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紅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著清晰的目標指向,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國家將以核心素養體系為統攝,修訂學業質量標準、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并“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立德樹人進教材、進課堂,入腦入心,落實于行,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出臺。這一場全方位的改革,正在推動中國教育的升級換代。在此背景下,學校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學校管理需要轉型。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有著清晰的目標指向,即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以核心素養體系為統攝,國家將修訂學業質量標準、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并“協同推進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評價方式、考試命題等各環節的改革”。構建落實核心素養體系是素質教育的再出發,課改經過二十余年已進入“后課改時代”,明顯標志是立德樹人進教材、進課堂,入腦人心,落實于行,各學科核心素養的核心要素及其基本標準已確立,各學科的學業質量標準已出臺,一場全方位的改革,正在推動中國基礎教育的升級換代。在此背景下,學校管理需要與時俱進,學校管理需要轉型。
2013年3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采訪時提出,領導者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我們學校管理同樣要有“治大國如烹小鮮”的態度,做到頂層設計,全面規劃,多方協調,粗細有度,急緩有序,有條不紊,知行合一,穩步有效。
基于核心素養內涵,調整辦學理念及其目標
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觀,突出如何培養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需要貼緊學生發展的六大核心素養。核心素養背景下學校培養目標要承載培養出能夠健康發展、幸福生活、成功應對未來挑戰的人;要培養出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強的未來社會公民;要培養出高素養、講文明、有愛心、知榮辱、守誠信、敢創新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出臺,喚起我們重新審視學校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經過研討一實踐一提煉的過程,將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進行了修訂完善:辦學理念——“啟甘棠之新知,澍人才之德行”。“啟棠澍之新知”是希望學校教育秉承棠澍先賢、棠澍精神的傳統,鼓勵教師創新教學,學生追求新知?!颁瞬胖滦小笔峭ㄟ^學校求知力行的培養過程,為培養德才兼備、富于自主創新意識、全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打下扎實的基礎。這一辦學理念反映了學校的歷史文化積淀,彰顯學校特色,使“棠澍”二字蘊含其中,更富深意。辦學目標——“傳承與創新”。棠澍之子:承先賢,志光華!棠澍人既要秉持鄉賢精神,將造福桑梓的情懷銘記于心,將文明的火把代代傳承。同時,棠澍人將會是這樣一種形象:陽光,健康,胸懷對祖國的真摯愛懷和實現未來夢想的無窮動力。——既要傳承鄉賢精神,又要志在光耀中華!
廣州市花都區新華棠澍小學自開辦以來,一直以“以人為本,科研興校”為辦學理念,將以“勤勉、誠實、自強、進取”的校訓為辦學目標,即:勤勉為求學立業之本;誠實為立身修德之本;自強為立人發振之本;進取為發展創新之本。學校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的修訂完善與實施,有效地促進學校的全面改革與提升。學生的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有了明顯增強。
適應核心素養要求,調整學校管理機構設置
修訂完善了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怎樣才能讓新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目標落地?怎樣構建落實核心素養的管理體系?怎樣讓立德樹人進教材、進課堂,讓核心素養與三維目標融合創新。我們認為,首先需要重新設置與調整學校管理機構,從行政機構上確保以核心素養落實來實施教育教學。
將核心素養落地,重新設置與調整學校管理機構,是來自學校實際教育教學工作的推動。如,我校在語文學科開展科學課堂的研究,搞一個綜合項目學習,需要各學科配合,但因為是語文學科組的活動,無法協調數學組、英語組等相關的學科組教師,再加語文學科組長個人無權協調課程調換與課程整合,這么好主題項目不能得以實施。因此,我們將原教科室轉型為課程實施指導室與課程資源管理與調配中心,讓課程指導、協調、評價得到整合管理,讓跨學科項目學習、混齡學習從組織架構上保證順利實施。從行政機構上確保以核心素養落實來實施項目學習。
落實核心素養標準,整合課程開發設置和資源利用
學校課程設置的有機整合
核心素養將落腳點定位于“人”,超越了傳統的“知識”和“技能”,是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更高層次的整合與提升。在這一體系下,學會學科知識本身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形成應用知識和技能解決生活任務的能力與價值態度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增強整體性,強化各學段、相關學科縱向有效銜接和橫向協調配合”“開展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將相關學科的教育內容有機整合”將成為課程改革的方向,“課程整合”正在成為核心素養培育最為主要的路徑。如,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的研究性學習中的一個選題,在同一個年級、同一時間段,三個學科教材均安排有類似的實地觀察、調查、撰寫研究報告等學科實踐活動。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如果學科教材之間不統一協調,就會出現A科要用B科知識作為學習前提、基礎,而B學科還沒學或學的簡單。某些素養訓練、培養多次重復,實屬浪費。
課程整合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讓學生和教師一起,在真實情境中,圍繞生活問題,一起學習和創造知識,實現每一個人的自我成長,讓他們將來有能力促成社會的良性運轉,這才是課程整合的目的所在,才是“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的核心所在,才是核心素養落地的終極追求所在。
學校課程的開發
校史,是一所學校辦學育人的歷史和發展軌跡的真實記錄,是一本生動的教科書。校史及校史中人物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是教育引導學生學習做人、提升人格境界的寶貴、獨特的教育資源。我校擁有的光榮和獨特的校史,學校課程實施指導室與課程資源管理與調配中心,本著怎樣結合校史資源,讓立德樹人進教材、進課堂的指導思想,組織開發了校本德育教材《不老的勇士——徐亨先生》,并保證了課程的課時與課程教學質量的評估。
學校德育校本教材《不老的勇士——徐亨》。這是對學生進行愛校教育、愛家鄉教育、愛祖國教育的生動載體,我們學校的每一位品德老師都認真用好這本德育校本教材,讓它成為學生道德成長的催化劑。如,教學《軍旅戎馬抗日英將》一課,講徐亨爺爺為了追隨祖輩的救國道路,中學畢業后就參軍入伍,立志為被帝國主義列強侵略踐踏的中華大地而浴血奮戰,由于突圍救出了七十二位英國軍官和十幾位中國軍官,徐亨爺爺榮獲英國女皇授予O.B.E勛銜的殊榮。又如,教學《一片赤心兩岸搭橋》一課,講1988年開始,徐亨爺爺任臺灣紅十字會總會會長,12年任職期間,他引領臺灣紅十字會本著人道、博愛、服務的精神,除了在臺灣開展救援工作,同時也對大陸發生的各種重大災害極為關切,不遺余力地伸出援手,“一片赤心,兩岸搭橋”,徐亨爺爺為兩岸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一個個真實感人的故事,對孩子們的成長受益匪淺。孩子們從徐爺爺身上體會到了“愛國愛鄉、勵志奮斗、百折不撓、樂于奉獻的精神”。正是有了這種精神的引領,使棠澍小學創辦以來,每年學生思想品德評價合格率達100%,優良率在95%以上,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學風。
把握核心素養本質,將課堂教學改革升級換代
中小學課堂要從偏重“教學性的教學”走向“教育性的教學”,即從知識導向走向成長導向。教學要回歸育人本源,實現知識與道德、教書與育人、教學與教育整合。教學目標既要關注學科素養達成又要關注社會素養達成即關注成長后核心素養達成。即從單純三維目標達成提升到核心素養落實;從“知識核心”走向“素養核心”;從為學科而教走向為素養而教。
我們從語文課堂升級改革入手,以科學課堂研究作為語文課堂改革的平臺,讓語文學科教學,從“知識核心”走向“素養核心”;從為學科而教走向為素養而教。以下是我們正在研究與實施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分類”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歸類”:
通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分類”和“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的歸類”的研究與實施,在“價值標準”上有了明顯的收效。教學中“立德樹人”有了它應有的地位。明顯的提升是立德樹人進教材、進課堂,核心素養取代三維目標。
通過兩年的“語文科學課堂”的實驗,我們精細的發現,老師的課堂教學行為有了很大轉變,由原來一講到底的課堂變為了目標明晰,小組合作,講練結合的高效課堂;教學成績有了提高,抽測中許多班遠高于區平均水平學生的自信心,感悟能力,學習能力進步飛速,許多專家都對我校學生行為規范和文化素養贊不絕口。
運用核心素養導向,指導學校教育教學評價
學業質量標準是核心素養和教學內容有機的連接。質量標準是學生核心素養在學業上的具體體現。學生核心素養可以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狀況提供評判依據,通過將核心素養與質量標準緊密結合,用來指導教育評價,監測學生核心素養達到的程度,并最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旗性為基本原則,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具體細化為國家認同等十八個基本要點。
根據這一總體框架,我們針對學生年齡特點進一步提出各學段學生的具體表現要求。例如,
“健康生活”中的思想道德素養,我們提出的發展目標與評價項目為:
低年段(1-2年級)
1.初步具有愛父母、愛勞動、愛學校、愛班級體的思想感情;初步養成關心同學,誠實不說話,活潑向上的品質。
2.初步養成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
3.扶植分辨周圍生活事物的是非能力。
4.培養思想品德方面的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5.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懂得萬事萬物都是發展的、有聯系的。
中年段(3-4年級)
1.初步具有愛祖國、愛勞動、愛科學的思想情感;進一步發展愛學校,做事認真,勇敢正直、合群向上等品德。
2.初步養成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
3.初步形成分辨周圍生活事物的是非能力。
4.初步具有思想品德方面的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
5.初步懂得萬事萬物都是發展的、有聯系的。
6.服裝整潔大方,重大集會穿校服,佩帶紅領巾。
高年段(5-6年級)
1.初步具有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具有愛學校、愛班集體的感情;養成關心他人、認真負責、誠實勤儉、勇敢正直、合群協作、活潑向上等良好品德。
2.養成講文明、講禮貌、守紀律的行為習慣。初步具有遵守社會公德的意識。
3.進一步提高分辨周圍事物的是非能力。
4.進一步提高思想品德方面的自我教育的能力。
5.初步懂得看問題要注意全面、注意發展的思想方法。
6.服裝整潔大方,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朝氣蓬勃,重大集會穿校服,佩帶紅領巾。
根據核心素養特點,創新家校合作育人新模式
家庭教育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優勢和先決條件。因為家庭教育不僅是孩子教育的起點,更具有長期性、連續性。因此,我們期望所有有孩子在我們學校就讀的家庭和家長們要盡快樹立“大素質觀”,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的綜合素質。我們知道,學校能教給學生共同的課程、共性的知識,但要求學校對每一個學生提供全面的個性化的甚至是最精到的素質教育是不現實的。那么,我們對個性多元、聰明活潑的孩子又怎么教育呢?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長,進行個別的適合孩子個性特點的教育,以此作為“學校教育”的補充,才是家庭教育的本質屬性和主要任務。打個最簡單比方,在學校吃“大鍋飯”,是能管飽并營養基本有保障的,但要進補還得回家“開小灶”。針對不同的孩子,“該補鈣的補鈣、該補鋅的補鋅。”比如可以請名師、專家,培養特長;有條件的,不妨讓孩子多動手,多操作,多實踐等。
家校協作是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抓手之一。搞好家校協作,一定能更好地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因此,我們非常重視加強學校與家庭的協作。比如,開設家長學校、成立學校家長委員會等。一方面進一步促進家校溝通,使家庭與學校目標一致、教育互補。男一方面積極交流教育觀念和方法,相互提高教育質量。做到“校訊通家家通,教育信息隨時通,信息溝通一點通,情況交流及時通”。我們還通過優秀教師及教學有方的家長進行授課或介紹家庭教育的經驗體會,或者邀請校外的專家到校舉辦講座、咨詢活動等方式。這些措施能促進了教師和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增強了教師和家長的教育手段和素質提升,提高了教師和家庭教育質量。
目前,我們學校通過校訊通、家長會、教師博客等聯系方式,學校與學生的家庭(家長)的溝通是有效、便捷的。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學校管理新焦點、新維度,是學校管理轉型的靈魂和主線。當前核心素養理念滲透和培育措施的實施程度、學生素養的獲得程度是評判學校管理轉型的重要標尺。學校在落實核心素養背景下的學校管理轉型以來,實現了可觀的全面提升。2014-2016年,學校獲獎80項,其中國家級2項、省級4項、市級18項、區級56項;學生參加學科競賽獲獎515項;教師學科教學研究論文發表22篇、獲獎論文52篇、出版專著《小學教育的智慧與實踐》;教師個人獲榮譽稱號92項;區級以上名教師由原來的8人增加到11人。