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躍
在茶產業轉型升級過程中,印江自治縣突破既有的銷售格局,利用電商平臺開啟新局面,著力打造中國茶葉市場中的“印江品牌”。
在印江自治縣體育廣場的外側,有一排裝修明快、涵蓋印江十余個鄉鎮的O2O線下體驗店,一根網線,一臺電腦,印江把茶葉賣到全國各地。
“酒香也怕巷子深,茶也一樣。”纏溪鎮湄坨村支書李文志說。在原有銷售渠道受阻的情況下,2015年4月,初中文化水平的李文志帶頭成立了湄坨村茶葉合作社,首先在“1688”批發平臺上線,三個月后,湄坨村茶葉合作社在“淘寶網”零售平臺上線。梵凈山翠峰茶、梵凈山佛珠茶、梵凈山古樹紅茶……順著網線,掙脫高山峻嶺的束縛,打開印江茶葉銷售新局面。
李文志帶著茶葉走向電商道路之前,發生一個小插曲。穿過湄坨村的303省道,曾經是連接銅仁市東西五縣的唯一通道,全村2700畝茶地產出幾乎全部依靠路邊市場進行售賣。2013年,杭瑞高速公路大思段通車,303省道的交通地位被取代,由此帶來的市場繁榮一夜之間消失殆盡。長期依賴路邊市場銷售的茶農,在突如其來的改變面前措手不及。
“電商是湄坨村茶農抓住的一個機遇。”李文志坦言。目前,湄坨村茶葉合作社線上銷售茶葉達100多萬元,直接引導線下交易達200萬元。以線上銷售數據分析市場需求,指引各個品種的茶葉生產,提高了茶園的產出。
湄坨村茶葉合作社的茶葉網上熱銷,受到省、市領導的關注,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秦如培,銅仁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晏等先后到合作社視察和指導工作。去年3月,李文志作為全省農村電商優秀代表,受邀參加省委省政府在北京舉辦的貴州省大數據成果展。說起成就,這個40多歲的土家族男人臉上充滿自豪。
2016年4月,印江成為全省唯一同時獲得“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返鄉農民工創業試點縣”“全省電商扶貧示范縣”項目的縣域,為印江打造茶葉電商創造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整個印江,注冊在籍的茶企258家,平均每6家茶企就有1家通過網絡渠道銷售茶葉。縣工業和商務局副局長任庭文介紹說,每天有超過一千個包裹運出印江。
發展電商,重在人才。印江“四措并舉”推動發展:周周有電商主題培訓、月月有產品上線、季季有營銷活動、年年有產業孵化。2015年10月至今,共計培訓1萬多人次。新寨鎮陳家村高峰組的付蘭正是電商培訓的受益者之一。
2012年,付蘭和丈夫文國勇注冊成立了梵凈山高峰茶業,2014年5月,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證,從事茶葉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新寨鎮街上,付蘭有一間大約十平方米的梵凈山高峰茶葉店,四周貨架上擺滿各個品種的茶葉。作為小微企業,自企業成立起,一直采用線下渠道自產自銷。直到2016年10月,才嘗試在“1688”平臺上經營梵凈山高峰茶業,上線銷售梵凈山翠峰茶、梵凈山毛峰茶、梵凈山綠茶、梵凈山針形茶等22個茶葉品種。
記者走進高峰茶業店時,付蘭正對著電腦處理訂單。兩個小時之前,她還在縣里的電商培訓課堂上聽講。付蘭高興地說,今天早上學習阿里巴巴搭建的微供管理平臺,今后通過微供管理平臺,可以把產品信息通過手機分享傳播。
付蘭說,今年1月份和2月份,梵凈山高峰茶業在“1688”平臺上銷售總額14000元。雖然數字不大,只有線下銷售額的一半,但付蘭滿懷激情,“全縣茶葉電商發展越來越好,我們有信心,今年電商平臺銷售額將超過實體店銷售額。”
付蘭的信心印證著印江茶產業正在開啟的新局面。湄坨村茶葉專業合作社和梵凈山高峰茶業公司,一舊一新兩個載體,是印江通過電商引領全縣茶產業轉型升級的縮影。
立足優質茶葉,以市場為導向,印江成立國資參股的混合所有制公司——貴州梵之源生態科技有限公司,依托印江完好的生態環境,種植優質無污染的茶葉,公司統一生產加工,統一品牌,統一銷售,以線下生產為支撐,以線上銷售為窗口,組建一支專業的電商團隊,致力于打造中國茶葉市場中的“印江品牌”。(責任編輯/蒙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