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麗燕
新課標指出:“學生在入學之前已具有初步的聽說能力,小學階段應在此基礎上,規范學生的口頭語言,提高口語交際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能力,培養良好的聽說態度和語言習慣。”這就要求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依據小學認知特點,利用教材優勢,抓住課堂這一陣地,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怎樣上好口語交際課,有許多問題值得研究。
一、口語交際的重要性
口語交際:口語交際是指交際者出于某種社交需要,運用連貫標準的有聲語言傳遞信息、表情達意的社會活動。口語交際作為一種有目的的語言活動,是在動態的語境中運用口頭語言接收對方信息,同時把自己的思想情感傳遞給對方的過程,它具有及時性、流動性、現場性、綜合性等特點。
“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這說的是東周顏率憑一己之辯,在列強中保全九鼎的故事。其實,對每一個正常人而言,言語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生活素養和一種生存能力。
生活有多寬廣,語文就有多寬廣。百余年來,雖然關于語文學科的性質問題一直被普遍關注,尤其是工具性、思想性以及人文性的關系問題一直在學術界爭論不休,但是,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工具性,一直為各方一致認同。而口語交際是語文學科發展的過程中,其在學科中的地位雖有所變化,但始終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進行口語交際時存在的問題
1.偏離預定目標
課堂教學中的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教學目標下開展的。可是,學生在交際過程中常常出現把握不住話題,偏離目標的現象。如教學《該怎么做》時,我先請同學表演了小松不小心打碎花瓶的片斷,然后讓學生討論:如果你是小松,打碎花瓶以后,你該怎么做呢?有的認真地出主意說:“把打碎的花瓶藏起來。”有的說:“可以用自己的零花錢再買一個一模一樣的花瓶。”這時,有個同學馬上說:“沒錢怎么辦?”“先問叔叔借一點,以后再還給他。”“可以和賣花瓶的阿姨商量一下,先把花瓶拿回家,等爸爸忘了這件事,再問爸爸要錢還給阿姨。”眼看學生把討論的目標轉移到了幫小松借錢的問題上,這顯然是偏離了交際的預定目標。
2.參與面不廣
口語交際課的教學中,往往是少數喜歡表現的學生樂于侃侃而談,而多數學生特別是一些性格內向的學生總是處于“傾聽者”的角色。
3.口語表達不清
低段的孩子,由于年齡、身心等特點,在語言組織能力方面較弱,他們樂于表達卻往往表達不清,意思含糊,令傾聽者很難知道他們要表達的意思。
4.交際技能弱
在當前的口語交際教學中,教師往往重口語訓練而輕交際指導。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訓練目標提出“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的要求,我們在口語交際課的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口語交際時的情感、態度和文明用語等交際技能的指導與訓練。
三、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基本策略
1.學會傾聽,尊重別人
同學之間的人際關系直接影響著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為此,教師要妥善處理好學生之間的關系,努力營造一個輕松的積極的班級口語交際環境,特別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即認真聽別人說話,訓練自己的聽辨能力;學會賞識,即要學會欣賞同學,尊重同學,不挖苦嘲笑同學,尤其在評價時,態度要真誠,要先肯定閃光點,再委婉提出不足之處,讓意見聽起來順耳,使同學能舒心地接受;學會合作,即要具有角色意識,不管在課堂上扮演什么角色,都要共同遵守活動規則,努力去演好。
只有專注、耐心地聽別人的講話,你才能了解別人所要表達的意思。沒有聽清就發表意見或打斷別人是不尊重別人的表現。低年級兒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尤為重要。教學中我適當采用聽后復述要點的方法,來促使學生養成傾聽別人講話的習慣。例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說說我的家》時,不光讓學生說自己的家,還要學生說說從其他小朋友的介紹中你了解到了哪些同學的家庭,讓學生在講的同時還要認真聽別人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學會傾聽,才能讓其他同學有表達的機會。
2.消除膽怯,積極評價
低年級的學生步入小學學習時間仍然不是很長,多數膽子小,說話聲音輕,怕說錯話,怕別人笑話,怕老師批評。“情動而辭發”,而情感的萌動需要良好的外部氛圍作為土壤。在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中,學生的身心處于放松狀態,不必擔心指責和奚落,交際的情感易于被誘發,交際的欲望易于被點燃。因此,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讓自己作為一名聽眾、朋友,成為學生中的一員,和學生聊聊天,討論討論,做做游戲,通過會意的眼神,和藹可親的神情,溫和熱情而激烈的話語等方式來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來消除學習的膽怯心理。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發言,筆者都給予肯定、表揚或獎勵,即使說得不好的,筆者也不訓斥,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你說得真棒!”“你的聲音真響亮!”“你說得生動極了!”“你還會用這個詞真不簡單!”“你能一下說這么多,真厲害!”這些話都是我上課常掛在嘴邊的,小五星、大紅花、卡通圖片等小禮物更是我常獎勵給學生的,學生們聽到表揚,看到獎勵,十分高興,覺得和同學、老師交流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都十分喜歡口語交際課,對于學生說得特別好的,我會請他到臺前說給大家聽,并向大家介紹經驗等等,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
如我上《有趣的游戲》時,先和學生一起玩游戲,營造一個其樂融融的環境,然后才開始口語交際。學生互相說這些游戲的玩法和有趣之處。當幾位膽小的學生不敢說時,我就給以親切的微笑:“慢慢說,你肯定能說好”。“你的聲音真好聽,能讓喜歡你的好朋友聽得更清楚嗎?”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我就用贊賞的話語鼓勵孩子:“你講得太棒了!”、“你越來越勇敢了!我很愿意和你交朋友!”適時的引導和鼓勵給予學生莫大的動力。一時間,課堂上三五成群,七嘴八舌。在這種親切、和善、民主的人際氛圍中,能言善道的孩子變得更為侃侃而談,沉默寡言的孩子也能拋開顧慮,盡情交流。
總之,口語交際課是新課程為了培養學生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而設置的新課型。發展語言,培養和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