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普
2016年,中國汽車市場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4.5%和13.7%,連續8年穩居全球第一大汽車市場位置。這是《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記者近日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獲得的最新數據。
截至5月4日,2016年A股全部27家整車類上市車企年報均已出爐,《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對這些車企的年報分析發現,汽車市場迎來景氣周期,國內整車類上市車企有超過八成業績穩步增長;自主品牌汽車的爆發式增長,讓此塊業務成為上市車企的“利潤奶牛”。不過,車企的老虧損大戶業績仍無改觀,依舊深陷巨額虧損的泥淖難以自拔。
上汽穩坐頭把交椅:每天營收20億 吉利成黑馬:營收勁增78%
國內實力最強的六大汽車集團包括上汽集團、北汽集團、東風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和長城汽車。
上汽集團作為當前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也是整車類上市企業中市值最大的,2016年該公司經營業績穩步增長,全年實現總營收7564.16億元,同比增長12.82%,凈利潤320.09億元,同比增長7.43%,相當于每天營收20億元,每天凈賺近億元。靠著驕人的業績,上汽集團多年來穩坐國內上市車企“頭把交椅”。
其余五大品牌的整車銷量均過百萬輛,銷量最高的是東風汽車,達到315.68萬輛,營收和凈利潤也分別達到1224.22億元和144.65億元;銷量最低的是長城汽車,為107.45萬輛;營收和凈利最低的是廣汽集團,分別為494.18億元和62.88億元。2016年這五大品牌汽車的營收總和為4651.98億元,僅占上汽集團總營收的61.5%。
在六大汽車集團之外,還有一匹黑馬——吉利汽車。年報顯示,2016年吉利汽車總營收為537.21億元,同比勁增78.3%;凈利潤為51.7億元,同比激增125.9%,成為汽車行業增速和成長最快的上市車企。
2016年吉利汽車合計銷量為76.59萬輛,同比增長50.2%,初步估算單車售價從2015年的5.9萬元增長到7萬元,單車利潤由4433元上漲到6750元,同比增長六成左右。
吉利汽車公關總監楊學良表示,吉利汽車之所以會有如此強勁增長,得益于母公司吉利控股在研發方面的巨額投入。過去三四年中,吉利控股每年在研發方面投入超過100億元,占其營業額的15%,遠遠高于行業3%~5%的平均水平。
自主品牌汽車成“利潤奶牛”
2016年上市車企自主品牌汽車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為國內汽車市場的一大亮點,其中上汽集團旗下的自主品牌汽車增長迅猛,全年銷量突破32萬輛,同比增長89%。
北京汽車的自主品牌汽車保持加速增長態勢,去年毛利首次轉負為正,由此帶動北京汽車的凈利潤水平迅速提高,由2015年的33.19億元提升到63.67億元,利潤增速也由2015年的負增長26.43%轉為正增長91.9%。
2016年,長城汽車推出近20款全新及改款車型,聚焦自主品牌的SUV戰略,哈弗SUV銷售量高達93.80萬輛,同比增長41.58%,連續14年保持全國SUV銷量第一。
長安汽車自主品牌處于高速成長期,從2015年實現扭虧為盈起,2016 年實現凈利潤6.6億元,同比增長26.9%,長安汽車以近60%的自主品牌占比領先國內汽車行業,銷量穩居第一。
在自主品牌領域,長安汽車、長城汽車和吉利汽車居于第一陣營,2016年長安自主品牌乘用車以128.4萬輛的累計銷量穩居自主品牌之首,長城以107.45萬輛的成績屈居亞軍,吉利汽車則以76.58萬輛的成績緊隨其后。
2016年廣汽集團自主品牌銷量同比增長90.66%,市場占有率達5.89%,廣汽三菱、廣汽乘用車SUV和國產Jeep產品銷量大幅攀升。廣汽乘用車為集團貢獻了30.43億元的凈利潤,自主品牌成為盈利能力最強的板塊,占據集團凈利潤的“半壁江山”。
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強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70萬輛,同比增長53.0%。具體到上市車企,幾家主要的新能源車品牌的銷售增長都非常強勁。
比亞迪年報顯示,其2016年的營收為1034.72億元,同比增長29.32%;凈利潤為50.52億元,同比增長78.94%。其中,新能源汽車整體營收346.18億元,約占總營收的33.46%,營收同比增長80.27%。
比亞迪在年報中表示,其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43萬輛,其中,新能源乘用車銷量近8.6萬輛,增速高達65.41%;純電動大巴銷量超1萬輛,同比增長120.68%。比亞迪全新F3和宋成為其銷量的最大貢獻者,去年全新F3銷量為13.01萬輛,宋全年銷量超過10萬輛,比亞迪新能源車E5、E6等車型的銷量也增長迅速。
第一電動網數據表明,2016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占據全球市場份額高達13%,占據中國市場份額高達23%,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營收也是比亞迪收入和利潤的重要來源。
江淮汽車2016年實現營收524.91億元,同比增長13.16%;實現凈利潤11.62億元,同比增長35.49%。2016年,江淮汽車新能源乘用車銷售18369輛,同比增長74.59%。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汽集團、北汽集團以及廣汽集團的業績也可圈可點。
2016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在e550、e950的帶動下強勢增長,全年銷售超過2.5萬輛,同比增長85%。
廣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因為基數低而顯得發展勢頭最強勁。年報數據顯示,廣汽集團2016年累計銷售新能源乘用車3665輛,累計同比增長156.29%。

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北京品牌繼續保持純電動新能源車的行業領先地位,全年實現新能源車銷量4.8萬輛,同比增長138.7%,最高月銷量紀錄突破7000輛。
老虧損戶業績仍未好轉
在上市車企中,傳統的虧損大戶依然集中在一汽轎車、一汽夏利和金杯汽車等企業。
年報顯示,一汽轎車2016年實現營收227.10億元,較上年減少14.83%;實現凈利潤-9.54億元,較上年減少1902.38%。同期,一汽夏利營收 20.25 億元,同比下降 40.5%;凈利潤 1.62 億元,同比增長 799.2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虧損高達16.77 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在年報中,一汽轎車和一汽夏利兩家上市車企對于解決同業競爭承諾超期未履行后的最新計劃方面,依然沒有給出任何實質性進展,讓關注此事的股民們頗為失望。
2016年,商用車生產企業金杯汽車營收為48.01億元,同比增長3.52%,凈利潤為-2.08億元,同比下降683.03%。盡管2016年獲得過政府補助,但仍難彌補其巨額虧損。
對于虧損原因,據其之前發布的業績預告稱,主要由整車銷量大幅下降和其下屬俄羅斯子公司虧損所導致,而從其合并利潤表提供的數據來看,虧損的原因主要是營業成本、稅金及附加金額、財務費用的增長。
數據顯示,金杯汽車2016年營業成本為41億元,與2015年的38.61億元相比增加了2.39億元,其中,整車業務和零部件業務的經營成本分別為13.15億元和27.15億元。綜合兩者經營利潤看,金杯汽車虧損主要在整車業務,2016年,整車毛利率為-3.97%。因此,對于金杯汽車來說,整車賣得越多,虧損也越多。現階段,對于連年虧損的金杯汽車來說,如何扭虧增盈、保住殼資源,才是重中之重。
車企分紅土豪和鐵公雞
記者查詢財報發現,財大氣粗的上汽集團在分紅回饋股東方面最為闊綽。2016年上汽集團計劃以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送現金紅利16.50元(含稅),共計派發192.78億元現金,占公司凈利潤逾六成。最近3年上汽集團累計現金分紅高達486.06億元。
宇通客車在高送轉和分紅方面也不小氣。2016年該公司實現凈利潤40.44億元,其分紅方案是以現有總股本為基數,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0元(含稅),現金分紅金額高達22.14億元,占凈利潤五成以上。在此之前,宇通客車于2014年實施了每10股轉5股派10元的送轉方案,共計分紅14.77億元,占當年凈利潤的56.55%;2015年又推出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15元(含稅)的分紅方案,總計35億元凈利潤,就拿出33.21億元進行現金分紅,占凈利超過九成,被稱為“史上最牛分紅手筆”。
曾因連續兩年未分紅,被稱為上市車企“鐵公雞”的比亞迪,2016年受益于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爆,收獲頗豐,因此年末實施每10股派現金3.67元的分紅方案,分紅總金額達到10.01億元。
金杯汽車自1994年上市以來就沒提過分紅的事情,被股民稱為“鐵公雞”中的“戰斗機”。同樣一毛不拔的還有亞星客車,從2003年至今10多年了,從未分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