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冬琴
在中國建筑工程總公司(下稱“中國建筑”)總經理王祥明的辦公桌上,放著一個中央電視臺新臺址的建筑模型。這個造型獨特、技術難度很高的特大型項目是中國建筑承建的代表作之一。
如今,在中央電視臺身側,中國建筑建設的國貿三期、中國尊等超高層,正在刷新北京的天際線。
作為全球最大的建筑投資建設集團,中國建筑承建了全世界一半以上的超高層建筑。乘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東風,中國建筑正把“中國高度”帶出國門——印尼雅加達標志塔(東南亞第一高樓,638米)、俄羅斯聯邦大廈(歐洲第一高樓,420米)、肯尼亞內羅畢哈斯塔(非洲第一高樓,300米)……這些項目既拔高了當地城市天際線,也為中國建筑贏得了廣闊商機。
5月5日,中國建筑總經理王祥明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專訪時說:“在落實‘一帶一路倡議過程中,誰的態度最堅決、行動最迅速、措施最有力,誰就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提升與發展?!?/p>
在“一帶一路”上迎來國際化戰略收獲期

《中國經濟周刊》首席攝影記者 ?肖翊I攝
在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設計高度438米的吉隆坡標志塔正以4天一層的速度“長高”,建成后將成為吉隆坡的又一地標建筑。
吉隆坡標志塔于2016年4月2日開工,計劃2018年9月底竣工。在30個月的時間內要完成總體高度438米、建筑總面積38萬平方米的工程,“中國速度”在當地引起了廣泛關注。
王祥明告訴記者,截至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超高層建筑(建筑高度300米以上),有三分之一在中國;在建的超高層建筑,三分之二在中國。僅中國建筑就建造了中國90%的超高層建筑,算起來中國建筑承建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超高層建筑。
“超高層是中國建筑的傳統優勢,我們有非常先進的建造技術,居于全球領先地位。通過吉隆坡這個項目,我們也把建造的核心技術、建造標準,包括對當地工人的技能培訓都帶出去了?!蓖跸槊髡f。
目前,中國建筑已在“一帶一路”沿線45個國家布局布點。伴隨著一系列標志性項目的落地,中國建筑也步入了公司國際化戰略的收獲期。
3月24日,在中澳兩國總理的見證下,王祥明與澳大利亞BBIG公司董事長Jonathon Young共同簽署50億澳元(約合37.5億美元)的西澳省基礎設施一攬子項目合作備忘錄。這是一個包括港口、鐵路基礎設施和PIOP鐵礦石資源礦山為一體的大型綜合建設開發項目,是中國建筑首次進入澳大利亞市場。
王祥明告訴記者,從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中國建筑境外累計簽約601億美元,完成營業額337億美元,占公司海外經營30多年來整體指標的44.4%和39.2%。“去年,在‘一帶一路倡議帶動下,公司海外營業收入首次突破百億美元,海外經營又上了一個大臺階。”
共享發展成果
除了建造很多“地標建筑”,中國建筑在“一帶一路”沿線承建的一批基礎設施工程項目,也推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在非洲的剛果(布),首都布拉柴維爾到經濟中心黑角距離500多公里,交通不便嚴重制約當地經濟發展。法國企業曾花費數十年規劃穿越當地原始森林的公路,但終因困難太大而放棄。
2015年,由中國援助,用中國技術、中國標準、中國施工企業來建設的剛果(布)國家1號公路建成通車。由此,兩地交通時間縮短到四分之一,運輸量增加了10倍。“剛果(布)總統薩蘇參加通車典禮時,對中國政府、對中國建筑表達了崇高的敬意和感謝。他把這條路命名為‘1號公路,說這是剛果(布)通向未來之路。”王祥明對記者說,“我們‘走出去一定要和當地經濟發展需要、民生需要結合起來,只有這樣,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在巴基斯坦,白沙瓦—卡拉奇高速公路(蘇庫爾—木爾坦段)的建設,也解決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的發展瓶頸。這條公路全長392公里,合同金額29億美元,是中巴兩國領導人直接推動的“中巴經濟走廊”最大的交通項目,建成后將成為連接巴基斯坦南北的經濟大動脈。
“我們僅這一個項目就給當地提供了一萬多個就業崗位,并出資培訓當地勞務工人;而且大量使用當地的建筑材料。”王祥明對記者說,曾經,中國的建筑企業“走出去”,靠的是低成本的勞動力和建筑材料,現在,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要融入當地,“本土化”是必須堅持的重要策略。
“我們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發現,每個國家最關注的就是就業機會。目前,中國建筑海外公司本土化程度都很高,美國公司本土化程度最高,98%員工是當地人。海外公司本土員工占比都在50%以上,已經實現了屬地化。”王祥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