講授教學法中,教師難以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進度,學生始終處于被動接受狀態,難以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10〕。PBL教學模式則強調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小組討論及自學。PBL教學模式打破學科界限,圍繞問題編制綜合教程,以塑造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創新力和獲取新知識、有效運用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為教學目標。PBL教學模式與傳統LBL教學模式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學習、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協作精神,從而使學生的學習效率得以提高。
3.2 PBL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3.2.1 PBL教學模式下任課教師的英語口語及分析問題的能力均有待提高 PBL教學模式需要任課教師具有很好的英語聽說能力和現場組織應變能力,同時需要加強對留學生各國相關知識的了解。因此任課教師應提高國際人文素養,學習各國的人文知識,以便更好地結合課程進行講解和學習。此外,還應加強課程組成員的英語口語和專業英語的訓練和應用。
3.2.2 信息化教學手段不夠全面 大理大學全英文的教學素材較少,教學所需的快捷網絡環境在學生宿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應積極應用大理大學校園網圖書館數據庫進行建設,提煉PBL教學中的典型案例素材,構建教學案例素材庫;運用實景動畫等視頻資料作為PBL案例素材,加強其直觀性、生動性;用好MSN等網上實時交流平臺,并購買相應的全英語專業教學資料。
3.2.3 評價體系不完善,無法科學地評價PBL的教學效果 目前只能采取簡單的根據成績評價教學效果的方法,無法對整個過程進行全面系統的評價,還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接受度和參與度的分析,建立有效的評價體系。
綜上所述,21世紀是預防醫學的時代,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臨床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擔負著重要使命。教學模式直接關系到預防醫學的教學質量,因此,必須加大教育教學改革的力度,真正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強化預防意識,培養出高素質的新型人才。
〔1〕朱肖菊,霍麗麗,朱朝輝.PBL與TBL相結合教學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4(2):44-45.
〔2〕蔡懿靈,李敏,李正銀.PBL在外軍留學生預防醫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醫學教育探索,2010,9(5):705-706.
〔3〕王強,陸榮柱,李君榮,等.臨床醫學專業留學生《預防醫學》的教學實踐與探索:理念與能力〔J〕.西北醫學教育,2013,21(3):534-536.
〔4〕楊冠英,申元英,袁芝瓊,等.南亞留學生衛生學實驗教學的實踐〔J〕.大理學院學報,2010,9(6):85-87.
〔5〕李燦委.醫學留學生流行病學實驗教學的實踐〔J〕.大理學院學報,2010,9(12):83-85.
〔6〕周靜華.對南亞留學生醫學生生物化學實驗教學質量的探討〔J〕.大理學院學報,2011,10(2):83-85.
〔7〕王靜.對大理學院南亞留學生教學管理的思考〔J〕.大理學院學報,2015,14(2):90-92.
〔8〕楊穎.對云南省醫學類南亞留學生學生管理的思考〔J〕.大理大學學報,2016,1(2):96-100.
〔9〕任香梅,何慶峰,張美榮.臨床醫學專業衛生學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9(5):539-541.
〔10〕孫貴香,袁肇凱,張冀東,等.“PBL+LBL”模式在中醫診斷學教學中的實踐〔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1):138-140.
On the Practice of PBL Teaching Mode in Experimentof Preventive Medicine i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of DaliUniversity
Yuan Zhiqiong,Li Yuncheng,Gao Chunyan,Zhang Xiaoyun,Shen Yuanying*
(College of Public Health,Dali University,Dali,Yunnan 671000,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PBL teaching mode for improving the effect in preventive medicin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to explore suitable mod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education,and to improve their level of mastering knowledge with preventive medicine.Methods:A cluster stratified sample of all international medical students of 2005-2011 in Dali University were investigated.The traditional LB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207 students of 2005 to 2008,while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was used in 251 students of 2009 to 2011 for evaluating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experiment results.Results:The preventive medicine experiment grades different grade students of under the same teaching method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P=0.000).The grades in different teaching modes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t=21.063,P=0.000).Conclusion:Comparing with traditional LBL teaching mode, the preventive medicine experimentgrades ofinternationalstudents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under the PBL teaching mode.
PBL;teaching mode;internationalstudenteducation;preventive medicine;experimentalteaching
G64
A
2096-2266(2017)04-0098-03
10.3969/j.issn.2096-2266.2017.04.028
(責任編輯 劉英玲)
大理大學第四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院教發〔2011〕18號)
2016-10-17
2016-11-21
袁芝瓊,講師,主要從事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研究.
*通信作者:申元英,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